配得感来自养育者的全情陪伴

作者: 王维英

配得感来自养育者的全情陪伴0

下面是发生在我朋友家的故事,有感于她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以及良好的反思能力,记录下来并做一些分享:

我的朋友是一名中学老师,她女儿今年上初三。大多时候,她的女儿讲话幽默得体。有一种情况例外:有时候,她女儿会就着某个话题,追着她跟她讲,而且好久讲不完(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显然是她不想听,她女儿非要讲给她听)。一直以来,她就有点烦她女儿这一点,但是女儿依然如此,每逢此时,女儿就对她不好好听自己讲话表现得非常不满。

有一天我朋友觉察到自己的“嫌”。她回忆着一次又一次,自己是如何和女儿互动的,她感觉到了自己不耐烦的神态和语气:嗯、嗯,完了吗?好啦,好啦……然后给女儿一个背影。于是,女儿就追着说着。这些画面让她意识到,她的确对女儿不尊重,不过,女儿也真的挺烦人。此刻,她又意识到,也许就是因为她的这些反应,让女儿感受到不被倾听?或者让女儿觉得妈妈总是没有听到她讲的,从而需要不断地说?这时候她还感觉到女儿的愤怒和无奈。

她们约定,每个周末进行一个小时的聊天,女儿说妈妈听,无论女儿说什么,妈妈都认真听,于是她女儿就给她讲自己喜欢的芙莉莲、八卦她的老师和同学。

起初,她女儿讲的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她听得很无聊,她努力坚持听,虽然不喜欢,也不想听,但毕竟是约定的。她女儿问她明白吗,她就点点头,为了显示投入,还及时反馈,用重复女儿最后一句话的方式来搪塞。

当然,慢慢的有一些就听懂了,就这样真真假假地坚持着,她对她女儿喜欢的芙莉莲了解得越来越多了。

到第五周的时候,她女儿讲到故事中芙莉莲和辛美尔的友谊,智慧和合作精神,以及历经磨难而越发坚强勇敢的经历,她就有感触了。她感到人物形象还挺丰满,其间传播的思想也正向积极,不同的角色跨越不同时空,思路宽阔,思想深邃,那众多魔法还是蛮有创造性,语言也足够简洁。

第六周,她们讨论了这部分。她觉得,女儿玩的游戏(在动漫里畅游)和她玩的游戏(做心理成长)其实有好多相通之处,她和女儿聊了她的收获,以及对这个动漫的欣赏和其他内容。至此,也许她全心全意的参与让她女儿感觉被看见,被尊重;也许她女儿喜欢的角色被妈妈认可并赞赏,让她女儿感到开心满足。接下来,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她们已经有几周没有这样聊天了。问其缘由,她女儿告诉她:她没有那么想给她讲芙莉莲了,周末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关于以上内容,我有如下感想:

第一,原初母性灌注,收获配得感。

所谓原初母性灌注就是从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开始,母亲便全心全意和孩子在一起。此时理想状态是母亲会退行,做到时时全情投入,完美迎合婴儿一切需求,大概一个月后,接下来便渐渐疏离,自然衰减。

温尼科特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被无条件地满足,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婴儿得以体验连续感,这样的孩子会赢在起跑线上。

正是由于婴儿时期曾经被这样对待过,有过这份体验,长大后他就有能力内化一个全心全意陪伴自己的爱自己的好客体,并相信自己值得被全心全意地照顾和陪伴。这令他不仅能更好地照顾和陪伴自己,也会欣然接受他人的照顾和陪伴。

第二,一个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这件事上,起心动念很重要。

原初母性灌注要做到不容易,不仅需要母亲曾经被这样对待过,还要求围产期有合适的条件。当然没有那么多人能够有此种幸运。如果没有做得很好,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自我成长,提升自己的配得感,作为母亲,还能够尽量提供高质量陪伴、良好的沟通。就像她们母女,女儿都初三了,全情陪伴还是有些效果的。

不过,在起心动念上全情陪伴孩子,就是真陪伴,是不撒谎。要心甘情愿、全心全意地和孩子在一起,心生欢喜的陪伴更好,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被深深地滋养。

如果觉得小孩好骗,嘴上说着陪伴,只是做做样子,心不在焉地陪伴,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在敷衍他,从而产生一个认知:妈妈能敷衍他,那其他人也能敷衍他。就会觉得自己不配被全心全意陪伴和关照,长大后,有可能:要么到处寻求满足,要么掉进执着的陷阱。

第三,母亲成长的重要性,为有源头活水来。母亲的成长最容易带动孩子的成长。

十月怀胎,母子连心。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流动,甚至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语气、姿势,甚至视频另一端,电话的那一头,嗅一嗅味道就够了。就是那种母子共同建立的场域,母亲的信息直接就扩散到了孩子那里,甚至在浓度不高的时候,孩子也会吸过去。要知道,孩子对母亲的忠诚大多是无意识的。

一旦母亲成长起来,孩子瞬间可以获得力量让自己成长。而咨询师和孩子工作,效果之所以难以维持,是因为回到家里,孩子很难逃脱家庭的模式。

家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这里有很多无意识的习惯和幻想,由不得你挣脱(当然每个家庭之所以存续,一定是资源大于创伤),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母亲的成长也是艰难的,但是越从上辈开始,后辈变化越容易。

第四,只有妈妈才能提供最有效的高质量陪伴。

从生命诞生之初起,孩子和妈妈就是一体的,妈妈就是孩子的世界,所以一个孩子,他的需要,只要妈妈给到了,他就觉得全世界都给到了,或者说如果妈妈给到他足够的安全感和尊重,他就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和尊重的。他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尊重和被爱的,这份相信就会为他带来尊重和爱,也会让他的人生更顺遂。因此只有妈妈的高质量陪伴最能培养孩子的配得感。

配得感来自养育者的全情陪伴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