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滞留的情绪

作者: 刘昭

被滞留的情绪0

关于人格发展期,弗洛伊德将其分成五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成年)。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点及其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其中前三个时期经常被提到,尤其是性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节点。此时他们的焦点真正从早期对性朦胧的感觉和幻想,落地到面前这两个真实且亲密的人(父母)身上。于是更强烈的依恋、占有欲、排斥、愤怒、沮丧等相关的情绪都在此时被充分地体验和发展着。直到潜伏期,一切才尘埃落定。

但这只是理想化的发展状况。如果上一时期不够顺利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则潜伏期儿童的治疗案例,探讨和思考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如何进行诠释,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成长的难关。

一名七岁男孩的困境

青岩,是我眼前这个七岁男孩的名字。他瘦瘦弱弱,身材矮小。看向我的眼神也躲躲闪闪,不够坚定和大胆。这让我一时将他和这个硬气的名字对不上号。

青岩是被父母带来的。据说,刚上小学的他适应不良,和同学很难相处。别人都很快找到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唯有他整天缩在角落里。在学习任务并不繁重的一年级,此时更重要的内容显然就是社交。所以在老师和父母都多次鼓励他无果的情况下,他的父母只好找到我,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可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呢?

我详细地询问了他成长中一些重要阶段的事件。比如:母亲怀他时有过什么特殊状况;顺产还是剖腹产;婴儿期的表现;在0到1岁这一年中,是否与父母分开较长时间;与母亲和父亲之间不同的依恋程度;父母之间的关系怎样;等等。

我相信,了解得越详细,越会帮助我贴近这个孩子。同时也能迅速找到与他对话的途径。因为目前来看,青岩很难对陌生人开口说话。这对我和他—— 这个小小的七岁孩童之间需要建立起的咨访关系,有着不小的挑战。

而在我对青岩父母的询问下,也的确有所收获。比如:母亲在怀他时一度情绪低落,被确诊为中度抑郁。虽然青岩是顺产出生,但出生后的他面临母亲奶水不足的问题,所以他的哺育是喝奶粉和喝母乳同时进行的。婴儿期的青岩对母亲非常依赖,是一个高需求宝宝,也因此,母亲很少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睡眠时间。父母的感情很好,也没有将他放在别人家的经历。但相较于母亲,他对父亲的依恋程度不高。在青岩六岁时,家里添了一个小妹妹。

那么这些信息,对他而言都意味着什么呢?

画,是他的语言

青岩果然是不愿开口说话的。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潜伏期的孩子相比其他心理发育阶段,治疗起来要更加困难。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比较成熟地运用“压抑”这个防御机制了,甚至会强迫性逼着自己“压抑”。换句话说,从他们口中想要听到更深层的感受和幻想,这几乎不可能。

好在,青岩喜欢画画。虽然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可以拿起画笔,在一张白纸上涂涂抹抹,有时还会勾勒出一些明显是人,或者图形的样子,这对他来说是获得愉悦感的重要方式。而我也深知,这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图画,恰恰正是他表达潜意识的途径。于是我们的治疗,便从画画开始了。

第一周,青岩画得没有形态。只是一些非常重的下笔,让整张纸几乎都被黑色涂满。我试着诠释道:好像在你的心里,有很多愤怒。第二周,他下笔的力道变轻了,除了黑色他还挑选了一些中性色调。比如灰色、酱色、深蓝色。我进一步诠释:也许除了愤怒,你还有一些搞不懂的东西,这让你挺困惑的。到了第三周,他试着画了一棵树。寥寥几笔,将树干和树枝都勾勒出来。树并不大,显得很是单薄。于是我对他说:这是你吗?他第一次抬眼看我,并回答了这句问话:是的。而到了第四周,他终于开始画人了。

青岩的背景和他在画中的表达,

其实是能对应上的。

作为一个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里就感受到抑郁的婴儿,青岩必然有和他人不同的特质。比如他会比较敏感,有高度的焦虑,以及对情感和环境的变化都反应强烈。这让他在出生后面对一些困难时,表现得更加激烈。比如母亲没有充足的奶水,这加强了他的被迫害感。而他对母亲过度的需求,导致母亲十分疲惫,反过来又加深了他的愧疚和畏惧。

等他艰难地长到六岁,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妹妹。毫无疑问,这再一次对他的内心造成了巨大压力。所以那充满黑色的第一张画,就是他这段时间内心的真实写照—— “我受不了了!”第二张的中性色调,又代表了他一直以来的疑问—— “我为什么会这样?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被抛弃了吗?”直到第三张,他开始画自己。这是一棵小树,单调、脆弱。虽然看起来该有的都有,可它就那样孤零零地立在白纸之上,仿佛没有任何支持。而直到第四张,树,才变成了人。

被滞留的情绪1

危机爆发并不是坏事

青岩就这样,大概画了三个月。

他从最开始对我完全无视,到如今可以看着我微笑,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每次尝试对他的画进行诠释,他都会认真地想一想。有时直接摇头说不对,有时会不易察觉地轻轻点头,而看到他笔下的画作在一次次地发生着变化,我也感受到这就是他传递给我的信息:“我,轻松多了。”

直到某一天,这个向好的局面被突然打破。

这是由他没有预约就直接来找我开始的。他的父母在后面跟着,他则一路小跑来到我的工作室。直到他进来看到我这一瞬,眼里噙满的泪水就再也绷不住了,他开始大哭起来。而紧跟着他进来的父母,一边气喘吁吁,一边带着抱歉的神情看着我。我看了看他们两方,还是决定先跟孩子谈谈。于是,我做了一个放心的手势给父母,就带着孩子进了工作室。

“是的,就是这样。但那是我的父母,不该是她的。”青岩本能地这样说,没有丝毫犹豫。

“嗯。”我点点头,然后说,“所以你是嫉妒妹妹的,也不想让她出生。如果没有妹妹,父母就是你一个人的。”我也没有犹豫。

青岩听到这句话,突然叹了口气。他把原本握着的拳头松开,轻轻地放在了腿下面,压住了它,神情也变得有些落寞。然后小声地说:“其实她不闹的时候也挺可爱的。”

我依旧点点头,继续诠释:“也许,这些感觉都有。你既生妹妹的气,但也很喜欢她。你既生父母的气,觉得他们不该这样偏心,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能理解他们的偏心。好像这些感觉很复杂。”

“嗯。”青岩这回笃定了些,他抬起头看着我,神情变得轻松起来。而看着他的样子,我知道危机暂时解除了。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个体会:似乎这次的危机,到了它该发生的时候。因为藏在青岩内心深处的话,被第一次放在阳光之下。

(未完待续。在下篇中我们将看到,从精神分析视角进一步帮助青岩从恐惧和焦虑中走出,重新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