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爱哭的朋友相处?
作者: 刘凤孩子上大学后一直住校,这次假期回家后和我聊起她在宿舍的生活。她提到自己和一个女生关系不错,但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对方有一个让人很不喜欢的“性格缺陷”—— 爱哭。
孩子举例说,有次上课时,老师分享了书中的一个感人故事,大家都有所感触,唯独那个女生哭得泪如雨下,场面十分夸张。还有一次,孩子因为宿舍值日安排和她有了分歧,本想心平气和地商量,结果对方却突然掉眼泪,让孩子尴尬不已。更让人无奈的是,宿舍集体观看爱情电影时,那个女生因为男女主角分手而放声大哭,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观影体验,大家只好提前带她离开,电影也没能看完。
后来,大家发现她不仅看电影会哭,看电视剧时也会因为悲情桥段落泪。于是,宿舍里有人给她起了外号叫“爱哭包”,甚至有人忍不住说她:“这有什么好哭的?别哭了!你怎么这么脆弱?这么矫情?”
孩子无奈地说:“其实她人挺好的,但动不动就哭真的让人受不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了。”
人们为何普遍不喜欢爱哭的人?
其一,许多人将爱哭视为脆弱、矫情。爱哭的人往往对生活中的小事反应强烈,甚至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责备的话,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这种行为容易让人认为他们缺乏心理韧性、不够坚强,难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二,爱哭的人通常被认为情绪调控能力较弱。情绪调控能力较强的人,能运用多种策略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如运动、写作、倾诉、认知调整等,一般不会选择通过哭泣来宣泄。爱哭的人可能更为依赖哭泣这种方式来释放情绪,让人误以为他们容易情绪失控,缺乏有效的情绪调控手段。
其三,爱哭的人容易让周围人感到不适或烦恼。这是由于情绪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时,周围的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如果周围的人恰好情绪比较敏感或自身正处于压力中,别人的哭泣则会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引发他们的厌烦和无助之感,进而对爱哭的人产生排斥心理。
爱哭,是性格缺陷吗?
在主流认知中,爱哭常被视为一种性格缺陷,社会对哭泣的接纳度也相对有限。但是,爱哭不应被简单定义为缺陷。
从生理层面看,哭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自然方式,每个人生来就会用哭泣来传递情绪和需求。个体的生理构造、激素水平、神经系统敏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哭泣的频率和强度。
从心理层面看,情绪敏感、共情能力强的人,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强烈反应,更容易流泪;当一个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时,哭泣可能会成为他缓解情绪的方式,这不等于他是脆弱的;爱哭还可能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创伤,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的情感忽视,容易导致成年后情绪表达不成熟,通过哭泣释放情感。一个人过往的伤痛若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可能会在特定情境下被触发,导致哭泣。
此外,成长环境对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被责骂,那么他就容易在情绪管理方面出问题。这种经历容易导致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难以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机制,还可能会对批评过于敏感,在面对批评或压力时更容易情绪失控。
因此,爱哭不应被简单定义为性格缺陷,而是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怎样和爱哭的朋友相处呢?
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生理因素导致的容易哭泣,我们无力改善,只能多些理解。对于那些受心理、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得爱哭的朋友,我们更要建立深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泪水并非为了引起我们的不适,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而不加掩饰。
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对方的哭泣,不要否定、批评和抱怨对方的眼泪。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我们能做的只有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对珍贵特质给予肯定和引导
爱哭的人往往很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内心安全感和自信心都不足,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作为朋友,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的泪水,更要透过泪水看到他们内心深处那些珍贵的品质—— 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同情心以及对他人情绪的高度体察能力。这些特质不仅是他们情感丰富的体现,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加使用自己的天赋,比如鼓励他们参与一些需要高度共情能力的活动,志愿服务、艺术创作之类的。在这些领域,他们的敏感和共情力将成为他们的优势,他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找到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情绪
爱哭的人,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波动,并给予真诚的关怀与支持,这种能力使他们成为朋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柱。然而,他们却常常因为过度关注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甚至因为害怕被误解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将之压抑在心中,但不是鼓励用哭泣的方式。我们可以建议他们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平复心情;通过听音乐、散步、运动来宣泄情绪;通过与人沟通、写日记等方式,表达、梳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等。
默默陪伴,倾听心声
很多人不太愿意和爱哭的人相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对方在哭的时候,自己该做些什么。其实,在他们哭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急着安慰,只需默默陪伴。
当他们能够止住哭泣,和你倾吐心声的时候,你要去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去理解他们为何要哭泣,帮他们分析哭泣的具体原因,识别触发点是压力,是悲伤,还是内心有创伤没有解决。可能你的能力只能做到这一步,无法提供后续的支持,那么你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或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接下来,你能做的就是定期关心对方的情绪状态,让对方知道你在他们身边,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客观的反馈。
身边有一个爱哭的朋友,并不是坏事。学会理解、引导和共情,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力量,也能让我们自身更加成熟和包容。学会与爱哭的朋友相处,我们的内心也会更加丰富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