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 畅琴琴 邓春萍 苏朝霞

你是否曾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突然暴怒?是否因夫妻教育观念不合而争吵不休?又是否因与长辈的育儿分歧而情绪失控?这些情绪失控的场景,不仅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来源。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家庭情绪失控的真相,学习如何管理情绪,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高期待应有高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抱有高期待,却忽略了给予足够的支持。

举个例子:当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时,我们常说“你再想想”;成绩不理想时,只说“继续努力”;出门前提醒孩子带好东西,却不说具体带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只简单说“要健康饮食”。这些建议看似在指导,实际上缺乏具体操作,孩子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的大脑对具体、清晰的指令更敏感,而对模糊的指示反应较弱。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 写作业时,告诉孩子“这个知识点在书的第几页,你可以先看看例题”;

◎ 成绩不理想时,建议“每天多做一张卷子,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 出门前,明确说“把遮阳帽、外套、零食和水壶装进背包”;

◎ 饮食方面,具体到“每顿饭要有肉有菜,早餐7点前吃完,午饭12点半前,晚饭5点前”。

这样的指导语清晰具体,孩子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做。

高支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支持容易理解,而精神支持则需要家长提升自我,比如提高沟通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储备。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通过阅读育儿书籍或参加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我感受”代替指责,比如“我看到你这样做,我感到担心”。这样,孩子才能减少内耗,不用额外精力对抗家长,从而更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0

警惕能量不足导致情绪失控

很多时候,家长因为自身能量不足,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家长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还要面对工作和社会压力。当工作不顺、夫妻沟通不畅,或是身体疲惫时,情绪很容易失控。

举个例子:某天你出门摔了一跤,赶着开会没时间换衣服,结果汇报时PPT出问题,被领导批评。回到家,爱人抱怨你没做家务,孩子房间又乱成一团,这时你情绪已经低到极点,最终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打骂。

但问题真的出在孩子身上吗?当我们能量不足时,孩子往往成为最容易被发泄的对象,因为他们最弱小、反抗能力最弱。因此,在情绪低落时,孩子的行为更容易触发我们的怒火。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回家前可以在门口停留片刻,告诉自己:坏心情与家无关。抖抖肩膀,把负面情绪留在门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家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爱人和孩子相处。

妥善处理养育者之间的冲突

养育者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比如,妈妈认为作业必须认真完成,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爸爸觉得只要完成就行,认为妈妈过于严格。这种分歧反映了两人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类似的冲突也常出现在两代人之间。比如,妈妈不允许孩子吃糖,但奶奶却偷偷给孩子吃。当妈妈发现时,自然会感到生气。

这些冲突看似是观念不同,但根本问题其实是权利之争。因此,我们需要自我觉察: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当理念不一致时,如何稳定情绪、妥善处理?建议每周或每月安排一次家庭会议,让所有养育者坐下来,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可以一起制定作业完成的标准、吃糖的频率等规则。通过沟通达成共识,避免各自为政。

另一种冲突源于养育者之间的不理解。比如,全职妈妈常被丈夫认为“只是在家带孩子,很轻松”,甚至被要求包揽所有家务。这种不理解容易让丈夫产生优越感,导致矛盾积累。这时,双方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付出。此外全职妈妈也可以主动分享日常细节,让丈夫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的辛苦,但要注意适当的语气和沟通方式。

此外,夫妻冲突后选择冷战、不沟通,甚至让孩子传话或发微信,看似避免了争吵,实则切断了情感流动。这种冷漠状态会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一旦爆发更大的冲突,家庭关系可能彻底破裂,孩子也会因此感到不安。应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拉孩子站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都很爱你。”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1

终结代际创伤

养育者的创伤常常是情绪失控的导火索,这些创伤包括学习创伤、成长创伤和家族创伤。

学习创伤在中国孩子中很常见。比如,一位平时温柔体贴的妈妈,一旦涉及孩子的奥数学习,就会变得异常严厉。后来了解到,这位妈妈曾因奥数成

绩不理想,错过了理想的高中。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其实是在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我们需要时刻觉察:我们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试图治愈过去的自己?

成长创伤则源于家庭中的批评式教育模式。我们常常发现,孩子的某些问题在父母或祖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比如,外婆指责妈妈,妈妈指责孩子,这种模式可能代代相传。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复制了父母的语言模式,批评和讲道理时滔滔不绝,却很少懂得如何赞美和鼓励。当孩子反抗这种模式时,冲突便一触即发。

家族创伤则更深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小男孩热爱音乐,却被家人禁止,因为他的曾祖父曾因音乐“抛家弃子”。后来发现这是个误会,曾祖父其实是受害者。这种家族创伤无形中影响了后代,即使孩子并不知情,却仍在承受其带来的伤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自我觉察。当情绪爆发或莫名情绪出现时,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情绪在提醒我们:去觉察它的来源。这些情绪可能源于家族或个人的创伤,但如果它与孩子无关,我们就不能让孩子承担。

作为养育者,我们的目标是让世代创伤在自己这里终止,不再传递给下一代。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通过写日记或与信任的人倾诉,梳理自己的情绪来源;其次,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比如深呼吸或短暂离开现场,避免情绪失控。然而,处理创伤并非易事,尤其是深层的家族或童年创伤,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找到疗愈的方法,从而真正打破代际传递的循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更温暖的成长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善于处理情绪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出色:(1)孩子与父母关系更亲密,相处更轻松自在;(2)孩子更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能有效缓解不安;(3)孩子身体更放松,负面情绪对其影响较小;(4)孩子更受同伴欢迎,社交能力更强,较少出现行为问题;(5)孩子的认知能力更强,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在家庭养育中,我们的高期待低支持、低能量,以及各种创伤都会使我们情绪失控。今天我们通过一些场景认识到在家庭中情绪失控的真相,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一定要做情绪稳定的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源,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