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背后

作者: 付晓雨

厌学的背后0

随着学业压力和竞争的增加,孩子们在学校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厌学等现象日益突出,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期我们将聚焦于孩子在学校出现的厌学现象,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进入开学季,诊室开始涌入不少对学校恐惧、厌学的青少年,以及对此困惑不已的家长。

孩子为什么无法上学?他们在用疾病表达什么呢?厌学的背后到底包括哪些问题呢?

厌学既有家庭原因、本人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本文主要聚焦于“学业压力大以及过高的期待”和“充满麻烦与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下的亲子关系。

学业压力大以及过高的期待

整个社会处于“唯成绩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简单来说,评价一所学校只看重升学率,评价学生只看重成绩,评价员工只看重业绩。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给人们带来过重的期待和压力,尤其大城市里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此“炼狱”中的孩子过着如何的生活呢?

“他每天就学习这一件事,为什么还做不好?我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他,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他,他还这样。”但是真的像这位家长所说,孩子很轻松吗?让我们来看看一位高一孩子的自述,每周一至周五住校,学习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周六上午课程结束后返回家,周日下午需返回学校参加晚自习。而这样的作息,仅仅达到学校的要求。有些孩子参加艺考,需在周末学习画画;有些孩子成绩并不够好,还需周末补课,再加上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此外,在如此紧密的学业压力下,还伴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而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让学校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

充满麻烦与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

在门诊我通常会和家长、孩子单独沟通,发现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上拼命施压,并与其他孩子做对比,面对孩子情绪崩溃、成绩退步,家长的不理解、抱怨溢于言表。

“我们以前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他们这么好的条件,真不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如此矫情”“我不管着他怎么办,他又不像邻居孩子那样自律”“他就是太脆弱了,一点打击就受不了”。

而另一边的孩子呢?带着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长传递而来的焦虑的孩子,面对学习难免感到压力山大,考试成绩不好就会产生挫败感。这时候他们从家长言语、行为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反馈呢?

“我妈妈把她的就诊记录翻出来给我看,都是睡眠障碍,她告诉我都是因为我,她才会失眠,靠药物助眠。”我理解家长工作、生活上有诸多焦虑、烦恼,但将这些负性情绪告知给孩子,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愧疚和压力,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我父母说艺考花了这么多钱,我不值得,但当时是他们同意我艺考的,现在回头骂我不懂得感恩,看不到别人对自己的好。” 家长将成绩欠佳的原因归于孩子不够努力,推导出孩子不感恩,但从客观分析,成绩欠佳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像上述指责的话语也会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他们总说不给我压力,但却暗戳戳说一些话让我不舒服,比如下晚自习时爸爸会说,‘太累了,如果是接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应该会更有力气吧’。”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可能会给孩子自尊心造成伤害,且不利于亲子关系的维护。

“我有关系很好的朋友,虽然他们有情绪问题,会划伤自己,但我并没有被影响,反而我们能互相谈心,这次成绩下降心情不好,我妈妈认为一定是我朋友影响,拿着我手机把朋友拉黑了。”家长忽视孩子的主观意愿,介入孩子的交友问题,此举动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将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推越远。

“我上个月月考成绩不理想,我很难受,心情不好影响注意力,我完成不了作业。但是我真的在努力,这个月有些进步的,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妈妈,但她却不理我,冷暴力我。”家长缺少沟通技巧,用亲密关系中最糟糕的处理方式—— 冷暴力试图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些厌学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充满冲突和麻烦、难以为他们提供情感和行动支持的家庭。这种家庭的亲子关系往往充满了冲突,亲子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对孩子期待过高。家庭治疗领域有一句话:问题本身往往不是问题,人们用来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成为问题。这句话放在被厌学困扰的家庭中特别适合,我们会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厌学情绪刚出现时采取了非常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导致其问题加重。

其实孩子情绪承载能力如同一艘小船,从上学开始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同伴竞争的压力,这些压力犹如一个个装进船舱的小石子,如果没有风浪时,那么这艘装满情绪石头的小船虽然摇摇晃晃,但不至于翻;但若不巧碰到风浪,那翻船已是必然。

成为成熟智慧的家长,为孩子保驾护航

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学习监督员,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大环境内卷的当下,希望家长们稳住心态,给孩子们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

1做能够反思、整理和接纳自己的父母

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现实中的不满和解,尽量不将负面情绪转嫁。就如第一案例中的母亲,失眠的背后有很多种可能性,通过不断反思、觉察自身情绪,做更通透的自己,处理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

2学会简单、清晰而不带攻击地表达情绪和需要

正如前文所说,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情绪时,喜欢用愤怒、指责、人身攻击来表达,但这种方式只会激化矛盾冲突。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步来管理你的情绪,让它们更好地表达:

● 用几分钟时间去冷静地体会当下的情绪,是愤怒、无助、害怕?

● 想想此时的情绪是由孩子哪些具体行为造成的。

● 试着将自己的情绪放置一边,思考你希望孩子如何做。

● 用简单明了的句子将自己的期望陈述出来。

● 注意表达中的语音、语速,尽可能做到温柔、坚定且尊重对方。

3成为孩子的“情绪缓冲垫”

前文说到,在当下高压的学业压力、社会期待下,家长需要起到承载和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为孩子保驾护航。最重要的原则是:靠近和理解孩子在先,讲道理在后。当孩子向你讲述成绩不理想、学校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可能在家长看来是个很小的事情,但也请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耐心听孩子把烦恼讲完,保持足够的专注,并且在谈话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回应,比如点头、眼神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4发现孩子的资源,有技巧地为他们点赞

许多厌学的孩子缺乏自信,当他们面对学业压力时总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留意孩子任何微小的进步,给予孩子的夸赞尽可能有细节。

5适时放手,别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利

父母凡事都要为孩子做决定和代劳的做法,会直接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利,按照发展心理学的建议,明智的家长应该知道何时从孩子的哪些生活领域里抽身而出。面对青少年,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退出为孩子整理家务。即:不要未经同意随便进出孩子的房间,不帮孩子叠被和整理房间。

厌学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其成因复杂且难以应对。本文主要关注亲子关系,提出父母应无条件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同时与孩子站在一边,共同抵抗来自社会、学校的压力,如果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家长必须承担起责任,帮助其解决。但是这种解决方式,是需要智慧的,需要不断学习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