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信念”

作者: 罗丹

挥之不去的“信念”0

他就是故意这样做的

第一次见到来访者小强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全程戴着口罩。请他坐下,他选择了一个离我较远的位置。在首次咨询的过程中感觉他很拘谨、压抑,习惯低着头,说话声音很细微,描述时情绪还算稳定,依从性较好,对咨询很配合,能够主动提供信息。

小强是由班主任推荐预约的咨询,班主任描述小强近段时间心里一直有一件事困扰他,前一天还和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我们见面后小强告诉我他从初三开始就经常耗费大量时间在刷牙、洗澡等事情上,如果没有及时完成这些清洁行为,他会感到焦虑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情。

一个月前,因班级调整座位小强换了新同桌,新同桌习惯不停地挠头,小强看到对方挠头时掉落大量头皮屑,觉得自己的衣服、桌上、书本上都是同桌的头皮屑,这让他觉得很不卫生,感到很不舒服,并很担心这些头皮屑会粘在自己的头发、皮肤上,甚至会飘到自己嘴中,所以现在每天戴着口罩,放学回家后自己每天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来洗澡洗头。小强和同桌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态度,希望对方不要总挠头,但说了几次后对方还是这样做,这让小强觉得同桌是故意干扰挑衅他,对此感到很气愤,因此,两人发生了肢体冲突。

面对他的困扰,我认真倾听,对于他的反复冲动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表达了共情,我的倾听和共情使他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被听到、被懂得、被陪伴,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

咨询中对小强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量化评估,让小强用0~10分表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小强打出的分数为8分,这个分数让我意识到这件事确实给小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突和痛苦,为此,我建议小强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再去慢慢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了解我发现小强以往在心情不好时一般是和在读大学的姐姐打电话倾诉,但考虑到小强在学校不能立即通过这个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建议他还可以了解一些其他能缓解自己消极情绪的技巧,如肌肉放松法、腹部呼吸法等,并鼓励小强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我想要清洗干净

在第二次咨询中,我和小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小强在初三的一次上课时,感觉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将唾液喷到了自己嘴中,当时小强觉得特别不舒服,下课后赶紧去漱口,但当天脑海中还是总会出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后面上课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回家后又多次漱口才得以稍微缓解。但自此以后,小强如果接触到不干净的东西,就想赶紧去清洗,如若不及时清洗,会觉得全身不舒服。每天回家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洗头洗澡,以及多次漱口。

在此次咨询过程中,我通过倾听、询问等方式让小强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了澄清。小强也开始意识到因为初三的这段经历让自己出现了难以自控的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每天不洗干净就会整晚焦虑或痛苦,并且这种强迫行为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

为此,在和小强约定下次咨询的同时,也向其班主任建议家长带小强去医院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评估。

他这样做并不是单独针对你

在第三次咨询中,我首先向小强介绍了情绪ABC理论,使其领悟并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自己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产生了这些负面情绪。然后,我和小强一起,共同依据他的强迫思维寻找所持的不合理信念。例如,小强认为同桌挠头皮的行为是故意这样做的,是针对自己的。

我问道:“他是只有在你旁边才会挠头皮吗?”小强回答:“也不一定。”

我:“所以他挠头皮可能是真的头皮痒,忍不住想要这样做,你觉得有这可能吗?”

小强:“嗯,但他每次都是在我坐在他旁边的时候就这样做。”

我:“你们作为同桌,两人坐在一块的时间本来就很长,在你没有坐他旁边时他可能也会有这样习惯性的行为,而且你坐他旁边时他是时时刻刻都这样做吗?”

小强回道:“也没有时时刻刻。”

我进一步追问:“所以根据你说的这些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他就是故意这样针对你的’,是吗?”

小强有些犹豫,但想了一会后还是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道:“现在你再想想,你的同桌挠头皮的行为只是他的个人习惯,而掉头皮屑是他的个人卫生问题,但他这样做并不是单独针对你的,你的情绪还是会像前面那样愤怒吗?”

小强回道:“没有之前那么愤怒了。”

在我和小强一起找寻不合理信念时,我也不断鼓励小强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从实际、理性的角度进行挑战和质疑,如“头皮屑沾到自己衣服上后,是否一定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同桌的头皮屑落到自己眼睛、嘴里的概率”等,从而动摇它们。同时,我再次对小强的情绪进行评估,并对小强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需要时间表示理解,但也继续鼓励小强去慢慢尝试,给予小强愿意去改变的勇气和信心。

从心出发,做有爱的教育

三周后,小强的家长带其前往医院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评估,确诊为强迫症,医生建议住院吃药,因此选择休学,咨询暂时中断。目前,小强的强迫症状依然存在,他遵循医嘱,按时吃药,适当运动,保持身心愉悦,在为更好地复学做准备。

在与小强的工作中,用心陪伴、用爱理解,家属和班主任也对他积极关注,小强自身具有强烈的改变愿望,愿意沟通,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在行动上愿意尝试做出改变,这些都是咨询产生效果的关键。

后续当小强复学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探讨如何帮助他应对强迫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