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过度换气综合征
作者: 梁立新20岁的小王是一家商场的保安,因工作原因与客人发生争执,被辱骂后情绪激动,后自觉胸闷憋气、全身麻木无力伴有肢体抽搐,同事拨打120急救车将小王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经过医生的检查后,小王被确诊为“过度换气综合征、低钾血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小王病情好转,后来他听到辱骂他的客人已离开,未承担任何责任的消息后,小王再次情绪激动,呼吸又深又快,病情加重,后在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并采用佩戴口罩、纸袋呼吸法等方式治疗后,病情缓解,后安全离院。
吵架吵到喘不上气,有可能是过度换气综合征
● 什么是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又称高通气综合征,是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时,比如和人争吵、哭泣或焦虑等情况下发生的,以呼吸急促、口唇和四肢麻木、手足抽搐、恐惧多疑、紧张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处于平衡状态,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形成碳酸,这个过程是可逆的。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患者呼吸过快,吸入过多的氧气,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碳酸减少,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和低碳酸血症。
碱中毒一方面会导致组织缺氧,患者的心脏、脑组织缺氧后,可出现头晕、胸闷/胸痛,严重者心电图会出现缺血性的改变;另一方面,碱中毒容易导致血液里的钾离子、钙离子减少,使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四肢抽搐。
发生过度换气综合征我们如何自救?
平复心情,恢复正常呼吸节律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的呼吸频率过快过深造成的。当在情绪激动或者过度紧张后出现肢体麻木,甚至抽搐,伴有头晕、胸闷/胸痛等情况时,首先要平复心情,降低呼吸频率,尽量改为腹式呼吸,同时要紧闭嘴巴,用鼻子呼吸。
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吸入过多的氧气,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对着纸袋/塑料袋呼气,再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体内,但注意时间不能太长,避免造成窒息。或者可以用纸板卷成一个“喇叭”,将大的那一侧扣住患者的口鼻,大部分患者稍等片刻后症状即可缓解。
尽快至医院就诊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诊断必须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脑血管病等疾病。因此,发生上述情况时,在自救的同时需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免延误病情的诊治。
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
1增加心理适应性
未发病时重在预防,我们平时通过跑步、跳绳等方式锻炼身体,却忽视了对自己心理坚韧性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也需要经过锻炼,现代人面对日渐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压力,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内部心理机制,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其次要对自己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对事物有准确而清晰的判断。最后要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缓解紧张、恐惧的情绪
过度换气综合征发生时,患者往往过度紧张,有的患者一度担心自己生命垂危,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亲友可以积极主动地向患者解释过度换气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以及预后,缓解其恐惧紧张的情绪,使患者情绪逐渐平复。
3积极倾听,换位思考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患者情绪多焦虑,躯体症状明显,这时医务人员或者其亲友应表现出同理心,当患者诉说生活的艰辛与遇到的挫折时,应耐心倾听,提出有指导性的建议,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同,从而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4发挥中医心理治疗优势,注重身心同治
中医学从整体出发,不仅着眼于症状本身,更从“身心一体”的角度出发,既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又可以治疗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对于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患者,中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肝郁气逆”。
未发病时可以鼓励患者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或者可以通过敲击双腿外侧的胆经以“疏肝解郁”。已发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或者穴位按摩“内关(双侧)、太冲(双侧)及膻中穴”以平复情绪;或者可予患者疏肝解郁的中成药,如逍遥丸等。
此外,对于此类患者,还可以使用中医心理疗法“情绪平衡法”,即以其胜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因为五脏可以情治情,以其胜治之,使患者激动的情绪得到缓和平衡。“语言开导法”也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语言是最方便、最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之一。晓之以理,谈话开导是与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建立情感交流的基础,病人的痛苦也可以通过谈话释放,从而使其情绪得以平复,疾病得以康复。

综上所述,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呼吸中枢的调节异常,导致人体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体内酸碱代谢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症状。其治疗的重点在于未病时增加患者的心理适应性;患病时向患者积极解释病情,缓解其恐惧焦虑的心情,使其安静下来,降低呼吸频率,鼓励患者腹式呼吸;还可以通过各种心理疗法,如“情绪平衡法”“语言开导法”疏解患者焦虑或者紧张的情绪,使患者尽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