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开口的大学生

作者: 贾文静 王秋芳

不敢开口的大学生0

大一学生小张来到心理辅导室,说自己最近正因为“口吃”而烦恼。

小张自述,他从小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言的障碍,偶尔会有口吃的小毛病但不严重,并且只在非常紧张时会显现,所以他自己也就不那么在意。

半个月前,他在参加校园辩论会时,说着说着就突然卡住了,嘴唇一直抖。他以为是自己过于紧张的缘故,很快就能恢复,但自那以后,他和同学说话时也出现了磕磕巴巴的现象,于是他开始格外留意口吃的问题。

过了一周,课堂上,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回答到一半又开始口吃了,具体表现为有突然的停顿、不够流利和连贯。老师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想和老师解释,情急之下开口,还是磕磕巴巴。

他听到有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模仿他说话结巴的样子。

他觉得自己特别丢人,特别没用,说话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怎么不会了呢?

小张说:“现在我非常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总觉得一张嘴就会口吃,

不敢跟别人交流。”接着又问我,“老师,您有没有办法能帮帮我?”

“口吃”带来的心理影响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它的病因尚无定论,近年来,有研究证明口吃本质上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但仍有声音认为口吃的发生完全是因为心理因素,也有人认为它是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

从小张的个人经历来看,导致他口吃的主因是心理因素。

但其实,无论是哪种原因,口吃对于个体心理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

● 自我攻击

“说话是件多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不会了?我太丢人了,太没用了。”小张会对自己愤怒,无法接纳自我,自卑和自责。

● 回避讲话

研究者在对口吃者的心理调查中发现:口吃经历会造成明显的人际焦虑和恐惧,他们会因为害怕别人嘲笑,尽量回避讲话。如果这种回避的状态持续很长时间,会使小张变得自卑敏感、沉闷孤僻,对开口讲话更加恐惧,从而加重口吃。

● 形成口吃预感

在谈话中,我问小张:“你在辩论会上突然口吃,那是你第一次参加辩论会吗?”

小张回答:“是的,所以我非常紧张。”

我问:“那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也像辩论会时那么紧张吗?”

小张回答:“没有那么紧张,我只是很担心自己又口吃,就把想说的话在心里提前念叨了好几遍,结果还是没避免。”

说话之前在心里提前做准备,本意是想控制自己说话,让接下来不再口吃,可实际上他越想控制,就越结巴,然后不断验证自己的“预感”—— 我真的口吃了。

口吃预感是一种对口吃的预期性恐惧,可能会增加口吃出现的概率,形成“越恐惧—— 越有预感—— 越口吃”的恶性循环。

如何克服口吃恐惧,恢复正常社交?

1调整认知

很多口吃者不想开口、不敢开口,或多或少都是对口吃有不恰当且夸大后果的认知,以至于自卑自责,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所以,调整认知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小张要全面地看待自己,从各个方面总结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鼓励,树立信心。另外,即便是非口吃者,在紧张时也可能会出现卡壳、重复、难发音的情况,这是人之常情,对于自己偶尔出现的口吃,实在不必过于敏感。

2允许口吃

口吃者大多都有完美主义倾向,认为一切口吃现象都是不该发生的,于是每时每刻都在与口吃做斗争。并且,大多数口吃者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着极高要求,完全不允许自己说话时卡壳或停顿,一旦发生口吃,他就觉得很羞耻。

研究者认为,克服口吃首先要“允许口吃”。

小张要允许自己有口吃现象的出现,而不是总想着去控制并不断在心中提醒自己:“想好了再说,不许结巴。”

接受口吃出现,它就只是“正常”地干扰你;不接受口吃出现,那它就会“严重”地干扰你。

3积极心理暗示

在童年时期,口吃者很少会产生恐惧口吃的心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口吃的恐惧会加强。这是因为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令口吃者越来越易受到“聚光灯效应”的影响。

“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指人们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感觉自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被台下的观众注视着,特别是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大家全都注意到了。

当口吃现象出现时,小张自我关注的水平会提高,会不自觉地增加对自己口吃的注意力,并会过度估计周围人对自己口吃的关注度,以及周围人对此做出的反应。

当然,非口吃者也确实难以理解口吃者的苦恼,有些人会对口吃者缺乏同情和关怀,甚至会嘲笑、歧视,但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唯一能够调整的只有自己。

“当我和别人交流时,他人的注意力其实并不在我的口吃上,而是在我的讲话内容上。”

“别人和我交流时并不十分在意我的口吃,并不是在等着看我口吃并取笑我,他们更在意的是与他们相关的信息而已。”

“每个人其实都只在意自己。”

小张在恐惧开口以及在口吃发生时,不妨利用“聚光灯效应”,对自己进行上述心理暗示。这样做,不仅能消除一部分对讲话的恐惧,还能减少对别人的态度和反应的注意力,降低自身的心理压力。

不敢开口的大学生1

4进行脱敏训练

口吃者的心理脱敏,即减弱对口吃的心理反应强度,由过敏状态转化成正常状态。

脱敏的关键之一是“敢”。要敢于给自己营造一种站在舞台中央的感觉,去享受那种恐惧和紧张。比如说可以自己创造一些能够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机会,自己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讲稿。也可以抓住在班级发言的机会,可能一开始会比较难,但课堂是小张进行脱敏练习的一个主要场所,被点到回答问题时,不要抗拒而不去回答,没有被点到时,可以自己在座位上小声说出答案,你的声音不会被听到,也就不会紧张。

关键之二是“想象”。想象有另一个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口吃时的你。这是最难的,但如果你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口吃,你就会发现,你渐渐不再感到羞耻、自卑、痛苦,而是平静地面对口吃的发生,此时你就真正做到了脱敏。

最后,我也建议小张多与好朋友、能理解他的人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得信心和支持,建立有利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这对克服口吃恐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