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健康2024年第7期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2024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心理与健康》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清除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目录

专家论坛 |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的难言之痛

最大限度地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和伤害是人类的基本本能,对个体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人可能会蓄意以不同方式伤害个体身体健康,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常见。 自我伤害根据个体是否有死亡意图,可分为非自杀性和自杀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

本期策划 | 心有暖阳,留守不慌:暑期留守儿童心理自助指南

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或许是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美好时光。然而,对于一些留守儿童以及发生亲子冲突的孩子和家长而言,却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本期策划将带来心理自助指南,助力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平稳的假期。促使亲子之间运用真诚...

本期策划 | 孩子暑假待在家,为何总“惹”我骂他?

暑假到了,孩子可开心了!假期开始的第一天,孩子就睡到了中午十二点;午饭也是妈妈三催四请才叫起床来吃的;坐在餐桌前,孩子吃饭吃得漫不经心,吃几口就要看一会儿自己的智能手表,最后也没吃多少;还没到晚饭时间,孩子又饿了,躺在沙发上吃起了薯片。 但...

本期策划 | 暑假,家长如何与孩子友好相处

暑假如期来临,“神兽”出笼了,孩子们喜上眉梢,但是家长朋友们可能有点犯愁了,老师把孩子们交回到家长手里,整个假期如何渡过都需要家长的引导,怎样做呢? 是呀,这个时候家长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正所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

热点话题 |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梳理与概念解析

近些年,各地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立足实际、需求导向,不断探索建设兼具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及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随着全国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展望未来,社会心...

育儿教子 | 育儿教子讲方法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足以体现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如何理解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心理诊室 | 心灵之旅:支持与疗愈

初识困扰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辉煌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夜晚,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李明。他是一位中年男子,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李明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用颤抖的声音讲述着他的故事。 “我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每一天...

心病防治 | 如何拯救皮肤上的“雕刻家”

小依是一个17岁的高三女生,初见她,清瘦姣好的脸庞,与她手臂上触目惊心的大片陈旧性刀割疤痕和深达脂肪层的新鲜刀割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看着手臂上的伤痕,女孩的脸上呈现一种难以理解的甚至有些痴迷的笑容……她问我:“你看,多漂亮的线条……像不像白...

心病防治 | 抑郁症及其治疗的十问十答

小星(化名)是一名花季少女,可是原本活泼开朗的她笑容越来越少。这几个月她经常莫名地情绪低落,懒言少动,食欲不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夜深人静时她辗转反侧、默默流泪,并且越来越清晰地感到生不如死。小星意识到自己不对劲儿了,犹豫再三后她来到精神...

心病防治 | 不敢开口的大学生

大一学生小张来到心理辅导室,说自己最近正因为“口吃”而烦恼。 小张自述,他从小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言的障碍,偶尔会有口吃的小毛病但不严重,并且只在非常紧张时会显现,所以他自己也就不那么在意。 半个月前,他在参加校园辩论会时,说着说着就突然卡住...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如何过上有重点的人生

一个人怎样才能将生活过好?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只能讲一点,我会回答:“过一种有重点的生活。” 在做婚姻情感或者个人职业发展的咨询中,我常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来访者厘清自己在婚恋或在职业发展中,真正在意和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比如,一位33岁...

情绪与压力管理 | 走出“情感麻木”的困境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场喜剧电影,我们都笑得很开怀,走出电影院时,他对我说,自己很久没有体验过这么鲜明的情绪了。 “这两年工作太累了,感情不顺,生活压力也很大,我开始不去感受自己的情绪,而且只有这样,我才能处在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里。”他能在...

情绪与压力管理 | 职场中的道歉艺术

张东和杨宁作为普通员工,同时进入了一家公司。 两年后,张东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提拔为主管,成了杨宁的领导。杨宁虽然没有得到升职的机会,但工作能力也很优秀,在部门会议中经常发表意见和建议。张东认可杨宁的能力,但也认为杨宁有一个不好的工作习惯,就...

情绪与压力管理 | 医护人员的困惑与挑战

小A是一名内科住院医师,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住院患者走路突然摔倒失去意识,全科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大抢救,小A不知所措,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心肺复苏。尽管大家全力以赴,但患者仍然离开了人世。经抢救无效,宣布患者死亡时,小A发现自己的白...

心理师园地 | 哀伤辅导,如何使用复原性重述技术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是人们在经历失去亲近之人后常见的现象。人们会体验到思念、悲伤等哀伤情绪,不断回忆与逝去之人的美好时光,或者反复思考亲人们离世时的情景。这些反应是哀伤过程中的自然部分,有时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暂时的情感慰藉,让人感觉到与逝去之...

心理师园地 | “明明很痛,却看不见伤口”

“明明很痛,却看不见伤口”,这是今年春节爆火的电影《热辣滚烫》女主角乐莹在那个受伤的雨夜崩溃跳楼后,却发现自己毫发未损,崩溃并嚎啕痛哭的感言。是啊!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减肥励志电影,不如说是女主自我疗伤、救赎的心理电影。而这句话又说出了多少心理...

心理师园地 | 生涯咨询新视角:希望—行动理论介绍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生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不确定性。生涯咨询,作为指导个体规划职业生涯、解答职业困惑的关键途径,急需不断创新以适应这一时代的变革。希望—行动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个体在不确定的生涯环境中保持...

心理师园地 | 高敏感人格学生的个案辅导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的夜晚,“孟老师,我们班一个叫晓曼的学生,晚自习时被值班老师发现正用裁纸刀划自己的手臂……”来电话的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了解到学生情绪已经暂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我和该班主任商议第二天上午9:30...

金色时光 | 老人不慎摔倒,该如何求助为好?

同是老人摔倒为何结局不同? 镜头一:有报道说,这一天,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在菜市场摔倒,想自己翻身起来,只顾自己用力,没顾上求助,现场的几个人就没人上去帮忙,随后围上来的人看看先前的人都没动,也没人上前,老大爷自己费了半天劲也没起来,再次躺...

心身保健 | 帕金森患者的疗愈之路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并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除了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核心运动症状外,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痴呆、冲动控制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等。精...

心身保健 | 睡梦中拳打脚踢为哪般?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下面的这些情况: 刀光剑影中,你是奋力搏杀的将军,身边的兄弟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敌人的刺刀已经砍下了你的头盔。就在一刹那,你的身体猛地一翻转,“哐当”一声,黑暗中,你穿着睡衣躺在了地上,睁开眼,原来还在家里,但是刚才的一...

心理传播工作室 | 解析“淡淡综合征”

继流行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的内倾(I)人、外倾(E)人之争后,“浓”人和“淡”人成为一种新的性格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确诊淡淡综合征”也登上热搜。 从佛系青年到“淡淡综合征”,当代年轻人面对巨大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时克...

心理传播工作室 | 我们的一生都在被童年决定吗?

你是否曾听闻过这样的感慨:“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童年经历对我们人生的深刻烙印,也让我们慨叹命运与人生的无奈。 童年:人生的烙印 有学者认为,人生仿佛一场轮回,而童年时期与父...

心理传播工作室 | 以“五听”窥司法心理学之美

近年来,关于犯罪心理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多受读者和观众的青睐,其中的“办案奇兵”无不善于运用察言观色、心理分析等方法,侦破一些大案要案。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古人就在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断案了,这个方法叫作“五听”断狱。从秦汉至明清,都把“...

校园心理 | 有一种“早恋”,始于关爱的缺乏

星期一的一大早,便有一位女同学来访,名叫小何,现读高一。她的来访原因是:“我妈逼我分手,但是我不想。” 我心想,原来是青春期恋爱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理应向学生讲明它的危害,对学习、人际关系、情绪的影响等等。可我感觉到小何并没有朝着我引...

校园心理 | 校园心理辅导,如何做好初次访谈?

当学生遇到有关于情感、关系、学习等方面的困扰,无法通过与父母、朋友沟通来解决时,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向心理老师求助,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来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并不容易,想到要和心理老师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会让他们感到...

心理健康资讯 | 资源有限时,您如何谦让更好?

“温良恭俭让”,出自孔子《论语·学而》,意为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准则。其中,谦让一直被中国人视作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心理品质,是规范个体行为的重要品格。我国自古就广为流传着“孔融让梨”等谦让典故,许多...

心理健康资讯 | “三态”推进 全程守护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即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在此框架下,四川省教育厅...

心理与生活 | 我为什么总是“看不惯”他?

毕业后工作不到一年的林森,向我讲起了他和同事A发生的小冲突。 那天中午,林森到食堂排队买饭,A正好排在林森的前面,不知道为什么买了很久,林森气不打一处来,对A说:“你倒是快点啊,没看见别人还在等吗?” A回过头,瞪了林森一眼。 见林森又要发...

心理与生活 | 藏在心底的“炸药包”

“砰”的一声,她怒气冲冲地甩门而出,出了家门,才发现走得匆忙,手机和外套都没顾上带。此时正值傍晚时分,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她空着肚子漫无目的地走在巷道上,外面的行人很少,小巷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她的内心更添了一分凄凉。 复刻了父母的...

心理与生活 | 当容貌焦虑来袭,如何提升应对能力

“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美丽羞耻症”等名词,在微博上常年都是热搜话题。 “你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的优点和缺点吗?” “我没有优点,有一大堆缺点,我不够瘦,不够白,不够好看……”这是发生在心理治疗室里的一段对话,一位初中生在跟治疗师表达她对...

排忧解难 | 只见孩子缺点,该如何改变为好?

Q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曾向我抱怨,说我们从不听取他的意见,也从来看不见他的优点,经常提起他的缺点。他说哪怕事情已经过去多时,我们还是经常翻出旧账,令他伤心不已。事后,我们也有反思,我们确实也存在上述问题,但都是希望他越来越好,能够有不错的...

排忧解难 | 儿子偷偷穿女人的衣服,是性变态吗?

Q老师,您好! 我儿子今年13岁了,我最近帮他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他床底下有一大盒子女性的紧身内衣,还有一些性玩具。当时我吓了一大跳,虽然他已经身高1米7了,可在我眼中他还是个孩子,他怎么能弄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孩子爸爸后,他也非常生气...

影视解读 | 反思的爱

《涉过愤怒的海》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女儿死亡后疯狂复仇的过程中,逐步涉过愤怒之海获得反省的故事。 缺失的爱,让小娜成为情感上的孤儿 小娜年幼时,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想要她,最后,父亲无奈收留了她。与前妻吵架时,父亲拿她威胁前妻,粗暴地将她推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