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格学生的个案辅导
作者: 孟琴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的夜晚,“孟老师,我们班一个叫晓曼的学生,晚自习时被值班老师发现正用裁纸刀划自己的手臂……”来电话的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了解到学生情绪已经暂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我和该班主任商议第二天上午9:30与该同学面谈咨询。
父母从来不懂我
学生晓曼自述:自己能记得很小时候的事,3岁时妹妹出生了,父母的精力开始放在妹妹身上,晓曼让自己从床上翻滚下来或摔倒自己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父母只是过来一下,看到没什么大碍没说什么就走了。初中时住校,期末希望父母帮忙搬行李回家,他们总是说自己很忙,或者答应之后又忘记了,后来慢慢对他们很失望,不再叫他们帮忙;很多时候在家感觉很累时想静静地躺一下,但是父母又不让自己躺,他们希望自己多走出去运动或者打打球;跟班上同学有冲突时,父母只是站在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己感觉心理上得不到支持。
昨晚给爸爸打电话说自己状态不好,爸爸又自以为是地说晓曼只是学习压力大,在学习上没什么大的压力。于是晓曼很生气、双手发抖,直接挂断了电话,回到班上时大脑一片空白,也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不知道怎么地就拿出裁纸刀划自己的手臂,虽然不严重,但是觉得很解压。
现在晚上一般不吃饭,因为妈妈曾经说自己很胖,晚上一吃饭或者想到吃饭就会想吐。自己长期焦虑,睡眠很差,有时候无法控制情绪,很想看医生。但是父母从来不懂她,他们不觉得她有问题,也不带她去看医生。
案例分析
经初步面谈咨询分析:一个孩子能够记得3岁时候发生的事情,并能清晰记得当时的感受,从小就能对父母的表情和内心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生极度敏感,让我想到一种人格特点,即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型人格是临床兼研究型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于1990年提出的。她率先认识到高度敏感是种先天特质,开创了对高敏感人群的研究。她著有国际畅销书《天生敏感》(被译成三十种语言)和同系列的多部作品,在这些书中,她提出世界上有20%左右的人带着与生俱来的高敏感,这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
量表测试分析:伊莱恩·阿伦编制了高敏感型人格测试表,在23个题目中,如果一个人得分为14分以上,那么说明他有很大的可能性属于高敏感人群。我对晓曼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19分,可以看出晓曼确实属于高敏感型人格。
对于高敏感人格的特点,以及晓曼认为“父母从来不懂我”的认知现状,建立初步的两个辅导方向:一是鉴于晓曼高敏感人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即心理老师与晓曼父母的沟通;二是心理老师对晓曼的心理辅导。
案例辅导
● 高敏感人格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
※ 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根据约定的时间,我与晓曼的父母、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心理辅导室面谈晓曼的家庭教育、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等。
※ 在和谐的沟通氛围中,告知晓曼父母晓曼的高敏感人格特点,以及这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该如何调整,如根据晓曼高敏感人格对情绪的觉察力高,能够准确捕捉到他人的情绪与需求的特点,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而真实的情绪、情感回应,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减少说教。
● 心理老师对晓曼的心理辅导
第一次咨询,建立关系并做基本的情绪辅导:
◎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晓曼认为父母从来不懂她,心理老师就需要理解并接纳晓曼出现前一天晚上出现的特殊情绪与行为,那是晓曼又一次觉得自己不被爸爸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失控行为。
◎ 对晓曼进行情绪辅导。她长期焦虑并睡眠较差,需要获得一定的情绪放松,我和晓曼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了情绪放松训练,进而让晓曼从心理上到身体上都得到了适度的放松。
第二次咨询,认知调整,和晓曼一起重新认识人格特点,并悦纳自己的人格状态:
◆ 鼓励晓曼分析心理自我,她发现自己智商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自知力清晰。
◆ 我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高敏感型人格测试表,让晓曼认识到自己的高敏感人格。
◆ 客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状态,如高敏感人格的优势包括:
人际感知能力强(能够那么小就会对父母的表情、行为等进行分析);创造力强;更善于人际交往(曾经有很多朋友);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
同时也分析高敏感人格的缺点:容易疲劳,由于高敏感的人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他们很容易感受到身心的疲惫(这也分析了为什么周末或放假晓曼很想躺着休息)。情绪波动大,高敏感的人情绪波动可能较大,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更容易受到影响(那天晚上出现失控行为的原因)。容易焦虑,高敏感的人可能容易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产生焦虑,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平时焦虑的原因)。
◆ 和晓曼一起探讨高敏感人格需要的自我应对策略。
让自己尽量学会规避刺激,肯定自身的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敏感人格是一种天赋,如高敏感的优势。
鼓励晓曼学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次是心理老师帮助其与父母和教师沟通,以后要自己合理地表达情绪。提升她走出舒适圈的勇气。

● 心理老师与家庭、学校沟通,创造支持环境
心理老师、班主任和家长一起为晓曼的改变创设了一定的家庭和学校人际支持环境。
▲ 创造人际环境的安全感。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学习了解高敏感人格的特点,理解和包容晓曼情绪波动,以及偶尔出现的特殊行为,并创造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班集体,激发同学们的同理心。
▲ 积极地关注和关爱。学校的任课教师以及心理委员、热心的同伴给予晓曼积极的关注,并在其学业和生活中需要帮助时提供积极的支持。
▲ 家长为孩子的生涯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晓曼的父母具有成长型的思维,他们在分析家族因素和影响时,发现有一例亲人的情况与晓曼类似,而该亲人的生涯发展比较有参考价值。该亲人在学业上虽然曾经有短暂的中断,但现在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这为晓曼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引导性的力量。
基于以上支持力量,在前段时间的学校大型活动中,我偶然看到晓曼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心理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案例反思
本案例中的学生情况较为特殊,因为个案已经出现了自伤性的心理危机事件,同时个案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其高敏感人格一直未被家长察觉,家长只是把这当作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孩子的表现来看待,没有发现孩子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幸运的是,该生的父母愿意改变自己,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满足孩子的就医意愿,鼓励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该生预后状态较好,目前正常地学习与生活。
同时,因高敏感人格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所以笔者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心育工作中可以注意观察,是否有此类问题,如有则可采取相应的咨询与辅导策略。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4年度课题项目,课题编号:2023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