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焦虑成为老年人的“心魔”

作者: 黄毅臣

莫让焦虑成为老年人的“心魔”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在逐渐延长,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些问题中,老年焦虑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老年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通常表现为老年人对未来的担忧,对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对社会角色变化的担忧。这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老年焦虑症到底是什么?

刘阿姨,今年65岁,她是一位阳光开朗、喜欢社交的人,退休以后,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因为身体不错,也经常与老伴和亲朋好友出去游玩。刘阿姨和老伴相爱40余年,感情非常好。一年前老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这对刘阿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个月以后,刘阿姨时不时就会感到胸口一紧,紧接着就感到心跳加快。一开始,刘阿姨也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老伴离世,这是正常的情况。在家人的陪伴和劝说下,刘阿姨稍有好转,但还时不时地胡思乱想,总会想到和老伴之前生活的点点滴滴。后来这种情况有所加重,经常莫名地心慌和紧张,感到胸前区发紧伴疼痛,总担心自己会像老伴一样突然离世,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在家人的劝说和陪同下,刘阿姨很快到综合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生化等,均未见异常。在就诊的过程中,刘阿姨的症状自行好转,与正常时无异。医生告诉刘阿姨身体比较正常,但她还是怀疑自己的心脏出现了问题,并要求做进一步检查,后来预约了冠脉CT检查,依然是未见异常。然而,刘阿姨仍然是经常心慌和不舒服,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医院,每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辗转了几个医院后,医生建议刘阿姨到精神科就诊。

刘阿姨来到诊室,经过详细的询问后,医生有了大概的判断,并为刘阿姨做了一些心理测查,测查结果提示了重度焦虑和轻度抑郁。

回到诊室后,医生向刘阿姨做了细致耐心的讲解。经过相关疾病的介绍后,刘阿姨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示愿意服用药物来改善自己的焦虑、抑郁问题。

那么,面对这种越来越常见的老年焦虑症,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呢?

● 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应该努力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培养乐观的情绪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应该关注积极的生活体验,如旅行、学习新技能、参加社区活动等,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 维持社交活动

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可以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以保持社交互动和归属感。

● 寻求支持

老年人如果感到孤独、焦虑或抑郁,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可以与人分享自己的担忧和困扰,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年人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 学习应对策略

解释:焦虑情绪会引起大脑产生神经传导的变化,引起自主神经的兴奋,作用于心脏,使心脏跳动加快,人们就会感到心脏“砰砰砰”地乱跳。同时也会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激素,使血管收缩引起心跳加快、头晕和手抖的感觉。过度焦虑还会导致过度换气,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产生头晕、发抖、心率加快等症状,这些症状确实存在,属于生理上的变化,对身体没有实质性的伤害。

认知重建:纠正患者对躯体不适的感觉以及情绪的错误解释,如刘阿姨出现的心慌、胸闷和心前区疼痛感,以及四肢抖动和全身大汗等,这些都属于躯体产生的不适症状。担心自己会像老伴一样突然去世,夸大了自己的危险,是一种过度担心。

在情绪变得不好,或者有细微感到心跳加快的时候,可以告知自己“我已经做过多次科学检查,也请专业医生看过了,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是我自己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和躯体体验,这种体验过一会儿就会消失。”

行为改变:可以使用放松训练和冥想训练来减轻焦虑的体验,可以在发作来临前通过做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小贴士

在什么情况下建议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呢?

◎ 总爱胡思乱想,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影响自我和家人的工作或生活。

◎ 持续忧虑、紧张、恐惧且难以控制。

◎ 感到胸闷、气短、心慌;尿频、腹泻或便秘;憋气、窒息感;四肢抖动、麻木,且检查后未见明显异常。

◎ 有过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总之,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需要得到重视,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为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