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刚柔并济”的班主任
作者: 郭宁 焦美新学期,年轻的小苏成了一名新手班主任,心里既欣喜又忐忑。她向同事们讨教班级管理经验,一位老教师对她说:“小苏啊,我看你特别文静,说话又温声细语的,这样可不行。你要先建立自己的威信,否则根本镇不住这帮小淘气。”
这让苏老师产生了隐隐的担忧:“我性格温和,声音不够洪亮,是不是很难建立威信?是不是真的镇不住学生呢?”
很快,她的担忧就应验了。虽然老教师传授的经验犹在耳畔,可苏老师一看到可爱的孩子们,总希望尽可能地展示自己温柔、亲切的一面,好让学生们尽快喜欢上自己。当学生不遵守纪律时,比如上课随便说话,使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时,苏老师总是非常“宽容”,只象征性地提醒两句:“你怎么上课随便说话呢?下次注意。”
就这么相处了一段时间,苏老师发现,学生们确实很喜欢她,但也根本不听她的话。一次早读时,她发现几个学生在互相抄作业,对他们进行批评,结果这几个学生全都笑眯眯地看着她,仿佛把她的话当耳旁风,其中一个还笑出了声,对她说:“老师,你装凶的样子太好笑了,我一点也不害怕。”
苏老师因此产生了“性格温柔的教师是不是不适合当班主任?”“性格温柔的班主任该如何建立威信?”的困惑。
性格温柔的教师,一定不适合当班主任吗?
和苏老师有相似性格特点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疑惑,怀疑自己不适合当班主任。那么,性格温柔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
心理学上把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为性格。
教师是一项需要与人密切接触的职业,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必然会对其教学和管理风格产生影响。一个性格温柔的教师,会习惯性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脾气软,会不服管教。但这样的性格对于教学和管理也有益处,比如能够快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性格温柔的教师,也会习惯性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来和学生沟通,愿意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学生感到被接纳、被尊重,师生关系就会和谐。
所以,拥有某一性格特点,并不意味着对教学和管理只会产生利,或只产生弊,利弊往往都是共存的。
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单纯只拥有一种性格特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复杂多面的,比如一个温柔的人,同时也可能具备踏实、严谨、情绪稳定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难道不是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吗?仅仅因为自己性格中的某一特点对工作造成了阻碍,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是非常片面的看法。
用对方法,性格温柔的班主任也能“镇”住学生
把学生“镇”住,并不是指把学生给吓住。
一些教师对于“威信”是存在误解的,认为“威信”就是让学生害怕自己,这样才能“镇”住学生,所以一定要严肃、严厉,要不苟言笑,要高声说话。
班主任的威信,包含两方面的具体含义:一个是“威”,是指班主任作为长者的威严,即学生认为你是个值得尊敬的教师;另一个是“信”,指班主任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和你交流,愿意获得你的指点和帮助。
威信不是通过让学生害怕而树立的,性格温柔的班主任,只要用对方法,也是可以树立威信的。
● 有选择地展示自己的性格
欧文·戈曼夫提出的拟剧理论,把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比作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根据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合和观众,展示不同的自我影响,从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苏老师在扮演“班主任”这一角色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表演”,即有选择地展示自己的性格,不断调整自己的处事风格。
比如,当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时,苏老师希望学生们认为自己平易近人,那么可以适当展示自己温柔、亲切的性格底色。当要批评指正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时,就要刻意收敛这种性格底色,改变语言、表情、姿势,表现出严师的模样,尤其在原则性问题面前要有说一不二的态度。这样苏老师才能维持好一个“刚柔并济”的形象,学生才能知道她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
这同时也是把握师生交往尺度的一个原则,亲近、关爱学生没有问题,但要把握一定的距离,明确自己的底线,而非一味亲近或毫无原则地容忍,导致了教师专业身份的模糊。
● 发挥性格优势,让教育有温度
性格温柔的人,普遍心思细腻,这对教育工作来说是个优势,比如更能理解学生的迷茫与敏感,学生也比较愿意向这样的教师倾诉;他们善于聆听和与学生深度交谈,也能用最温柔的耐心打开学生的心结,和学生一同思考对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树立“情感威信”的过程。
所以,苏老师不必时刻都绕开自己平易近人、不够严厉的性格底色,在与学生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反而要展现和发挥这种性格底色,在学生需要时,做一个贴心的引导者。
更深一步说,苏老师自身要避免陷入某一性格不适合当老师的思维定式,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自身的性格特点,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
● 提高教学水平,用能力获得威信
教师拥有与教学需要匹配的才能,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能否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一个连课都上不好的班主任,即便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也难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戴。
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保证教师能够准确、全面地传授知识的基础,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当学生能在你的讲解中豁然开朗,能慢慢喜欢你的课堂,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时,自然会对你产生敬佩之情,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学识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总而言之,性格温柔的教师,不必刻意改变或抛弃自己原本的性格底色,而是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作风进行调整,以适应教师身份与职业需求。另外,是要从自身性格出发,选择并运用恰当的策略,形成适合自己并行之有效的教学与管理方法。最后,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成绩,以获得学生认可和工作中的成就感与身份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