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疾病重在“双心同治”

作者: 陈敏

双心疾病重在“双心同治”0

我遇到过一位六十多岁的王先生,他在过去十年里因为心梗接受了三次成功的支架植入手术。然而,近一年来,他频繁感到心慌、胸闷,严重时甚至有濒死感,最长一次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尽管多次前往医院进行心脏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但症状依旧困扰着他,让他连家门都不敢出。最终,医生建议他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经过细致的评估,我们发现王先生自从确诊冠心病后,一直心神不宁,性格也变得沉闷,生活得小心翼翼。原来,他患上了惊恐障碍。通过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他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伴随着心理问题,这被称为“双心疾病”。针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策略是在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并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即实施“双心同治”。当然,除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调控情绪

● 缓解无谓的紧张感

双心疾病的患者常常会感到心慌心悸,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体验。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尝试深呼吸—— 用鼻子深深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呼气,同时告诉自己:“我没有危险,就让心脏自然地跳动吧。”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走动,让身体活动起来,帮助心跳逐渐恢复平稳。

● 拥抱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内疚或是焦虑时,不要急着去改变它们。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什么都不用刻意去做,就让一切自然发生。给自己一个空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专注于每一次呼吸,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感受中,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

● 智慧应对负面情绪

生气时,脑海里往往会涌现出许多负面念头,它们似乎无法被轻易赶走。这时候,与其与之抗争,不如顺应自然,让思绪自由流淌。告诉自己:“我现在确实在生气,我接纳这种情绪,不急于摆脱它,因为相信时间会带来最好的安排。”用这种方式,我们能更加平和地面对负面情绪,让它们自然消散。

克服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不少双心疾病的患者容易陷入疑病的漩涡,他们过度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生怕出现什么问题,这种担忧实际上源自对疾病和死亡的深深恐惧。当你发现自己又开始忧虑这些时,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真的面临生命危险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尝试把这份不必要的忧虑记录下来。通过定期写日记的方式,你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那些错误的联想—— 是不是每次身体稍有不适,就立即与心脏问题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这样做,有助于你逐渐摆脱疑病的困扰,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

正念练习

◆ 正念呼吸

采取一个舒适的坐姿,尽量庄重,保持脊柱挺直,双肩下垂,可以闭上眼睛,让注意力聚焦于呼吸相关的各种感觉上,与每一个吸气的整个时间“在一起”,与每一个呼气的整个时间“在一起”,每次当注意到自己走神了,留意是什么将自己带走了,也无论它去了哪里,我们只需简单地留意到它,然后放下,温和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来,每一次都如此。每天练习10~15分钟。

◆ 正念思考

不要试图去控制或改变你的想法,就像观察天空中的云朵一样,任由它们自由地飘来飘去。当你注意到一个想法时,只是简单地标记它—— “想法来了”,然后继续回到呼吸或你选择的觉察对象上。通过反复练习,你会逐渐发现自己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自己的思想,不再被它们所束缚。你会意识到,虽然想法是不断产生的,但它们并不代表你,也不决定你的价值。这种对思想的接纳和观察,将帮助你减少内心的纷扰和焦虑,提升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 正念觉知

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体验上,如听声音、看景色、闻气味、尝味道或感受触觉。专注于这些体验,而不去评判或执着于它们。以视觉为例,选择一个静谧的场景,比如窗外的自然风光、室内的一幅画或一件艺术品,然后放慢你的视线,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注意色彩的层次、形状的变化、光线的明暗,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不带有任何评判或期待,只是纯粹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双心疾病重在“双心同治”1

改变生活方式

■ 科学动起来!

按照个人喜好,挑选喜欢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畅游水中、骑行、跳舞,还有中低强度的球类运动,都是好选择。建议每周安排3到5天,每次持续30分钟到1小时,运动到微微出汗,呼吸顺畅,还能和旁边人轻松聊天,这样的强度就刚刚好。

■ 均衡饮食是关键

饮食要丰富多样,粗粮细粮搭配着吃。多来点不饱和脂肪酸,少吃点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玉米油、芝麻油、五颜六色的蔬果、豆类、坚果、全谷物,这些富含植物甾醇的好东西要多吃。别忘了膳食纤维也很重要,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也得适量补充。盐要少放,油炸的换成蒸煮炖,少量多餐,肚子不撑才舒服。

■ 戒烟又限酒,健康更长久!

戒烟初期,记得管好嘴巴,多运动,别用吃来填补烟瘾的空缺,免得体重悄悄涨。想抽烟时,找点乐子转移注意力,远离吸烟环境。万一戒烟路上遇到烦躁、易怒、焦虑、心情低落或失眠,别硬扛,赶紧找医生聊聊。

■ 好睡眠,护心脏!

心脏病和睡不好觉可是“好伙伴”,睡眠不足会让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要是遇上睡眠难题,千万别拖,赶紧找专业人士帮忙调整,让美梦伴你每一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