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你,亲爱的孩子?

作者: 蒋佩

如何爱你,亲爱的孩子?0

文静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妈妈,在重重叹了一口气之后,她跟咨询师说她现在完全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看见就觉得心里堵得慌。文静自述自己的孩子是在直升班,只要中考考得不特别差就可以直接升入高中。孩子从4月中旬就开始不想写作业,但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还能勉强完成,然后从5月中旬开始有几天没去上学,再到6月初就彻底不去上学了,每天在家就是睡觉、玩手机,就是不看书,处于完全不学习的状态。自己跟孩子也沟通过学习的事情,但是孩子表示自己都会了,不想做那些重复的试卷。除此之外,文静还觉得孩子在家的表现也非常“作”。比如孩子早上起得比较晚,不叫他吃早餐他会生气,叫他吃早餐他又爱答不理,总之就是怎么做都不对。

文静说自己从5月中旬开始体重下降好几斤,睡眠不太好,胃口也不好。她表示自己为这个孩子付出很多,也在教育方面用心学习和探索,但是现在却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感到非常无奈和挫败。

咨询师的处理

首先,咨询师通过用心倾听、积极共情,尽可能地让这位妈妈将其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跟她表示任何一位父母亲在孩子大考前不学习都会感到非常着急,因为关键时刻掉链子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情,更不要说是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孩子。咨询师表示很能理解妈妈当下内心的感受,让妈妈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咨询师帮助妈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理性的分析。一方面,尝试让她更理解孩子目前的状态,从而给予更多接纳;另一方面,客观看待孩子的表现,积极应对失控的局面。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要妈妈意识到,孩子目前“作”和不学习的状态是暂时性的

在跟妈妈的沟通中了解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以来有时会出现“作”,因此孩子目前的“作”可能是青春期导致的,过了这个阶段也就慢慢好了,家长要试着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再加上孩子在家不想去上学,妈妈对这一部分不接纳,所以即使孩子表现得不“作”,妈妈潜意识里可能也会找出他表现不好的地方,借此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妈妈说到孩子从小就很爱看书,孩子还跟自己的老师说想到了高一再跟同学一起“卷”。这些都说明孩子不是不学习,而是目前暂时不想学习,父母能够给予的就是陪伴和守候,不能急躁。妈妈反馈说自己已经在尽力包容孩子,从没有在家里跟孩子发生过正面冲突。但是她感到这很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所以能不在家就不在家。咨询师对妈妈积极调控情绪表示肯定。

第二,关于妈妈的挫败,孩子目前的不学习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或者孩子人生的失败

咨询师试图让孩子妈妈意识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孩子现在只跑了一小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孩子目前的情况并不意味着失败,妈妈要看到自己教育的成功之处。孩子以前非常喜欢阅读,可谓博览群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超过成年人;孩子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被从全年级近1000人中选出进入直升班,成绩一直都还不错……其实孩子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尤其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是“成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些只会顺从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妈妈也说到孩子自己很有主见,从小到大,只要他自己决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孩子现在拒绝学习可能是其对抗应试教育的一种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思考和决断,可能某种程度也表明了他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把握。所以妈妈要尝试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孩子目前拒绝学习并不会否定自己对其认真用心的教育培养,但是对于孩子固执偏激的这一部分,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原则下,如果通过沟通和交流依然无法改变,父母能做的大约就只是静静地陪伴,让其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过分越界承担孩子的选择结果而让自己焦虑痛苦。

第三,关于妈妈的无奈,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方向偏离父母的预期

每一位父母亲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种期待,期待其成为某种自己期许的样子,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并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成长,会越来越多地拥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孩子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就一定是件好事吗?答案其实是不确定的——这种期待的达成要看个人意愿是不是恰好符合父母意志。有的孩子长成了父母期待的样子,主要是因为父母给予了足够的陪伴和心灵的支持,与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的孩子没有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可能是亲子关系不够好,孩子在用自己的对抗行为有意或无意地表达对关系的不满和对缺失爱与关心的抗议。

本例中的孩子不去学校,愿意在家待着,可能也在某种程度说明其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和需求;孩子当下不学习的状态也可能是一种对父母过度控制的不满,需要父母尊重孩子、学会放手。

咨询效果与小结

正如心理学家萨巴瑞博士在《家庭的觉醒》中所说:“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与你对着干,从而你可以学习如何放手;他不听话,从而你可以学会聆听;他有拖延症,从而你可以学会欣赏静止时的美;他老忘事,从而你可以学习摆脱对于事物的依恋;他过度敏感,从而你可以学会理智;他总是心不在焉,从而你可以学会专注;他敢于反抗,从而你可以学会相信宇宙的力量;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使你学会,这一切不是关于孩子,而是关于你自己。”

咨询师让妈妈试着从孩子身上反观自身,进行觉察和调整,保持沟通和对话,并学会放手。妈妈通过对自己的调整,发现孩子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不再那么极端地完全不学习,开始每天安排一些时间看书做题,最后顺利通过了中考。

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艰难,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孩子的问题,那是因为问题一般是经由孩子呈现出来的,但其实处于家庭场域中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被影响的对象,问题的症结往往是孩子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而这就需要咨询师引导和帮助父母学会敏锐地觉察、真诚地尊重、温和地沟通、及时地调整,通过与孩子的良性互动,积极消解问题的同时也促进自身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