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走出黑暗
作者: 朱雪泉 周晶晶抑郁症作为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带来的消极状态能持续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就像丘吉尔说的“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抑郁症并不等于抑郁情绪,不能仅靠自我缓解和自我激励就能好转,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那么,得了抑郁症之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国内外的指南都推荐综合治疗模式,包括药物、心理、物理治疗等手段,从多层面进行干预,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同时,由于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因此抗抑郁治疗并不是情绪好转就可以立刻停止的。我们倡导全病程治疗模式,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三个时期。
综合治疗模式
●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分为不同的种类,大多数药物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方式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医生会选择哪种药物,会建议多大剂量,这依据多种情况而定,比如您的身体健康情况、症状特征、既往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等,就诊时您可以积极地和医生沟通,选择出更适合您的抗抑郁药。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数抗抑郁药起效较慢。大部分患者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2周时,症状逐渐开始好转;经过4~8周的规范用药,才能发挥抗抑郁疗效。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多次治疗方案的调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抗抑郁药。因此在治疗中,请您不要着急,给药物起效的时间,也给医生评估的时间。此外,如果您的症状较明显,在治疗初期,医生可能会应用快速起效的抗焦虑药、安眠类药物协助改善您的症状。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种类包括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人际关系治疗等等,开展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体治疗,也可以是团体治疗。心理治疗起效的时间更长一些,治疗的频率由治疗师、患者共同协商而制定,多为1周2次,或1~2周1次。许多患者在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后,症状会在几周内逐步改善,但可能需要8~10周才会有更显著的获益。
● 物理治疗
另外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都是很好的辅助药物、增加疗效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对于抑郁程度较为严重,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国内外多个指南都推荐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可以快速起效,有效率达70%~90%。
除了药物、心理、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的抗抑郁作用也得到了证实,光照治疗、运动治疗都有利于抑郁情绪的改善。
全病程治疗模式
1巩固治疗期
经过8~12周急性期的治疗,抑郁的症状逐渐改善,您感到自己的情绪逐渐好转,精力体力逐渐恢复,自己又回到以前阳光积极的状态了。但“情绪正常≠可以立即停药”,在此期间病情依旧不稳定,立即停药会增加病情波动的风险,极其容易“死灰复燃”。
因此,为了巩固急性期治疗取得的疗效,降低抑郁反复的风险,医生会建议您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抗抑郁治疗,而且,您目前正在服用的抗抑郁药种类和剂量,一般都不会进行调整。巩固期持续的时长因人而异,大多在4~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您依旧需要定期复诊。可能随着病情的稳定,您就诊的频率无须像急性期那样频繁,但规律诊疗可以让医生帮助您评估病情、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在此期间,如果您再次出现了情绪低、没兴趣、没精力等和之前疾病发作时类似的表现,这提示抑郁有复燃的苗头,您应当及时复诊,告知医生您出现的情绪波动,便于医生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药物调整。
2维持治疗期
维持期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您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较早,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抑郁发作过3次以上,且在疾病缓解后仍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恢复到病前的最佳状态,还残留有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睡眠问题等症状,或者您目前共患其他的躯体疾病、您有精神类疾病的家族史,这些都提示着疾病复发的风险更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长期的维持治疗,时间在2~3年。通过维持期抗抑郁治疗,医生会进一步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关注疾病是否存在复发的征兆。
私自中断治疗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副作用,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度过维持期治疗,病情总体稳定,医生会与您共同商讨,一起制定减药及终止治疗的方案。

抑郁症的康复
除了需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之外,可以尝试一些减压的方法,协助改善情绪。适度运动可以解压,不仅有效缓解焦虑、抑郁,还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除此之外,电影、音乐、健康饮食、冥想等,都能有效缓解压力。
在康复期间,如果您接受的药物治疗出现了副作用,或者您评估自己的情绪好转,产生了减停药物的想法,请积极的和您的医生保持沟通。抑郁症复发率高,自行停药是导致疾病复发、复燃的一大诱因,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情绪总体平稳是最重要的。如果持续几天出现心情好过头、脑子过于灵活、精力旺盛等和抑郁相反的表现,可能提示着病情或许有新的走向,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可以使您最大程度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