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中获得成长

作者: 严凤平 段新焕

从失败中获得成长0

《最初的梦想》是一部由导演涅提·蒂瓦里执导的印度励志电影。该电影讲述了少年拉加夫因为高考失利而跳楼自杀,在医院抢救时父亲和他的大学室友向拉加夫讲述他们在运动场被贴上“失败者”却“逆袭”的故事。

面对失败,无法承受之重

为了考上全印度最好的大学,拉加夫学习非常用功,但查成绩时,虽然满怀期待,但还是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失望之下,拉加夫纵身一跃,跳楼自杀,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拉加夫为何无法面对失败呢?首先,愧对父母的高期望。父亲为他计划成功之后怎么庆祝,却从来没有为他提供战胜失意的武装。由此可见,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不能考上大学,拉加夫觉得愧对父母。其次,心理失衡。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拉加夫的同学却都考上了大学,唯独自己没有,导致拉加夫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无法释怀。再次,害怕“失败者”标签。拉加夫非常在意父母、教师和同学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父母都是印度精英,而自己却连大学都考不上,害怕别人在他身上贴上“失败者”标签。

正因为上述“理由”,拉加夫在高考失利后,黯然伤神,悲愤交加,最后纵身跳楼,让父母悲痛欲绝,也让观众唏嘘不已。

贴标签易,撕标签却很难

高考失利后,拉加夫无疑为自己贴上了“失败者”标签。拉加夫跳楼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虽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医生对拉加夫父母说拉加夫的情况非常不理想,导致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拉加夫的求生意志不强,因为他已经将“失败者”的标签贴到了自己身上。

诚然,青少年很容易被贴上一个标签,而且往往是负面标签,为何?

一是因为贴标签是人类识别模式的一种手段,能够简化人的认知,便于记忆,实现对人或事物的快速归类。正因为如此,青少年很容易被贴上一个标签,而且也容易相互之间贴标签,甚至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正如影片中拉加夫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二是因为父母、教师对孩子的期望往往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一旦孩子失败,没有达成父母、教师的高期望,就极为容易被别人或者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所以青少年往往容易贴上负面标签。拉加夫就是因为高考失利,自觉愧对父母的“精英”称号和父母的期望而跳楼自杀。

然而,贴标签容易,撕标签却非常难。拉加夫为自己贴上了“失败者”标签,失去了求生的意志,虽然在医院抢救,但却不怎么“配合”,表明撕掉“失败者”标签非常难。

讲述故事,收到咨询之效

贴标签易,撕标签却很难。当拉加夫父亲知道拉加夫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标签后,父亲试着向拉加夫讲述自己当年在大学失败的经历,却惊人地发现拉加夫各项生命体征有所转好。于是,拉加夫父亲不顾拉加夫母亲及医生等人的劝阻,毅然找来了他曾经的大学室友,向拉加夫详细地讲述了当年他们在运动场上尝试撕掉“失败者”标签而努力“逆袭”的故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父亲为拉加夫讲述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理咨询的过程。父亲讲述完其所在的“四舍”成员成功撕掉“失败者”标签的故事,实质上就完成了对拉加夫的心理咨询,这种讲故事的过程颇类似于“叙事疗法”,或者说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叙事疗法”的咨询效果。

父亲当年考上了印度最好的大学,却被分配到最差的宿舍—— 四舍,里面都是“失败者”。原来,三舍汇聚了其他楼栋擅长体育的同学,四舍成员每次参加体育竞赛都以失败而告终,因而被学校的人嘲讽为“失败者”。为了撕掉“失败者”标签,四舍成员达成了一致性目标:赢得这场体育竞赛。为此,四舍成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一是每个人放弃自己的最爱。阿尼为了赢得这场比赛,下决心改变四舍这样一个松散的群体,让所有成员发誓不到赢的那天,绝不做自己最爱的事情。为此,阿性不能自慰,阿酸不能刻薄别人,阿母不能找妈妈,阿酒不能喝酒,深沉老大不能抽烟,阿尼(拉加夫父亲)不能和玛雅(拉加夫母亲)说话。

二是运用一些小策略。阿尼为了赢得比赛,思考了几个“小计策”。请人喝饮料凑啦啦队人数,用刻薄口号集体喝倒彩;让女主角深夜打电话消耗对手精力;让一个44公斤重的男同学拼死拼活减掉2公斤同一个女同学拼举重。

尽管如此,因为四舍的整体水平就是不如三舍,最后还是输了体育比赛。尽管输掉了比赛,但是四舍成员却无怨无悔,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四舍成员够努力,做到了问心无愧,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父亲每次找回一个当年的好友,给儿子讲段故事,然后医生说该治疗了你们回去吧,下次再来,如此往复。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完成了对儿子拉加夫的叙事治疗,儿子拉加夫的求生意志也越来越强。

故事内化,从失败中成长

父亲和当年的室友向拉加夫讲述一段段“失败者联盟”的故事,拉加夫虽然处于昏睡状态,却有意无意地接受了故事的疗愈作用,求生的意志也越来越强。他被推进了手术室,最终战胜了死亡,获得了痊愈。

不但如此,拉加夫还将父亲及其室友所讲的故事内化,获得了一种力量,他之后在生活中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再害怕和逃避,也不再紧张。他告诉自己,只要拼尽全力,不问结果,他都可以从容面对。最后,拉加夫于第二年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是的,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只准备为孩子庆祝成功,却没有教他如何面对失败。然而,失败是人生常态,没有失败过的人生几乎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看待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力量,然后收拾好心情,“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做到问心无愧,即使失败,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