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我的鼻子
作者: 张家丽“我的鼻子太大太丑了。”闺蜜阿丹坐在我对面,
用小镜子照自己的鼻子。
我从不觉得阿丹的鼻子有什么问题。虽不算精致,但她脸上的五官很相称。身边人也无数次告诉她,她的鼻子不大不丑,可阿丹总是不相信。
面对好友,她会说:“我什么样子你们都觉得好!”
对于不熟悉的人,她会说:“人家是出于礼貌才这样说的!”
总之,她就是认为她的鼻子丑。
每当阿丹拿起镜子,第一眼看的肯定是鼻子。她会不停地转动自己的脸,从不同角度和灯光下审视自己的鼻子,估量它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
在家里,她也总是摆弄自己的鼻子,企图通过揉捏的方式把鼻头弄小一点。如果没有效果,她会感到愤怒、沮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感受到与外貌有关的压力,都有过一定程度上的容貌焦虑。对面貌的不满很常见,也很正常。那么,阿丹对于鼻子的容貌焦虑该如何解读?她只是不满意鼻子吗?还是另有隐情?
容貌焦虑的背后,有何隐情?
前几日,阿丹给我打电话,说她想整容,还发了很多完美鼻子的整容范本给我看。我问为什么,她说和一个客户见面,对方一直盯着她的鼻子看,肯定是她鼻子太丑了。
我感觉阿丹的容貌焦虑过于重了,而且有些莫名其妙,后经了解才知,原来另有隐情。
1童年经历
阿丹说,在童年时期,家里的长辈对孩子们外貌的评论和比较非常频繁。她奶奶经常夸她表姐是个美人胚子,说她没遗传家里的好基因,相貌普普通通。她妈妈经常开玩笑似地说她的牛鼻子随爸,跟她爸一样丑。这是导致阿丹对自己容貌持消极态度的原因之一。
2他人评价
关于外貌,阿丹说自己收到过很多来自别人的负面评价,且多数跟鼻子有关。初中时,班里有个男生给她起外号叫“蒜头鼻”,她就偷用妈妈的化妆品,通过化妆来伪装自己的鼻子。
大学时,她让对象说自己的五官哪里不够好看,得到的答案是鼻子,之后她出门总会用化妆品、口罩进行伪装。
上班后,在参加一场活动时她遇到一个整容医生,对方说她的鼻子在光线较强的地方看起来比较大。再后来只要一参加活动,她就会花数小时打扮自己,可一到了活动现场就躲在角落或光线较黑的地方,以免鼻子的“丑陋”被人看到。
3社交媒体
“容貌焦虑”最初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在颜值的作用被放大的情况下,人们对自身外貌的不自信。
明星和网红通过展示“高颜值”和“好身材”吸引更多粉丝和关注。社交媒体的存在也使得“高颜值”更受欢迎的理念得到快速的发酵和宣传,大众不仅是刻板审美的传播者,也是“容貌焦虑”的受害者。阿丹给我看的完美鼻子整容范本,也都是从网络上找的,不是明星就是网红,可见受影响很深。
怎样克服容貌焦虑?
爱美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追求。如果某个人外貌出众,人们会倾向于认为他的才华、性格和品行都是积极的,反之,则容易忽略他的其他优点。这种“以貌取人”的思维模式很难改变。
在社交中,人们希望自己能以符合大众审美的形象出现,来赢得更多的认同、信任和归属感,这种心理也是普遍且正常的。
社交媒体和医美行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人们对外貌的关注。在医疗美容广泛普及的今天,通过一些方法美化自我形象,的确能够带来暂时的满足感,但如果美化成为一种依赖或逃避现实的方式,可能会使人们失去对自己的真实感知,进而加重心理负担。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还需从自身出发,克服容貌焦虑。必要时,可到精神科就诊。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首先,我们应当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认识到美的来源并不只是外貌,还有内在的个人品质。一个人外表华丽,却缺乏良好的个人品德与修养,也不能称之为“美”。
其次,要学会欣赏美的多样性,欣赏各种体型、肤色之美,进而在审视自己时,能不受外界标准的影响,由衷地欣赏自己,尤其是欣赏自己与主流审美的不同。标准的美会被复制,而独特的自己却无人可以替代。
最后,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保持冷静的思考,不要盲从媒体传播的审美观点。
重新审视自我价值
容貌焦虑背后更深层次的焦虑,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很多时候,容貌焦虑产生的前提,是我们认为好的外貌有助于满足我们的需求,一旦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将之归咎于容貌的缺陷。我们不要过于高估外貌的价值,也不应该将自身的价值全部建立在外貌上,认为只有容貌完美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尝试将注意力放在外貌之外的地方,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其他个人特质上,以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自我价值,并尝试通过这些特质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还应该审视自己对于外貌的需求,看看这种需求是否只来自外部的标准和期望,而非自我内在的价值和认知。只有当标准来自内部时,我们才能真正自主地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展示出真正的自我。

看淡别人的评价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镜中我”,这里的“镜”指的是别人的评价。很多人的容貌焦虑,是因为过于看重他人评价,受到了“镜中我”的影响。
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外貌,不是不可。如果对方是你真正信任的人,且对方的反馈是真诚的,你可以以此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但很多时候,即便是最亲近的人所反馈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就像阿丹,她妈妈经常拿她的鼻子开玩笑,导致阿丹很难了解妈妈的真实想法。她去问妈妈,自己的鼻子是不是很丑,妈妈总是给出“你什么样妈妈都喜欢”“不要在意外表,那不重要”这样的回答。
阿丹则认为妈妈是不忍心伤害自己才这样说的,自己的鼻子真的很丑。
你看,即便是通过“镜中我”来认识自己,也存在弊端,因为他人不一定了解你,和你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他们的评价存在着很多局限。如果你总花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满足别人的标准,就等于是在浪费人生。
所以,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审美标准里,我们可以选择不认同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美丑的界定,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