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蕾成长 向阳绽放
作者: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背景与起因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发现,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受家庭贫困和生活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存在胆小、孤僻、忧郁、心境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如果缺乏专业心理辅导,他们极易产生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甚至扭曲变态等心理问题,不仅无法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因为仇视社会、攻击他人而成为社会负担。
从2023年开始,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依托青岛城阳瑞阳心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瑞阳心语),以帮助全区300多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组织专业服务团队边探索边完善,边服务边规范,持续开展“护蕾成长、向阳绽放”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陪伴项目,有力保障了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思路与做法
“护蕾成长、向阳绽放”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陪伴项目紧贴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成长及发展变化特点,在全面做好全区300多名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工作基础上,聚焦筛查发现的60多名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中小学生,通过入户看望、结对疏导、康复指导、精神激励、心理赋能等关爱陪伴服务手段,引导他们坚定生活信心,激发学习热情,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这些学生不仅没有出现因为家庭困境和个人心理问题辍学的,而且摆脱了心理困扰,实现了健康成长。
● 建强专业团队
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陪伴工作学术性、实践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在城阳区民政局具体指导下,项目科学编组专业服务力量,精心挑选服务骨干,他们当中既有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有中级社会工作师,并邀请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专家担任项目督导师,全程督导项目在专业规范指导下实施。
● 夯实专业基础
一是精细化设计调研问卷。邀请中科院心理所、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聊城大学等院所熟悉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家,紧贴中小学生现实情况设计问卷内容,确保心理调研的针对性。
二是精准化升级测评量表。将国际上测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中的17处内容“除洋味”“去西化”,进行“本土化”升级,确保中小学生对测评问题看得懂、听得清、准确作答。
三是精深化巩固专业成果。将调研和测评结果通报给街道儿童督导员和社区儿童主任,通过成果共享,实现服务共用,达到群策群力、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

● 抓实专业保障
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但是80%以上与生活艰苦、个人愿望难以实现密切相关。为此,服务团队把解决中小学生现实愿望与个人心理问题捆在一起解,绑在一起干,不断加大心理关爱与物质关爱保障力度。
一是大力加强财物保障。进家入户组织开展心理测评及调研活动,为中小学生发放“学习包、笔记本、水杯”等学习、生活物资,让大家感受到项目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开展“圆梦小微心愿”活动。广泛征集和梳理中小学生的“小微心愿”,帮助他们满足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愿望,实现文化娱乐等方面梦寐以求的个性化需求。
● 巩固专业效果
服务团队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困难,注重效果,先后为60多名存在心理问题的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及其家人提供370多次心理疏导。8名原本对学习失去信心的中小学生经过咨询师帮助,重燃学习热情;12名性格内向,不愿交流的中小学生打开了话匣子;30多名存在自卑、恐惧、暴躁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经过持续疏导,心理状况明显好转。
先后有12名高中生考取理想高校,22名初中生升上了理想高中,20多名小学生实现了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坚持对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子女“扶上马、送一程”,在持续做好心理救助服务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帮扶。从2020年到2022年,城阳区民政局先后救助低保家庭大学生198人,低保边缘家庭大学生16人,共发放救助金90.4万元。
成效与经验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认真听取街道儿童督导员及社区儿童主任等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价,汇总服务对象意见反馈,对“护蕾成长、向阳绽放”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陪伴项目进行评估,总体感到,本项目初步取得了“六个一成果”。
一是探索了一个模式。就是“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关爱陪伴工作模式”,也可以叫作“城阳模式”,即:依托一个心理关爱基地,完善线上线下两种手段,用好心理专家、社工人才和心理咨询师三支队伍,建好心理需求调研、心理压力测评、心理疏导支持、关爱效果评估等四个心理救助机制,实现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救助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运行。
二是掌握了一个需求。就是掌握了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大部分困难家庭中小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47.4%的困难家庭中小学生不太了解心理健康知识,40.5%的困难家庭中小学生认为社区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31.7%的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希望父母重视自己的心理感受。
三是摸清了一个底数。通过测评,建立了300个困难家庭中小学生的心理档案,大致摸清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年龄来看,13~18岁年龄段的困难家庭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受青春期、生理期影响导致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问题频发。
四是找准了一个方向。相对于其他管理和教育手段来说,心理关爱陪伴服务避免了高高在上的帮扶问题,更易接近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及家长群体,深入人心,同时心理关爱陪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调节家庭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逐步消除“隔离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是确定了一个目标。改善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最基础工作,是帮助困难家庭成员增能赋能,帮助家庭摆脱生活困境。其核心是帮助困难家庭成员转变思想观念,发掘潜能,学会谋生技能,消除救助依赖。
六是形成了一定影响。“护蕾成长”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心理救助项目被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下半年,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等领导先后到城阳区调研社会救助工作,对困难家庭心理关爱陪伴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供稿人 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