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会有负罪感?

作者: 宋红燕

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会有负罪感?0

Q老师,您好!

我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想求助您,就是我无法对同事心平气和地说“不”。当同事的事情与我自身的需求有冲突,即使我很为难,但我也不知道该怎样拒绝,通常硬着头皮揽下来,慢慢地,找我帮忙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天我发现半天的时间都在处理同事的事,而自己的工作一点儿没干,导致领导一度怀疑我的工作能力。

曾经有一次我试图拒绝过,但效果极差,因为在拒绝后我内心有强烈的负罪感,那种感觉好像是我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我让别人失望了是罪大恶极,这种感受让我在工作中非常内耗。我自己也很诧异,拒绝是我的权利啊,但我为什么会有负罪感呢?我该如何改变目前的困境呢?

菲儿

A菲儿,你好,见字如面。从很细微的描述中能感受到你是一个具备高共情、高敏感特质的人,很幸运的是,你发现了负罪感这个负面感受在无法拒绝别人中的关键性作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认为自我觉察是自我改变的第一步,恭喜你,你已经开启了自我改变的征途,希望以后可以继续保持自我觉察的习惯,发现更多未知的自我。

什么是负罪感

负罪感其实是一种跟自尊相关的感受,它更多的是一种耻感的衍生品。而耻感心理一般出现在低自尊人群中,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低,不够爱自己,无法坚持自我的感受。他的内心对话一般是消极负面的,如:“我感觉自己不够好”“我很讨厌自己”“我认为没人会喜欢我”“我觉得所有人都会因为我不好抛弃我”等。

换句话说,越是低自尊的人,越会投射性地认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可想而知,他的世界中心都是别人的评价,而没有自我。为了更好地适应内心的变化,他会发展出一些补偿策略,如在行为策略上讨好别人,即时满足别人的任何需求,甚至发展出假性自我,不敢呈现真实自我的样子;而在认知策略上,他给自己定下严苛的规则,如:“你就应该帮他的忙”“如果你不帮忙,你就一无是处,别人也会鄙视你”,这样的规则作为僵化的教条一直很稳定,甚至还会被讨好行为逐渐强化,所以尽管道理你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这个意思。

生而为人,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负罪感。如果负罪感不会大范围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这个负罪感就不需要干预;如果你的负罪感严重影响到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就需要及时干预和处理。

为什么别人的负罪感没有我这么强烈

你的负罪感主要体现在拒绝的关系中,这个根源需要从依恋关系,也就是生命早期建立的人际关系说起。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关系,都带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心理学上称之为“特定的关系模式”,如有人喜欢控制,有些人喜欢讨好,又有些人很冷漠……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最早研究并发现这些模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是与主要的依恋对象之间的关系互动的结果。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设父母的教养方式偏粗放型,控制型,他们不允许孩子拒绝任何要求,那互动的模式会呈现什么样子?

你可以对照一些自己的原生家庭,跟随你的生命线,去寻找每一个无法拒绝别人的经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可以用笔记录下来):

你当时的情绪感受是什么?(我是愤怒的?我是可怜的?)

愤怒、可怜等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拒绝别人?拒绝

别人会伤害到他们?我不应该拒绝别人,父母告诉我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

你当时做了什么?(反抗还是顺从还是回避?)

基于低自尊基础上的拒绝该怎么做才能恰如其分

请学会情绪稳定地表达拒绝

你提到,有一次拒绝别人时情绪很不稳定,导致效果极差。我猜你当时一定想到了一些痛苦的经历,让你的心境无法稳定下来,以至于在表达拒绝时,掺杂了过往未被好好处理的原始情绪,如感觉每次无法拒绝别人的压抑感,总要满足别人需求的愤怒感。

我相信你不是故意要情绪化地去拒绝别人,而是这些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压抑太久力量很强,导致你无法驾驭它。但让这些原始情绪减弱的方法,恰恰是合理去表达情绪。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拒绝之前提前想清楚这样一件事情:向你求助的同事只是简单的求助还是已经把你当作“老好人”了,如果是前者的话,他不了解你的过去经历,所以你也不能用过去的情绪来回应他,如果是后者的话,我们需要适当表达一些情绪,释放一点自己的攻击性给对方。

与“拒绝意味着伤害别人”的想法做分离

从认知行为治疗角度讲,“拒绝意味着伤害别人”属于“过分推断”的认知歪曲类型。我们很容易就会找到反对证据,那就是“表达拒绝只是在某件事情上,双方未达成一致,这个结果其实别人是可以承受的。”

我们怎么会这么容易就伤害到别人呢?如果放在关系层面来讲,拒绝意味着抛弃,你可以再结合自己的原生家庭思考,是不是在你与父母分离的阶段,父母会过分焦虑,因为他们很需要你,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让你无法拒绝?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我给你提供一个思路,你可以继续探索。

让别人失望,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让别人失望,一定是你非常不接受的事情吧?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让很多人失望。

我猜你内心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看到别人失望的表情就会自责,还不如我直接不拒绝,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看似牺牲一个人就可以获得很多,但是对于你自身而言,这个“生意”一定是稳赔不赚的。因为,你的底层逻辑是:“我就不能让人失望”,这样严苛的、接近完美的标准代表了你的一种需求:“我希望自己是被人一直需要的”,被需要感是你的核心需求,但如果你内心对自我很忽视,企图通过外界的认可和需要来满足自我,这就本末倒置了。

以上是我从心理学角度对你的问题给出的一些分析,希望可以丰富你看待自己的维度,也希望你的问题能早日解决,成为更好的自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