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学宿舍,成为健身教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子扬推开学校附近那家健身房的大门时,我只是个想锻炼身体的大一新生,并不知道这里会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
改变我的,是这里的舞蹈课。一直以来,我对舞蹈都是又喜欢又害怕,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跳得不好,小时候上舞蹈兴趣班时盛气凌人的学姐几乎成了心理阴影。
但健身房的有氧舞蹈课不一样,这里对我毫无要求,跳成什么样都可以,在台下尖叫都行,没有人会瞪我或者打压我。
那种自由解锁了我的真实性格——告别以往听话乖巧、不出风头的模样,尽情释放自己,原来我也可以有帅气、有力、活泼甚至性感的样子。我开始羡慕台上的教练,他们不仅动作精准,还能把整个教室的氛围点燃。我也想像他们一样闪闪发光。
“想做团课教练”的想法,悄然萌生了。周围人都很惊讶,毕竟我只是个大学生。但我在这件事上行动力惊人,第二年就通过了相关培训,随后正式在一家健身房教课,成了这里最年轻的团课教练。
团课逐渐成为我大学生活的重心。
除了每周一次的授课以外,我还要用其他时间练习动作,有时是在空荡荡的操房,有时是在夜晚的操场一角。吃饭、坐地铁和洗衣服的时候,我会听下一节课要用的音乐,在脑海里预演动作。我还会上其他教练的课帮助我提升体能,同时坚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状态。我成了同学口中的“自律健身达人”。
即便是假期,我也放不下这份“事业”。别人旅游都是享受美食、看风景拍照,我则会带一套运动鞋服四处上课。我去北京和深圳做暑期工的时候,下班还要教课。
有亲戚不理解,问我“家里是不是缺钱?”,其实课时费连房租都不够,但我就是想去更大的城市、教更多的课、见更多的人。
有时面对台下阿姨辈的学员,我能捕捉到她们眼神里带着“这小丫头行吗”的怀疑。我心里也有点打鼓,可当音乐响起,我忽然不慌了,瞬间进入状态,曾经的练习和准备让我的动作行云流水。下课后有个阿姨笑着对我说:“小姑娘,你跳得真好!”旁边的阿姨们也跟着附和。那一刻,我心满意足。
我做教练最大的惊喜,是遇见了一群鲜活的人。小林姐大我12岁,是健身房的常客,也成了我的闺蜜。她请我吃饭、分享生活,还安慰失恋的我。她说我和她见过的大学生不一样,好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还有鼓励我开口教课的梦梦,坚持“买菜都要挑,何况找对象”的聪姐,还有在酒吧驻唱的Philip……是他们让我意识到,团课不仅是运动,更是一座桥,连接着千姿百态的人生。
当同龄人在寝室追剧、看直播,在图书馆“刷绩点”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活正在另一条轨道进行。哪怕我成绩不突出、没拿奖学金、不做班干部,我也不感到自卑,因为我在这份小小的“事业”里获得了快乐,拥抱真实的自己。我很厉害,能够有勇气站在舞台上,带领年龄和资历都比我丰富的人一起挥洒汗水。
对我个人而言,这个特殊的身份帮我在18岁出头的年纪确立了兴趣爱好和人生方向。它不仅让我走出宿舍、走进人群,也让我在认同与连接中变得坚定。有人问我:“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干吗搞这些?”我想,青春不该只有绩点和简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向,重要的是敢于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