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预计在2008~2017年出生的人中,全球将出现1560万例胃癌,其中76%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的数据尤其严峻:预计2008~2017年出生的中国人群中,将有近489万例胃癌发生,其中约370万例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占全球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31%。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主要的可预防因素,但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系统性防控措施。因此,研究建议,在中国和印度等高负担国家推广低成本筛查和抗生素治疗方案。由于目前仅有一种幽门螺杆菌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加快疫苗研发的进程。

《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大脑记忆中心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在成年后乃至晚年时,仍会持续生成。这项发现不仅为理解人类大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运作提供了重要线索,还可能对开发刺激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神经发生的再生疗法产生影响。

《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减重)和二甲双胍干预分别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24%和17%。而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前期等高风险人群中效果更佳,但二甲双胍在年轻人群中效果更显著。

《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没有吸烟史的人患上肺癌。在台湾从不吸烟的肺癌病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马兜铃酸有关的特殊突变特征。他们怀疑这些病例可能是由吸入传统中草药引起的,但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持这一假设。

在医学上,减肥通常关注的是相关的健康益处。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引起的全身炎症的恢复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在干预两到三年后,脂肪干细胞的功能恢复仍然不完全。这意味着体重大幅减轻的个体可能不适合接受旨在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