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美食推荐榜,我差点吃不上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拾午6月初,趁着暑假旅游高峰前,我和孩子爸爸休了年假带孩子出门旅行。兵马未动,攻略做了两大页。我已经对当地美食如数家珍。
一到目的地我们就奔着美食榜单首位的饭店而去,快速下单了“网友推荐菜”那一栏里的高分菜品。激情点单之后环顾一周,呵,听口音,除了服务人员没有本地人啊,已然明了我们走进了一家专为外地人开设的美食店。我也不是本地人,不了解这顿饭是否正宗,好在味道不错,便不再计较略有溢价的账单。
第二天,我们同样奔赴一家被疯狂种草的当地美食。店内墙壁上张贴着多位名人的到店宣传照片,想必味道定然不错。事实上,经过观察,店内情况与昨天一致。只是这餐价高量少味不好,参考我们省会城市,所点餐品花费确已翻倍。好在以旅游著称的城市服务是不会差的,在我们反映了问题后,店里的工作人员额外赠送了餐品。
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就餐即将结束,店里的工作人员告知,如果可以在某平台发表好评的话,可以赠送价值不菲的特色小食或甜品。好了,我可以理解推荐榜也会让人失望的原因了,因为我也贪了便宜,数十字好评加晒图后获取了一份甜品。
为了增加客流量刷好评,提升店铺在榜单上的排名,站在商家的角度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站在顾客的角度,刷出来的榜单不具备真实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刷好评还具有反噬力。不仅伤害店铺本身的名誉,也会间接影响到游客对城市的评价。
我研究了几个不同平台的推荐榜,发现竟然还有“本地人推荐榜”,或者是“已来N次,超全攻略,全是干货”的帖子。但打开来看,多数都是为了赚取流量的广告推广,并且同质化严重,能参考的也微乎其微。
惊喜的是,夜晚我们开车经过一处居民区,发现那里摆着不少小摊,各种小食看起来很美味,依次排列的餐车带着烟火气扑面而来。我尝试在一家小摊买了份本地小吃,味道竟格外好,并且价格感人。逛完所有小摊之后,我和队友双手沉甸甸,虽不能雨露均沾,总算是尽兴而归。
之前到一座陌生城市,对它的初印象大多是网络上那些经验贴、避雷贴,然后按照攻略去搜索网红小店,顺着导航在街巷七拐八绕也没能到达目的地。最后,我耐心耗尽,拉住一旁的路人:“你好,麻烦问下,×店怎么走?”“哦,你顺着路往前走再左转……”那种以第一视角去探寻特色景观、地道美食、人文风情和街角巷落的行动已经很少了。
小时候我爸常说的一句话:鼻子底下就是路。尝试着亲自去开一开盲盒也未尝不可。走出门去,偶然走进一家排长队的小店,去凑一凑热闹也是个奇妙的体验。另外,没有十足完美的旅程。美食、美景与遗憾都是客观且实际的。毕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也推荐不出来哪一家油泼面最正宗。
想通了这一点,旅游的时候,我不用为了找网红小店,再闷着头看着导航在陌生的街上转圈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