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4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一年多以前,父亲正式从教师的岗位退休。他早已习惯了披星戴月的工作节奏和大半辈子的兢兢业业,如今不用再起早贪黑,突然拥有了大把闲暇时光,一时反倒无所适从。某日,父亲兴冲冲地跑进我的房间,指着手机屏幕激动地说:“现在网上有教学手风琴的课程,学习一年,你觉得我适合报名吗?”
父亲虽然是语文老师,但却从小有一个音乐梦,他对乐器有着无限的向往。小时候,父亲非常羡慕同伴中有人在学手风琴,他对那精美的琴身、悠扬的声音以及演奏时优雅的体态都深深着迷。可当他鼓起勇气向我的爷爷提出想买琴时,迎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学那玩意儿干吗?”爷爷一句简短而不容置喙的反问,令父亲再也不敢开口,把自己对乐器的爱好深埋于心。
现在父亲退休了,他不用再像儿时那样学乐器还需要获得爷爷的批准,反倒向我征求意见。授课费是几千块,买一台品质不差的手风琴也要小几千,父亲一方面对学琴有着强烈的意愿,一方面又担忧自己已经是退休的年纪,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自然比不上年轻人,自己又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童子功”,万一学不成,岂不是白白花了一大笔钱。为了不让他在人生的暮年留下什么遗憾,同时也能丰富他的退休生活,我当机立断说:“爸,报名!手风琴我给你买。”
我坚定的支持给了父亲莫大的信心,他当晚就满心欢喜地交了学费,并且很快向我发来了属意许久的手风琴链接。两天后,手风琴如期而至,琴身比图片上还要精致,黑色的外壳镀上了一层高级的釉质,父亲收到后就爱不释手,仔细端详并抚摸着各个细部,随后把背带挎在身后,把手风琴抱在胸前,有模有样地学起了演奏的范儿。
父亲的手风琴课是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晚上7点半准时开始,他延续了当教师时的一丝不苟,总是早早去到书房,把门一关认真学习。有时候因为有事外出而耽误了课程,他也会在第一时间重看回放,不让自己落下学习内容。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父亲从最初的只会弹出基本的音符,逐渐可以演奏出一段旋律,再到后来还能搭配和弦,弹出一首悠扬动听的苏联歌曲,进步之大,令我刮目相看。可他对自己更加严苛,总是因为按错琴键、节奏不对、和弦配合不到位而懊恼。
“还是太难了,肩臂要一张一合地拉风箱,右手要游走在各个琴键上,左手还要按和弦按钮,要一心三用、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顺畅地演奏出一首曲子来,还是学晚了啊!”父亲感慨着。可在我看来,他这个年纪能学成这样,已实属难得,能陶冶一番情操,增添退休生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前两天,我邀请父亲合奏一首《山楂树》,我用自学的口琴吹主旋律,他用手风琴配和弦,两种琴声相得益彰,我们配合得十分默契,一向吝于表扬的母亲都忍不住连连称赞。演奏完后,父亲与我相视一笑,他脸颊的沟壑间流淌的一定是圆梦童年的幸福。
(读者 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