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女孩的重生之路

作者: 刘亚

“小候鸟”女孩的重生之路0
贵州省剑河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学校里给孩子们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5年5月,广东省佛冈县某中学教室里,胡馨馨的数学试卷上赫然写着“98分”,老师一脸欣慰地夸赞她:“真不错,又考了第一!”这个曾蜷缩在贵州山城角落的少女,此刻正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勾勒着几何图形,如同勾勒她充满阳光的未来。

翻开胡馨馨的户籍档案,泛黄的纸张记载着令人心惊的流动轨迹:2010年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6个月大时被送往安徽姑祖母家,6岁迁回剑河县的易地搬迁社区,13岁又去往广东上学生活……这个曾被办案检察官形容为“小候鸟”的女孩,15年里身份在“随父”“随母”“寄养”间不断切换,直到2023年,这种流动的童年才终于停止。

在三个省份间漂泊的童年

胡馨馨的出生本是个错误的开端。贵州籍男子朱其牟与广西籍女子陈瑕婚后育有两女,2010年6月出生在剑河的胡馨馨是小女儿。当父母婚姻破裂时,胡馨馨的姐姐随母返回广西,她则被判给父亲。然而,这份血缘羁绊仅维系了六个月——2011年初,朱其牟因盗窃罪入狱,母亲陈瑕将襁褓中的女婴抛给远在安徽、朱家唯一在世的长辈朱梅梅,带着长女消失在茫茫人海。

“孩子送来时瘦得像只猫崽,我抱着去派出所落户,民警说父亲坐牢、母亲失踪,只能暂挂我名下。”朱梅梅回忆,“其实孩子以前姓朱,后来我给她改成胡馨馨。”在安徽的老房子里,胡馨馨度过了相对平静的六年,直到2016年朱其牟刑满出狱。

朱其牟出狱后,却是女儿噩梦的开始。他将6岁的胡馨馨接回贵州剑河县仰阿莎街道某社区——这个新建的易地搬迁社区,本应是新生活的起点,却成了亲情崩塌的现场。朱其牟再婚生子又离婚,三个孩子(胡馨馨,同父异母的弟妹朱洁林、朱旭)的监护重担全数压在他身上。

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朱其牟外出务工,11岁的胡馨馨被迫承担起了照顾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朱其牟因犯强奸罪,于2023年7月被剑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其间,胡馨馨成为一起刑事案件的被侵害人。胡馨馨将被侵害过程告知其同学后,该同学将事情告知班级老师。班级老师根据强制报告制度通报给社区工作人员,后报案至剑河县公安局。自此,年龄不大却已饱受苛难的胡馨馨,进入了剑河县检察院“仰阿莎”姐姐工作室的视野。

寻觅青春时光的最佳监护

2023年,在社区并不宽敞的搬迁房里,“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负责人张兴来找到了13岁的胡馨馨,这个本该享受义务教育的少女不仅辍学、生活窘迫,还实质扮演着“未成年监护人”角色,照顾弟弟妹妹。

“13岁的胡馨馨耷拉着脑袋、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的一角,同我们说话时,仿佛声音大一些就会唤醒了恶魔的攻击。”这是张兴来第一次看见胡馨馨的样子。

“胡馨馨,系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被侵害时13岁;胡馨馨有两名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其父亲与其生母、继母均已离婚。”张兴来告诉《方圆》记者,在依法严惩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检察机关关注到更冰冷、更迫切、更艰难的问题——因胡馨馨父亲朱其牟犯罪被判重刑,母亲离异后外出务工失去联系,胡馨馨和弟妹三名未成年人无人照料,生存艰难。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他们所居住的街道办、社区和学校,明确临时监护人,管护三人的生活起居,暂时由社区工作人员、学校班主任担任临时监护人。”张兴来说,但这些都是权宜之计,为孩子们找到真正的监护人才是长久之计。胡馨馨自幼在祖姑母朱梅梅抚养下长大,与其关系很亲,张兴来几经周折才得知朱梅梅已从安徽迁至广东。取得联系后,朱梅梅得知胡馨馨处境时很难过,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得知朱梅梅迁至广东省佛冈县后,主动进行了走访,对其家庭情况、经济条件、抚养意愿、抚养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朱梅梅承担起了监护人的责任,终于让胡馨馨有了归宿。”张兴来说。

同时,“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联系朱洁林、朱旭的生母杨芹,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动员杨芹履行监护责任。“在剑河县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帮助变更监护权后,杨芹重新成为朱洁林、朱旭监护人。至此三个孩子的抚养终于都有了着落,我们心中的大石也落下了一半。”检察官说。

寻找监护人,只是这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端。

一场跨省协作的法治守护

不管是对于检察官,还是对于三个孩子来说,走出困境迎接新生活,都是更加触及根本的难题。在洞察束缚胡馨馨等人的心理枷锁后,“仰阿莎”姐姐工作室积极寻找破解枷锁的钥匙,试图抹除原生家庭和侵害案件带给胡馨馨的心理阴影。

“监护人有困难的,就请救助力量帮扶,单个家庭力所不及的,还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检察机关要做的,就是当好针头穿好线,把这张社会保障的网织密织全。”张兴来表示,剑河县检察院秉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救助理念,延伸救助帮扶职能,牵头联合剑河县法院、妇联、民政局,与广东省佛冈县检察、法院、妇联、民政局座谈,就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社会救助、家庭教育指导、跟踪回访等方面达成共识,成立跨地协作救助帮扶团队,共同会签了贵州省首份《跨省协作救助帮扶计划书》,启动跨省接力帮扶行动,共同发放司法救助金,并向社会救助机构申请助学金。

“小候鸟”女孩的重生之路1
贵州省剑河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流动、留守儿童聚集的村落进行普法。(来源:受访者供图)

跨省接力帮扶开始后,不仅有效解决了被救助人胡馨馨家庭的实际困难,也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治疗,适时关注她的学习生活等。“办法管不管用,关键看落实效果。我们在保障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困境、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建立常态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联动机制,合作开展家事调解、家庭教育等工作,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通过不定期上门走访、电话走访、微信视频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跟踪回访。”张兴来说。

此外,针对胡馨馨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剑河县检察院探索创新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与县民政局会签《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作机制》,民政部门将其纳入城市低保,每月可领取856元。为治愈胡馨馨被侵害后的心理创伤,剑河县检察院与县妇联会签《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会同县妇联、团县委指派女性心理咨询师对胡馨馨进行“一体化”心理危机干预,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被侵害阴影。

“检察工作不是冰冷的流水线,而是一场追求司法公正和人文关怀的马拉松。”检察官告诉记者,对每个未成年被害人来说,可怖的经历如同漫漫长夜,检察官要做的,就是用来自社会的温暖,为他们开拓出一条法治星光照耀的成长之路。

让“小候鸟”群体健康成长

胡馨馨的家庭经历是不幸的,而像她一样“外出即流动、归乡即留守”的未成年人还有很多。如何让“小候鸟”群体茁壮成长,拥有健康的童年,是摆在剑河县检察院面前的又一道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走访时了解到,胡馨馨所居住的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某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自2021年以来,我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幸福社区、思源社区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留守、流动未成年人较多。”张兴来表示,这些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往往十分薄弱,部分未成年学生长期脱离监护独自居家,夜不归宿,无成年人管护,存在安全隐患,甚至遭受非法侵害。

为此,剑河县检察院向仰阿莎街道办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摸清辖区未成年人底数,建档立卡,加强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的监护、就学、家庭情况走访,建立健全“预防监测、风险评估、帮扶干预、定期回访”联动机制,明确专人对楼栋、单元、楼层进行巡查管理,动态掌握未成年人情况。仰阿莎街道办收到检察建议后,从建档立卡、健全机制、帮扶干预、法治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建档立卡留守儿童245人,未出现辍学情况;明确了16名社区儿童督导员、16名社区儿童主任,实现专人对楼栋、单元、楼层进行巡查管理,多方协作共同织牢特殊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网。

“办理胡馨馨被侵害案是个契机,我们在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积极引入‘刑事检察+支持起诉+司法救助+检察建议’等办案模式,探索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有机统一的可复制道路。”张兴来介绍说,剑河县检察院牵头联合多部门开展跨省协作帮扶,综合运用民事支持起诉、制发检察建议、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心理疏导、会签长效机制等方式,找到守“未”的有效举措。

据了解,今年2月,贵州省民政厅等2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贵州首个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若干措施》。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六个月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城市中心城区的市辖区之间异地居住或生活的除外)。该文件指出,应建立健全流动儿童基础信息,开展动态监测,建立重点对象台账;完善流动儿童保障措施,兜牢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平等接受教育,提供均等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疗保障待遇;提升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水平,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强化法治安全教育,优化精神文化供给,促进更好融入城市。

“我院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流动儿童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同时,还积极发挥法治副校长在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作用,增强流动儿童守法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张兴来说。

“后来,我们在一次回访胡馨馨的过程中,听到她说‘这学期我还得了好几次第一’,那一刻我们所有人的心都是被喜悦填满的。”张兴来动情地告诉记者,这个曾经在留守与流动间颠沛的少女,正在广东过着普通孩子的生活。她的未来还很长,或许无法断言她的人生是否精彩,但一定是崭新的、充满希望的。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小候鸟”女孩的重生之路2
(来源:受访者供图)

贵州省剑河县检察院“仰阿莎”姐姐工作室

“仰阿莎”姐姐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3月,主要承担预防和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帮教、青少年普法教育等任务,是一支由检察官、青年志愿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等组成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巾帼团队。从检察官到青年志愿者、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从最初的1人到现在的40人,“仰阿莎”姐姐工作室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近年来,“仰阿莎”姐姐工作室立足1个点,延伸1条线,铺开1个面,创新构建“检察+N”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体系。“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贯彻“刑事检察+民事支持起诉+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办案模式,在坚决打击犯罪的同时,通过联合青年志愿者、教师、心理医生等多方帮教力量,依法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考察帮教、社会调查、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等工作。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政法委等5家单位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获得贵州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集体、“贵州青年五四奖章”称号;普法微课“‘仰阿莎’锦囊带你解锁网络安全”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以案释法’法治教育示范微课比赛”一等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