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傻瓜”一生只做一件事
作者: 刘兰芳 乐水2025年4月13日,北京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风的洗礼,虽然并未像预报中的那般可怕,但因为航班停运,阻挡了许多北京之外那些刀具爱好者的脚步,原本300多人预报名的“和大师零距离! 2025年松田菊男大师重磅新品中国首发式暨珍藏作品签售会”只来了100多人。最终全场刀具销量为50多把,倒是和中国大陆刀具经销商,也就是本次活动主办方的预期比较接近。
我们在会场的一个小房间与现年73岁的刀具研磨大师松田菊男先生打了第一个照面,陪同的还有松田先生相识26年的老朋友岩原胜秀(曾任日本关市户外刀具协会会长)、翻译阿准、台湾刀具经销商彭嘉炜与其母亲张丽玲女士,本次活动由若干环节组成,包括稀有作品购买资格抽取、签售、刀具爱好者合影等,松田先生热情与刀具爱好者互动,一直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
直到下午15:00左右,活动接近尾声,我们也已经与松田先生比较熟络,翻译阿准带着日本关市市长的嘱托,向我们介绍起关市的历史与现状。
父亲只教会了我做刀
松田菊男的出生地正是日本岐阜县关市,这里是日本的刀具之都,与德国索林根、英国谢菲尔德并称世界三大刀具生产地之一。自镰仓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宋代)起,关市就是制刀匠的聚集地,传承着丰富的手工技艺。战国时代,关市专门锻造武士刀,但明治时期废刀令出炉后,一部分制刀匠仍从事武士刀的制刀工作,还有一部分人的职业职种发生转变,开始转做农具、指甲刀、剪刀、厨刀之类。如今的关市,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刀具展会(嘉年华),全世界的刀具经销商、刀具爱好者都会从四面八方赶赴。
松田菊男18岁开始跟随父亲松田敏学习做刀,自此他的人生便和做刀强绑定在了一起,就像采访时他的调侃:“父亲没有教会我做饭,也没有教会我画画,他只教会我做刀。”父亲教做刀的方式是春风化雨式的,即从不跟他做过多具体教授的工作,而是肯定他的悟性,相信他在身边一直跟着做,并认真观察,就一定可以学到精髓,得到真传。父亲说每个人对刀都有不同的见解,希望他不要完全模仿,而是形成个人风格,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松田菊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如今的他,早已是世界知名的刀具研磨大师,其研磨的刀具,服务于日本自卫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美国SWAT特警部队、美国法警(U.S.Marshals)等军警单位,且在户外圈、狩猎圈、刀圈等享有盛誉。


松田菊男极具个人风格的凹磨工艺、蛤刃、泼墨纹并非自他一开始做刀便确定下来的,他们家族公司最初是为一些刀具品牌做代工,比如与威廉亨利(William Henry)和SOG这两个著名刀具品牌合作,其中和SOG的合作款获得亚特兰大刀展大奖,但并不能彰显他的个人风格。
最近15年,他的刀具制作进入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他希望每一把经他磨制的刀具都是独一无二的,且兼具战术和美学两个维度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做刀这件事如何传承,也已经成为题中之义,目前二代目——其长子松田昌之的5款刀具作品也同时出现在北京活动现场。三代目松田圣也虽然还没有个人作品,但也已经进入家族企业开始学习做刀。目前企业的会计兼经理由松田先生的儿媳妇担任,二女儿杉山小百合以及三弟负责刀鞘的制作。
与其应付 不如不做
当我们问到松田先生做刀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他说一定要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去做刀,不然负能量传递到刀上,作品一定达不到预期。也许因为松田先生的每一把刀都是在开心状态下出炉的,所以北京刀具经销商朱总说,他的每一把手工刀的完工度都很高,这么多年,从没出现过瑕疵品。
在展会现场,我们在认真观摩每一把刀具时,深深为其流线型的外观以及独一无二的泼墨纹所吸引,久久驻足于展柜前欣赏。台湾刀具经销商彭嘉炜获知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松田菊男作品的优秀所在。他说,松田先生手工刀的蛤刃是非常难打磨的,而凹磨这种磨刀的方式,亦非常人可以操控,而松田先生却可以做到绝对对称;再就是这种纯手工的磨刀,完全凭借手感,他能够以任何角度和方向研磨刀具,已到达随心所欲的境界。


问及先生是否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刀具大师,他以非常戏谑的口吻说:“哈哈哈,我不是很关心其他制刀大师,因为我只专注于提高自己的作品,这样讲虽然很自我,但我还是坚持这种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将独属于松田菊男的个人风格发扬到底。至于大家是不是将我看成一个自负的怪老头,我就不管了。”
关于未来规划,松田先生的回答带着浓厚的日本匠人色彩,他说,原来我会说一直做到90岁,但现在我改成了一直做到死前的最后一小时,哪怕是最后一个开刃,只要我还没有咽气,我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完。
2024年12月5日,松田菊男的个人自传作品《静水之刃:松田菊男》问世,在宣传自己这本书时,他笑称自己是一个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傻瓜”。
一把好刀是如何诞生的?
松田菊男的刀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可谓一刀难求,很重要的原因一则是他的每一把刀都要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且有些型号稍纵即逝;二则他的作品升值空间大,像早些年的风神、雷神、苍龙,据称二手市场都炒到了很高的价格,用几年再转手还能升值。这样的作品谁不青睐呢?
松田菊男的代表作是BACKUP系列,包括MICRO、MINI、ZERO、NEO、Hurricane等具体型号,这一系列都采用凹磨+蛤刃,是先生创立个人风格的里程碑作品。

除了独创的研磨工艺,松田菊男的刀现在还采用一种“专属”的工具钢——OU-31,这种钢材只在少量高端产品上采用。当然,早些年也曾经用过M390、SPG-2、D-2、14-C等钢材,除了D-2已彻底淘汰,其余材质仍在少量使用,但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OU-31。
松田制刀之所以选用这款钢材,看重的是其硬度和柔韧性之间的平衡。国内的刀具爱好者“喜欢saber的麻先生”曾经对他的刀进行过评测。他说,菊男的刀,刃极其锋利,保持性也好,在切削木头时简直完美,劈砍的话,刀指向性明确,而且配用的米卡塔(Micarta ,一种由亚麻布、帆布或纸张等薄材料浸泡在合成树脂中固化而成的复合材料)刀柄防滑性好,不戴手套也不会滑落。
当然,他也同时指出了菊男刀的缺点——不适合劈砍硬物,比如铝罐、钢钉等。如果劈砍这类硬物,刀刃崩掉的风险极大,而且加上他的每一把刀都是手工磨制,一旦崩掉,修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加上远隔重洋,所以麻先生除了特意做了一次评测外,平时是不舍得使用的。
除了工艺和材料的加成,松田先生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说也因为他在做刀之外的时间里,是一个生活的体验派。他最喜欢的事情是钓鱼,并且钓鱼还是他考察“徒弟”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台湾刀具经销商彭嘉杰(彭嘉炜的弟弟)向他母亲“诉苦”:“松田先生会在凌晨2:00时把我叫醒,让我陪他去钓鱼,而且还要我开车。”


钓鱼这项运动本来就能培养人的专注力,而他又加入一个特殊时段的考察,所要的无非是一个既有专注力又真正愿意“纵身一跃”不怕吃苦的“徒弟”吧。
除了钓鱼,他还热爱狩猎、登山、射击、把玩石头等,这使他做的刀在优美的外形之外,似乎总是隐隐透射出一种“暴力美学”,或者说,是在美的背后还潜藏着张力。“喜欢saber的麻先生”说松田的刀和传统的战术风格不太一样,似乎更偏美国派,也更加实用,“这种人做出来的刀,我才放心用。”
试想一下,如果松田把生命中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刀,而没有这些兴趣爱好的铸就,他的刀还能这么富有神韵,并且“写满故事”吗?
松田做的刀,不仅带着他的人生,还写满了他听来的故事。
有一些定制款作品,他在制作前,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聆听对方的故事——人生经历了什么?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对哪些参数最看重?
经过这些主体性的碰撞,他才能做出客户最想要的、独一无二的、可以和刀主人“人刀合一”的武器。
是刀圈文玩还是刀圈法拉利?
展会上出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中国刀迷入手的大都是长刀,比如雷神、风神、银龙、朱鹭、柳生等,相对而言,短刀的销售就不像长刀那么火爆。可能因为松田先生的刀具售价不菲,正常4000元起步,所以刀友购入后大都像“喜欢saber的麻先生”、“白云深处”先生一般,精心收藏,不舍使用。而长刀的出品频率更低、收藏价值更高,故成为刀友优先选择的对象。
可能国内这种收藏党居多,松田先生的刀在一些刀友眼里有些刀圈文玩的感觉——刀具从单纯的实用工具转变成了具有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的物品。
而在另外一些“边缘小刀友”(受访者自称)眼中,松田先生堪比刀界“法拉利”。刀友“我本无良”在十几年前便混迹于各种刀具论坛,也是在那时,他开始膜拜松田菊男,当时的刀具论坛上,松田先生的刀号称“第一硬”,即松田先生的刀以硬度高、锋利度高著称,但硬度高的反面就是柔韧性逊色,所以他的刀往往经受不住刀友们的暴力测试(斩、戳、切)。这种现象和“喜欢saber 的麻先生”所述刚好呼应起来——因为硬度高,劈砍硬物时就容易崩掉。
刀友“白云深处”先生说:“松田菊男的刀外观几何形状舒服、养眼,刀形厚实坚固,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低调耐用不张扬,具日本文化特色,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持握合适顺手,手头重、手感好,适合东亚人手型;选用钢材优良,手工制作精细,分段研磨很费工时,极具特色;价格适中合理,性价比高,无不良暴利。”
他还补充了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台词:宫师傅问徒弟马三儿:“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因为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
也许,刀友们不仅仅因为松田菊男的刀十分稀有,有些小贵才精心收藏,他们心中还有一种传统的中国侠义精神——身心恒有刃,吴钩自随身。
如今,松田菊男的刀收藏在关市的关锻冶传承博物馆、香港李力持导演的影视学校中,也因为SWAT 的杰森和出身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后又创办国际知名浪人战术学校的图- 拉姆,以及日本人气生存偶像Kaho Nan 的使用和宣传,还因为在军事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中的曝光,松田菊男的刀更加为刀友所知。
他热爱中国的文化、美食、石头……所以,他希望有生之年还可以有更多机会来到中国,带着他的以及二代目、三代目的刀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