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现场:2025年北京市国防体育挑战赛
作者: 刘兰芳 丁涌强赛前波折不断
2025年3月12日,笔者收到杂志社原新媒体小编李昊提供的线索,某音平台一众博主都在满怀激情地公布一份带有官方印鉴的文件,透露北京将在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5月1日~5月4日)举办国防体育挑战赛,并且史无前例地会有射击对抗科目,全部装备由某装备公司提供。此消息一出,军迷圈沸腾,我刊也以最快速度与该装备公司沟通前情,并与活动组委会取得联系。
3月27日,组委会的邀请函发至我刊,我们迅速组织了选题会,并拟定了5月1日~5月4日共4天的采访方案及对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活动主办方之一)的采访提纲。
实际上,在邀请函发送之前,比赛流程和规则还在变化中。此版(第二版)补充竞赛规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竞赛项目由团体战术竞技赛和个人战术体能赛组成,组别主要区分为儿童组(7~13岁,性别不限)、少年组(14~17岁,性别不限)。团体战术竞技赛第一轮采用小组单循环赛,第二轮采用淘汰赛,小组赛前2名进入淘汰赛。比赛项目包括障碍、装备穿戴、破门、止血带包扎、房间搜索、伤员转移、剪线钳破障等内容。障碍包括矮墙、低桩网、三阶穿越、平衡木等。个人装备包括:战术背心、头盔、破门锤、剪线钳、止血带等。
个人战术体能赛分组出发,只进行一轮比赛,完赛成绩统一进行排名。障碍包括矮墙、低桩网、三阶穿越、平衡木、高板、高墙等。与团体赛相比,障碍增加了高板和高墙。
此时的口径是:某装备公司依然全程赞助,相比第一版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射击对抗部分。此版赛制参考阿联酋特警大赛。
3月28日,我刊将采访提纲发至组委会,4月8日,仍未收到回复。



4月10日,再次沟通采访事宜时,组委会称在开会研讨赛制以及比赛项目,需等待。
期间又经历了4月14日的电话沟通,至4月21日,得到组委会明确答复:“目前确定已经取消了所有射击项目,改为400m障碍越野赛了。”
4月28日,终版赛前通知出炉,因取消射击项目,团体赛也随之取消(报名的团队只余3个,已不足以团体竞技)。个人战术体能赛的组别进一步细化,分儿童男子A组/女子A组(7~8岁),儿童男子B/女子B组(9~10岁),儿童男子C/女子C组(11~12岁);少年男子/女子组(13~14岁);青少年男子/女子组(15~17岁);成年男子/女子组(18岁+)。
竞赛办法调整为:各项目组别均采用一次性决赛,单组别完赛后进行统一成绩公示及排名。两名运动员同时出发,各完成赛道内项目,以通过终点时间为运动员成绩,赛道分为AB两条赛道,由组委会进行赛道编排。运动员遇到无法完成的项目关卡需以波比跳代替,不同关卡代替数量根据裁判要求数量为准。每组别比赛结束后对该组别成绩进行排名,各组别前三名进行颁奖仪式。采用运动员手拍式计时+裁判员手动备份计时,精度在1秒范围内。比赛涉及障碍包括矮墙、低桩网、三阶穿越、平衡木、高板、高墙、滑轨、投弹等。
赛事精彩纷呈
5月1日,北京石景山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南广场,天气晴朗,气候适宜,2025年全国国防体育运动大联动(北京站)暨2025年北京市国防体育挑战赛开赛,5月4日闭幕。
赛前的种种波折最终带来了整个赛事的“大幅缩水”——最初是各地战术俱乐部争抢参赛资格,最后是只有一家来自沈阳的战术俱乐部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值得庆幸的是,两支专业队如期而至,分别是中国公安大学的6名同学,分别来自2021级、2023级和2024级,北京警察学院的8名同学,分别来自2022级、2023级和2024级。



比赛于上午10:00正式开始,在清场之前,早到的一些孩子与他们的家长进入场地适应,杨心妍在场地上飞跃腾挪,体能和柔韧性俱佳,笔者上前与她互动,这名女孩儿今年7岁半,平时即热爱这些运动方式,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防体育挑战赛,是她同学的家长分享了比赛的相关通知,孩子母亲便给孩子报了名。问及女孩儿是否熟悉场上的障碍,她说平时在体育公园都玩过。
中国公安大学和北京警察学院雷霆战术社团的师生们出现在赛场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熟悉场地时已经有几位同学的表现格外抢眼,比如中国公安大学的郑剑渤,他在投弹项目中经常出现“投四中四”的佳绩,翻越障碍时也十分轻松,后经与他本人沟通,得知他曾在西藏当过两年兵,平时也规律健身,尤其注重培养自身的灵活性;而北京警察学院的袁子龙同学在翻越矮墙时竟然呈现出了“飞”过去的错觉,经他同学介绍,他所学专业为侦察,在平时的战术训练中表现就很突出。
最终,成人组的冠军由中国公安大学的郑剑渤以1分46秒的全场最好成绩夺取,“如果不是因为投掷手榴弹“四中二”罚波比跳、平衡木失误一次罚波比跳,他的成绩还会更好。”场上的一些观众纷纷表示。
投掷手榴弹项目看似是全场最像游戏的项目,却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因为投掷区域小,投掷距离近,失误率(未进沙袋区域或跳出沙袋区域均判为失误)很高,而失误后就需要罚波比跳,非常耽误时间。



该科目设置的科学性虽然有待商榷,但因为对所有参赛选手一视同仁,所以大家哪怕心有微词,也都未提出抗议。
而另据中国公安大学的摄影师陈春阳同学分析,就像阿联酋特警大赛入列冠军的并非20多岁的特警,而是30多岁的特警,尽管他们的体能有所下降,但心理状态更稳定,心理素质更佳,往往可以凭借综合优势拔得头筹。所以这次比赛,24级的新生相对失误率较高,恐怕就是一上场就过于紧张造成的,多经历一些比赛,一定可以达到以赛促训的目的。
整体上,成人组的两个专业队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还是拉开了差距,就此事采访北京警察学院的带队老师王鹏,他说:“通过此次比赛,我们看到了差距,回去后一定进一步开展科学性训练,以待来年参赛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每一位同学的顽强拼搏精神,他们拼尽了全力。”




除了这两支专业队之外,5月1日下午一名叫蔺子涵的男生的成绩出来后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初时笔者以为是1分58秒,再看竟然是1分50秒,这个成绩和全场最好成绩也只差4秒啊,当笔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时,他两次抱住了陪同他的妈妈,激动的心情不可自抑。
经采访这对母子,得知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校,是一名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中等,但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平时也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乒乓球。参加这个比赛前刚刚经历了上午全国中小学生辩论赛北京赛区比赛的失利,下午的比赛取得小组冠军无疑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蔺子涵的母亲说:“子涵的大腿特别粗,他应该是有一些爆发力的,但他未经过系统训练,所以我并没有对他有过高期待,就想让他多体验,帮他找到自己的擅长。”这位母亲的表达或许代表了很多参赛队员父母的真实心声。
赛制的一波三折非常考验组委会,好在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比赛如期举办,且颇有看点,期待来年北京赛区的比赛会更好,也期待其他城市的国防体育赛事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