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走到终点,踏上起点

作者: 王晓瑞

中国男足走到终点,踏上起点0
最后一战绝杀巴林,王钰栋脱衣庆祝进球。

伊人神伤

在18强赛出局之时,伊万仍没放弃,因为他与中国足协签署的合同在2027年1月亚洲杯结束后到期。不过,合同中针对每个阶段的赛事任务都有明确的成绩考核,世预赛没能出线自然成了导火索。

在雅加达不敌印尼后,伊万拒绝接听任何来自球队以外的电话。回到重庆,相熟的外籍记者前来,也没有如预期那样与他相聚。最后一轮前一天,他的经纪人赶到山城,也只是匆匆见了他一面。伊万当时清楚,希望他下课的声浪很大,但他并不愤怒,只是很忧伤。伊万觉得对不起中国球迷,尤其是在抵达重庆后,看到仍有大批支持者前往机场等候和声援。他说:“最后一场,我们的目标还是要取胜,把一场胜利献给球迷们。球迷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对国家队有着强烈的爱,我们要努力用胜利为这次旅程画上句号。”

伊万不仅被中国球迷所感动,也从最后一战的球员身上得到了安抚和感动。为此,他格外看重这场胜利,甚至没有打算离开。他说:“ 接下来的国际比赛日还有友谊赛要打,一个月后我们还要参加东亚杯……”然而事与愿违,返回克罗地亚休假前,中国足协在北京与他会面,决定结束他这段一年半的中国之旅。

伊万的执教功过,众说纷纭,关键在于对菱形中场的使用、对定位球防守不力,还有用人等问题。对此,队员们最有发言权。

中国男足走到终点,踏上起点1
结束世预赛征程后的伊万科维奇。

谈到442菱形中场,王大雷直言:“ 不能完全否定一个阵型,因为每个阵型都有优缺点。假如这个阵型不行,我们所有比赛都会输掉。打得不好,可能是因为攻防一直存在失衡。442平行站位也有缺点,352也有缺点,还是要看主教练临场的指挥和球员的状态。”

18强赛前三轮,中国队都是使用442平行站位,结果以三连败开局。伊万正是从第四场对印尼队开始,重新施展他执教阿曼时的看家本领——442菱形中场,连夺6分重燃生机。李磊说:“当时回到青岛,大家也都知道,对印尼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比赛。教练选择了他的成名打法,对印尼和巴林都赢了,说明这种变化是成功的。”

在大连主场不敌沙特后的内部会议中,中国队教练组曾和老队员专门探讨定位球战术。最终,伊万改变初衷,调整了防守角球的站位人选,在策略上也有微调,中国队的进步有了些许体现。

既然球员们并不否认伊万的一切,那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对此,当事人的普遍看法有两点:一是国家队集中时间太短,球员状态参差不齐;二是伊万对球员个体能力的判断存在落差。

关于第一点,从国家队今年1月在海口冬训,直至3月和5月连续采取长时间备战,就可以看出伊万的思路。伊万曾表示,有不少队员在联赛中踢不上比赛,这就需要把他们提前招入国家队统一备战。然而,训练时间得到保证,国家队却极少安排热身赛。伊万执教中国队15个月,只踢过一场与科威特队的友谊赛。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队每到正式比赛状态就有起伏的原因。

关于第二点,36强赛结束后,伊万就注意到现在的中国队队员与当初执教山东泰山时的区别,特别是综合能力上的缺失。他曾经向教练组发问:“为什么有些球员看似技术能力很出色,却在身体对抗上有着如此明显的短板?”

伊万在执教后期放弃了不少技术型选手,如谢鹏飞、李源一、高天意等,更重用那些能拼能抢的奔跑型球员,如曹永竞、林良铭、王子铭,甚至是只有19岁的刘诚宇。有队员表示,这也是伊万在18强赛后半程的一种赌博。最后一场起用中后卫韩鹏飞客串中锋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锋线上能信赖的人不多。大幅度提拔年轻球员,背后体现的是他否定部分中生代球员和老将。

定位之惑

从与足协签约那一刻到18强赛结束,伊万对中国队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换一个角度看,他一直竭力维持自己对中国队的定位。

伊万始终坚称,C组中日本队、澳大利亚队和沙特队实力明显更强,中国队的主要目标是与印尼队、巴林队争夺小组第4,争取获得附加赛名额。结果基本如他所料,六战传统三强,中国队一分未得。面对印尼、巴林,中国队取得3胜1负。

中国队是真的踢不过日本、沙特与澳大利亚吗?队员们对此有深刻的感受。王大雷说:“ 从洲际比赛强度上看,我们和这些亚洲传统强队相比,实力还是欠缺一些。”日本队和澳大利亚队几乎是由旅欧军团组成,沙特联赛的火热提高了球员个人能力,很多印尼球员也在欧洲踢球,主要来自荷兰。王大雷自问:“他们的强度,我们能不能适应?”

从比赛过程看,中国队并非没有机会在这些对手身上拿分。尤其主场对沙特,中国队在11打10的情况下反胜为败,遭遇绝杀。李磊回忆道:“主客场踢沙特和主场对澳大利亚,球队都处在向上的状态。客场踢沙特时,我们抱着要赢下对手的心态,但因为伤病和停赛,没有达到预期。”

中国男足走到终点,踏上起点2
客战印尼,王上源表现抢眼。

应当承认,伤病问题一直困扰着伊万。从最初的武磊、蒋光太频繁受伤,到后期蒋圣龙、朱辰杰先后缺阵,直至客战印尼连伤3人,伤病成为很现实的问题。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中国队的实力不足。王上源总结道:“我们踢18强赛,有点儿够着踢的感觉。”

很多时候,拼到最后就是输在细节,而细节呈现出的就是实力差距。比如主场不敌沙特的定位球问题,李磊认为就是个人能力差距的体现。他说:“在联赛中,很多关键位置是由外援担纲,定位球的防守也是外援起主要作用。主场对沙特时,中国球员根本不适应对手发定位球的球速和抢点实力,在国家队日常训练中也没办法提高。”

一位老队员无奈地说:“定位球训练中,不要说没有奥斯卡、罗慕洛这种外援,就是以前的蒿俊闵、张稀哲和李昂,我们都没有。”实际上,在放弃刘洋、谢鹏飞等定位球高手后,国家队的定位球训练质量一直没有多大起色,伊万也不提倡由助理教练郑智、陈涛客串罚球手。表面上看,这是细节之差,其实是中国队整体实力下降的写照。

李磊说:“在比赛中,我们有一些时段表现得不错,但在90分钟的综合表现还是差一些。”王上源也有同感:“我们自己也在聊这10场比赛,大家觉得主场的成绩应该更好一些,比如应该赢下沙特,客战澳大利亚也应该拿分。但在比赛中,我们细小的失误总是被对手抓住。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这是教训。”

中国男足走到终点,踏上起点3
中国队在定位球防守方面表现不佳。

客场对印尼,王大雷说:“我认为踢得还不错,比对手跑得更多。”可来到比赛尾声,体能不佳拖了中国队的后腿。其实在抵达雅加达当天,就有队员感觉不妙。上海集训期间,队员们已经呈现出疲态。雅加达当地的天气高温高湿,比赛注定会十分艰难。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队不应该选在气候凉爽的上海训练,而应去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备战。这样一举两得,既可以适应东南亚的炎热气候,也可以约一些热身赛。但自伊万上任以来,中国队对这种备战模式并不推崇,1月的海口拉练也是只练不赛。相反,同一时期组织冬训的乌兹别克斯坦队和约旦队都远赴欧洲热身,最终如愿直接晋级世界杯,这何尝不是差距的体现?

未知的财富

2026世界杯已经向中国队关上了大门,那么2030年呢?

6月10日1比0绝杀巴林队后,在这个有点灰色的胜利夜,以王钰栋为代表的00后球员爆发,被视为中国足球瞄准未来时少有的亮点。这也被伊万视为自己留给中国队的一笔财富,他说:“比赛最后阶段,王钰栋敢于承担重任,证明了他是一位出色的球员,同时拥有着大心脏,是中国足球很好的一股未来势力。”

相比上一个世预赛周期,本届中国队的最大成果就是全面推行了新老交替。虽然有一点被迫,但无论之前在阿德莱德破门的谢文能,还是后期打上主力并有不俗发挥的胡荷韬,以及年纪更小的王钰栋,都展现出可喜的潜能。以朱辰杰、徐皓阳为代表的1999/2000年龄段之后的球员,将是中国队冲击2030世界杯的骨干力量。

这个年龄段以后的几支国字号队伍,在外战成绩上有逐渐抬头之势。1999/2000年龄段中国队打入亚运会八强,2003/2004以及2005/2006年龄段中国青年队闯入亚青赛前八。备受争议的2001/2002年龄段国奥队,在去年U23亚洲杯获得第9名。下一个4年,有4批曾在青少年时期位居亚洲前八左右的球员,将成为中国队核心力量。

王钰栋说:“虽然我们没有出线,但希望用一场胜利为本届世预赛画上句号。希望大家对我们保持期待,2030年见!”

未来4年,这批中国球员维持水准并寻求多元化的提高,光靠中超联赛的锻炼远远不够。展望亚洲足坛,虽然孙兴慜、远藤航、阿兹蒙、阿菲夫等人已濒临职业生涯暮年,但传统强队中屡见后起之秀,乌兹别克斯坦、伊拉克、约旦、印尼等二三流球队呈现出较强的进步势头,都会左右亚洲足坛的格局。

正如王大雷所言:“我一直希望年轻球员去海外效力,等国家队需要他们的时候再回来,这样的中国队和全部由中超球员组成的中国队是不同的。”有短暂留洋经历的李磊认为,一批年轻人的真正成熟需要时间。他说:“把这10场比赛的经验累积到下一届,让年轻球员们都能用上,那么这一届的错误就没白犯。最重要的还是人,年轻球员要通过预选赛建立信心,去完成未来的比赛。”

前景虽好,步履艰难。18强赛后,即将到来的东亚杯又是一次考验,之后是2027亚洲杯。这期间,中国队面临与安东尼奥执教的2003/2004年龄段亚运队的衔接更替。对于中国足球来说,2030世界杯征程似乎早已开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