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菲:超越自己

作者: 闫佳

陈雨菲:超越自己0
标题

2025年6月初,陈雨菲举起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奖杯,这是她首次摘得这项赛事桂冠,也是她赛季个人第四冠。离开又归来,再度出发的陈雨菲犹如开挂般,将此前拿过或没拿过的冠军奖牌一个又一个地挂在胸前。这些成绩像是她回归路上的信号灯,一次次亮起,照亮前行的方向。

陈雨菲心中不再只装有胜负,而是更坚定、通透,也更勇敢地做回自己。她懂得通向未来的是一条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有光也有暗,有突破也有瓶颈,一切都会有迹可循。她在时间的淬炼中,在低谷的沉浮中,找回了自我专注之道。

好心态带来好状态

6月1日,陈雨菲在决赛中以两个21比11战胜队友王祉怡,夺得世界巡回赛超级赛新加坡公开赛冠军,这是她的第22场连胜。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止步八强后,陈雨菲一度想远离羽毛球。从小就知道胜负之差,天壤之别,纵使心中翻涌着不甘,也只能随着比赛结束画上句点。就在那个节点,她决定叛逆一次:“我不想打了,太累、太痛了。”之后,陈雨菲飞往南半球的澳洲,换个环境,也换个心情。她过上了全然不同的生活,唯一和从前保持一致的是每周必须到健身房练习体能。

学英语、背单词令陈雨菲掉过眼泪,但是,她有打不倒的精神,哪怕自己有些恐高,也完成了从近5000米高空纵身跃下的跳伞经历。“这是我第一次跳伞,也是唯一一次,跳伞都尝试了,就没有什么事情不敢了。”

陈雨菲:超越自己1
陈雨菲获得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短短3个月,陈雨菲尝试了不同的事情,发现心底还是挂念着羽毛球。那是她最擅长,也是最热爱的事情。去年12月羽超联赛,陈雨菲复出。今年2月,她于青岛亚洲混合团体赛回归国际赛场。在新加坡公开赛前,陈雨菲获得瑞士公开赛、亚锦赛和泰国公开赛冠军。她没有想到,上周才在泰国公开赛上重温时隔6载再次夺冠的美好,一周后,她又在新加坡笑到了最后。

2023年,陈雨菲曾闯入新加坡站四强,去年她在决赛中不敌安洗莹,拿到亚军。今年,她在晋级路上遭遇了很多强手。就在战胜安洗瑩的前一天,陈雨菲还跟“印度一姐”辛杜大战了三局,决胜局更是在落后中逆转获胜。“这一站签表不利,每一场都是硬仗,能够打到最后,其实没有想到。”

新加坡公开赛最振奋人心的一场胜利,是四分之一决赛陈雨菲以2比0击败巴黎奥运会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名将安洗莹。陈雨菲终结了对手27场连胜的脚步,让她在2025年首尝败绩。

最后一球,陈雨菲一记推攻斜线,小白球应声砸在对手界内。夺得胜利后,陈雨菲松开球拍,高举双手振臂庆祝,她开心地望向自己的教练罗毅刚,随后,以紧握的右拳在空中画出美妙的弧线。谈及这场突破,陈雨菲既兴奋又平静,她说输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大家都是人,没有谁能一直赢球或是输球。

陈雨菲肯定了经过恢复调整后,自己找回不错的状态,特别是心态上有了变化。“这场球能赢,我觉着也是意料之中,但赢球也不意味着重回巅峰。”

拿下胜利后,陈雨菲将手指放在嘴边。那不是挑衅,而是一种态度。她说苏杯后很多人在说中国女单何时能赢安洗莹,自己之前也一直输给对手,质疑声非常多。“现在,经过不断恢复,我有能力和她抗衡。相信我们女单组始终是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力争战胜每一个对手。”

苏杯“三单”的洪荒之力

赛季个人四冠是陈雨菲归来一步步的印证,那么,厦门苏迪曼杯则展示了这位五朝元老,以洪荒之力肩起为团队夺分的责任与决心。

那时,陈雨菲回到国际赛场才3个月,苏杯的五场对决中,她登场三次,都稳稳赢得胜利。苏迪曼杯不只见证了她的成长,更给予她迎难而上的强大内核。

陈雨菲曾自言团战的压力感让她格外想赢怕输,总是神经紧绷、患得患失。但是,再次回到赛场,她却像开窍一般,尽管身为第三单打,但她已然能够放开手脚,真正投入其中。

小组赛后,陈雨菲在淘汰赛继续出战。先是击败了马来西亚队莱特莎娜。半决赛中,宿命一般,她与日本队山口茜再次碰面。上一届负于山口茜的画面还在眼前,这一届,陈雨菲不再重蹈覆辙,首局演绎了逆转大戏,在紧咬了76分钟后,以2比1拼下了关键的一分。陈雨菲说,她没有纠结于过去,而是尽最大能力做好当下。

陈雨菲:超越自己2
陈雨菲在印尼羽毛球公开赛中。

赢得比赛后,陈雨菲精疲力尽,回到热身场瘫坐在地,看着对手山口茜的背影,不禁说道:“真是累,我全身湿透了。”

陈雨菲让队友拿剪刀剪去裹在大脚趾上的胶布,今年初欧洲赛时顶伤的指甲开始摇摇欲坠。或许是赢球后的放松,陈雨菲调皮地摆弄着自己的指甲盖说:“来跳个舞吧,它就快掉下来了。”

比起曾经担负第一单打,陈雨菲这次排在第三单打,她仍旧用极限体能稳稳守住了女单的一分,让人们看到她在低谷之后积蓄的底气与能量。那是心态的沉着,那是不动如山的担当,是她回归后更令人欣赏的底色。

找回打球的快乐

在浙江队教练金飙眼中,陈雨菲是个三十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女孩。她自言确实有些手感和预判在身,那些剧本都很难编出的神仙球偶尔会在她的极限拉扯中迸发出来。但是,再好的球感和预判,还是要靠日复一日、毫厘不差的磨炼,才能发挥出来。

如今再谈起巴黎,陈雨菲能够细数过往的种种,那是伤愈后的表现。如今回望,当时心态上的炸裂已然可以化为那句“一个人达成某些成就,一定会经历很多挫折”。

“那几年,我每一站比赛都拼尽全力,没有什么保存体力、保留战术。总觉得能赢的我就不能输。”这种念头让陈雨菲放松不下来,也喘不过气,赢下冠军后会问自己:“这是我的极限吗?”但答案是“我不知道”。

陈雨菲只感觉全身都在痛。 像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疲惫、焦虑、失利,又不得不继续。巴黎备战倒计时,她左跟腱的伤始终不见好转,隐隐成为压倒她情绪上的那根稻草。

时过境迁,陈雨菲坦言,如果没有巴黎奥运的失落,也不会有现在渴望打球的自己。

回归赛场的路并不顺遂。在浙江队回炉重炼,陈雨菲从零开始,和小队员打到你死我活,与师妹在对抗中完全接不到球,起始阶段的狼狈没有让她气馁。过年后,回到国家队,一如从前的高强度,顿时令她醍醐灌顶。既然复出,她就做好了再次吃苦的准备。

其实,说起欧洲三站赛,陈雨菲没有那么自信。她不知道能打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哪儿了,外战对抗会表现如何,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和从前那种知道自己肯定可以赢,只是不知道过程会如何的情形不同。

靠着一股子打球的本能和以赛代练的经验,陈雨菲不断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她最常说的就是:“靠着那口气在顶。”

今年4月亚锦赛夺冠,陈雨菲找回赢球的快乐。那是不亚于当初东京奥运会摘金的欣喜若狂,六届磨砺终得亚锦赛金牌的惊喜,不再会有赢球后的如释重负,而是真切感受到简单纯粹的快乐。

对话自己,也连接世界

诸如此类的变化还有许多。性格极内向的陈雨菲已经能够敞开自己,主动和外界交流。苏杯比赛中,她看到中国香港的卢善恩输球后伤心落泪,便主动安慰,分享自己的打球心得。印度新秀哈尔布在和陈雨菲比赛后,也发消息恭喜她,和她讲在这场比赛中学到了很多,意义重大。这些因比赛延展而生出的小故事,是陈雨菲不曾料想过的影响力。

同时,陈雨菲将球场上的坚持用到学习英语上。虽然球感和语感不是一回事儿,但是,敢于开口的陈雨菲已能在采访中自然地用英语表达想法。没有比赛的时候,她每周和老师上两三节英语课,为更好的自己做准备。

赢下第四冠后,陈雨菲在印尼公开赛第三轮退赛,避免大腿伤病加重。从东京的巅峰到巴黎的低谷,再到走向洛杉矶周期的新篇章,陈雨菲用一站又一站的征战书写着自己的成长。她不再渴望永远不败,而是在输赢之间、进退之间,学会与自己共处。她明白,真正强大的不是从不跌倒的人,而是那些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