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通,共筑成长
作者: 高秀秀我班学生小王,14岁,是个有个性的孩子。平时说话不分场合;不爱劳动,集体观念比较弱;做作业拖拉;和同学有摩擦时,爱用武力解决问题;老师批评他,他会用眼睛瞪老师,并进行自我贬低,抵触情绪很强。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王的父母做生意,经常到外地出差,尤其是小王的爸爸,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小王的生活起居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这也导致小王父母与祖辈出现了教育分歧。
祖辈的溺爱和百般迁就,使小王形成自我、任性和霸道等不良习性。同时,祖辈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常以教育上一代人的方法来教育孙子,与父辈教育观念不一致,也影响了家庭关系和谐。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隔代教育呢?
1.勤关注,善引导,把握爱的尺度。隔代教育中,很多祖辈爱得太多、太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访时,我告诉小王奶奶爱要适度,不能溺爱,并给出如何把握好爱的尺度的建议。
2.明方向,树标杆,注重言传身教。小王处于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祖、父辈作为孩子的引路人,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小王的行为。在和小王爷爷奶奶交谈时,我建议他们要积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小王也积极调整,接受新的环境和事物。
3.多沟通,久陪伴,营造和谐氛围。小王家庭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祖、父辈的教育观念出现分歧。如果两方能够形成合力,相信小王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以电话、上门家访的形式和小王妈妈沟通,委婉地告诉她: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但不能替代父母教育。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孩子会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小王,别把对小王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爷爷奶奶。
在与小王爷爷奶奶交谈时,我建议他们做好家庭教育中的配角。当父母管教孩子时,祖辈不应袒护孩子,要充分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4.善理解,塑品格,感受集体温暖。指导家长的同时,我决定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小王,鼓励引导他,用理解和信任帮助他建立自信,和他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挑战;利用班会开展班级团建活动,让小王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与同学友好相处。
通过家校携手共育,小王进步明显。他在学校里打架欺负同学的现象渐少,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后续家访时,我了解到祖辈学会了放手,育儿方面许多事情的决定权交由小王父母。对孙子的教育,也是爱中有严,有原则、有底线;父母在忙活生意之外,也尽可能多陪伴孩子,确保每天都有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亲子时间。最重要的是,因对小王的陪伴和教育,全家人的关系逐渐融洽,亲子间的沟通变得顺畅,并达成“家庭教育协议”,一起遵守育儿约定。
班主任要根据孩子的家庭情况建立档案,做好家校联系表格,关注实时动态。家校间保持互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信心的同时,也能得到家长的情感认同。心心相通,手手相牵。只有家校协同育人,才能落实好“双减”,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