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热爱文科的少年,要劝退吗?

作者: 流泱

面对一个热爱文科的少年,要劝退吗?0

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突然联系我,希望尽快见个面。她忧心忡忡地说,她女儿在高一下学期做出了一个她和丈夫都感到困惑不已的决定——无论他俩怎么变着法儿建议,她还是径自选择了文科,而且是历史、政治、地理的纯文科组合。本指望到高二时她能“回头是岸”,但如今高二的她,显然没有任何要改回理科的想法。她跟我抱怨孩子的任性,因为从学业表现来看,女儿的理科基础是相当不错的。即便是难度不断飙升的物理,女儿花费的时间并不很多,但总能轻轻松松名列前茅,颇有些学物理的天分,也一直很得物理老师的垂青。在高一下学期,她还被推荐作为竞赛生人选去修学校特意安排的物理竞赛课程。然而,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物理化学这无比妥帖的理科生标配,选择了纯文科方向。

文科从来不是一个最佳的选项,甚至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项,这么多年过去,这个观念似乎从没改变过,即使父母这一代已经迭代到我们这一代。

同学希望我能跟她女儿坐下来聊聊,因为当年我也是纯文科背景且高考成绩在江苏省的排名不错。在她眼里,就高考成绩而言,我说得上是一个还算成功的文科生。她并不讳言她的期许,她希望我跟她女儿的谈心能达成这样的结果:一、跟孩子探讨文科生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劝说孩子能慎重地考虑文理科的选择;二、如果确实劝说不动,能跟孩子探讨学文科的经验如何能做到拔尖,未来文科生能做什么、怎么选择职业更有长远发展等等。

好吧,这实在是过于艰巨的任务。毕竟我也没觉得这些年下来读文科有什么不好,更重要的是,时过境迁,我怀疑我读书的经验对现在的孩子能有几分可参考的价值。何况,对于日新月异的当下和正呼啸而来的未来,我自己也同样充满了惶惑和迟疑。

但我很理解同学的顾虑和踌躇。这两年文科专业的艰难处境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专业被取消,留下来的专业规模也在缩减。AI技术也在剧烈冲击着传统的文科专业,让许多文科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时代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理工科显然一段时间里拥有比文科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空间。所以,文科要往何处去?还要不要读文科?……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对孩子的文科选择,怎么可能不瞻前顾后呢?

我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然后一边闲聊一边等孩子放学后坐公交车过来会合。同学跟我说,女儿从六年级开始就特别爱读《史记》,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史记》,许多篇章熟读成诵,还作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自己还写了不少篇读书笔记。对《史记》的热爱和阅读一直贯穿了她的初中三年。她打开手机的相册,给我看了孩子最近刚从书店买回来的一本书。《历史表现中的意义、真理和指称》。荷兰历史哲学家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的历史哲学著作。

我陷入了沉默。是的,我没看过。这些年,我的生活与这样的书籍已经几乎彼此隔绝。……真好啊,现在的少年人,已经能通过自己的阅读路径,开始独自探索这样深奥的思想。而同龄时期的我在看什么呢?繁重的学业之外,我们能接触到的书籍似乎是很有限的,我自己独立的课后阅读,也只限于被视作经典的那些文学作品。那时的自己何尝独立阅读过一部历史思辨类的或者哲学类的书籍呢?现在孩子的阅读视野和思考深度,让我又惊讶又欣慰。

六点半,女孩儿背着沉重的大书包来了。瘦瘦小小的个头,瘦瘦小小的脸,下巴尖尖的,显得眼睛格外大且亮。我问起为什么选择文科,她回答得很干脆。纯粹出于对文科各科目特别是语文和历史的热爱。这让我自愧弗如。

高一下学期选择文理方向时,我其实并没有选文科,随随便便填了理科就把表格交上去了。因为那会儿的小男朋友选了理科。倒也并非是恋爱脑,实在是没有任何人给过我这方面的引导和建议,我对未来毫无规划,毫无设想,而我父母向来是不管我学习的。但我的班主任,一位江苏省的特级物理教师,被我的过于随便和敷衍了事给气笑了,一边瞪我,一边给我直接改填了文科。他一直认为我在文科诸科目上有很高的悟性,即使在数学比别人差了三十分的情况下,仍然能靠文科完全扳回局面,理所应当得去读文科。现在看,我要非常感谢我那固执己见的班主任,如果不是他,我在理科班肯定会比在文科班过得辛苦得多,高考时肯定也不可能考到后来文科的高度,再后面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但要说我对文科没有热爱也不尽然如此。文科给了我许多自信和成就感,并且逐渐铸就了热爱,而只有热爱才能让后面的坚持不懈成为可能。

孩子嘻嘻一笑,调皮地问我:“那你那个小男朋友呢?”

我也笑了:“读文科班的第一个月,就跟他分手啦。”

玩笑归玩笑,我随即正色道:“言归正传啊,说实话,你比那时的我强多了。我没有你这样对于读文科的清醒认知。你很明确自己为什么读文科,因为你从中得到了思辨的乐趣、智识的提升。你愿意去思考许多深层问题,追问各种意义,并且从中感受到源自内心的愉快。你比你想象的,比你妈妈所以为的,都强大得多。我自己接触过不少文科的研究者,他们也不见得有你这样的由衷热爱和真诚投入,倒有不少只是为稻粱谋,或者浑浑噩噩也就进入了这个职业。我非常赞同你选择文科,虽然你妈妈想让我劝你放弃文科。”我瞟了同学一眼,笑嘻嘻地说:“我再强调一遍,你应该去读文科。我为文科领域能有你这样优秀的接班人感到高兴。”

孩子又问我:“您现在总体对读文科是什么感受?您后悔选文科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怎么会后悔呢?无论如何,是文科成全了我。坦白说,我也确实蹉跎了不少岁月,但总体上看,还算没有辜负时光。现在我在一个我所擅长的领域工作,并且在业余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所长,从中继续得到成就感和愉快,我要感谢当年读了文科。虽然你和我们生长于不同的时代,而且眼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非常剧烈的变化,但我非常笃定一点,在你所热爱的地方深耕下去,假以时日,你必将收获你所期待的,甚至会超出你所期待的。”

孩子兴致勃勃地跟我说起她刚独立完成的两篇小论文,一篇是历史课布置的课题作业,另一篇是语文课要求的关于鲁迅作品的探讨。她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有着有趣的见解,对鲁迅的认知也颇有几分见地。这些都是基于她自己阅读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因而弥足珍贵。我鼓励她去考国内最好的中文系或历史系,在那里天高任鸟飞地体验,感受,读书,研究。现在文科招生收缩可能也不全然是坏事,此前扩张得太厉害,专业设置不合理,需要回归到它本应有的位置。真正有研究热情和思考能力的人,会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而且将会成为文科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坚力量,本来也不会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是在跟眼前这个孩子说,同时也是在跟自己说。我仿佛藉此也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的一路。说到底,文科的魅力不在于外界的褒贬与兴衰,而在于它能给予那些真正热爱它的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滋养和人生的指引。我相信,无论这个孩子未来能否在文科领域绽放光芒,文科都会为她的热爱和坚持给出最好的回应。

( 文青摘自《少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