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2025年第12期

视野

视野2025年第12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导读 | 导读

2025年6月,超1450万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正处于18岁的年轻人通过高考,期待进入满载着希望与未来的大学。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中学生,大学的环境既与父母分离,又与社会游离,是练习“成人”最好的场地。 1807年,创建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

视点 | 究竟什么是大学?

什么是大学?今天中国的大学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university在西方中世纪是指研究事物本质或“事物的一般概念”的机构,最初由教会掌握,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只有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整个世界的知识的学校,才配得上称之为教授univ...

视点 | 人类第一所大学,为什么不在中国

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在什么时候诞生呢?是于1088年诞生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这所大学就是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 但丁、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他的校友。为什么出现在博洛尼亚,而不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两座城市罗马和巴黎;也不是当时世...

视点 |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

近代天津是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训练洋枪队,筹建天津机械局,开洋务之先。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 大量洋务工矿企业的创办,对于掌握近代文化知识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剧增。...

视点 | 群星璀璨的西南联大

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只存活了八年,却是现代中国最接近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其教员是“教授中的教授”,学生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学术之自由,思想之包容,令后来者感到高山仰止。正如联大校长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非...

视点 | 牛津大学的旧贯与新规

拥有900多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6位英国国王、26位英国首相、多位外国政府首脑、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学者。关于牛津大学的故事很多,但牛津人相信,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传统则始终不曾改变。那些沿袭千年的繁文缛节是这所学府的根基,...

视点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现在很多忧国忧民的老派人物已经对中国的大学,包括一流名校,有点不敢抱太大希望了。中国大学给人的印象是不但学术创新能力不行,就连社会责任感也不行,用钱理群的话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礼失求诸野,美国大学又如何呢?常青藤...

大学之大 | 面对一个热爱文科的少年,要劝退吗?

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突然联系我,希望尽快见个面。她忧心忡忡地说,她女儿在高一下学期做出了一个她和丈夫都感到困惑不已的决定——无论他俩怎么变着法儿建议,她还是径自选择了文科,而且是历史、政治、地理的纯文科组合。本指望到高二时她能“回头是岸”,但...

大学之大 | 大学的淡然

黑格尔是在柏林大学校长任内去世的,而在黑格尔去世的二十年前,费希特也担任过该校校长。当然,这个学校的校名还出现在更多其它文化名人的履历中。我前些年来柏林匆匆忙忙,想到柏林大学看看,问了两位导游都茫然不知,也就作罢了,但这事使我十分奇怪,如此...

大学之大 | 抗战中流徙的大学,不仅只有西南联大!

1938年4月25日,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图中横幅上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慰劳湘黔滇旅行团”。 抗日战争中,于颠簸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仅是西南联大。可后人谈论“大学精神”,或者抗战中的学术文化建设,都会以西南联大为例证。作为史家,我承认此...

美育 | 在荒野中睡觉

在库委,我每天都会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睡觉。——不睡觉的话还能干什么呢?躺在干爽碧绿的草地上,老睁着眼睛盯着上面蓝天的话,久了会很眩目很疲惫的。而世界永远不变。 再说,这山野里,能睡觉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随便找处平坦的草地一躺,身子陷入大地,...

美育 | 鸦

对于乌鸦,不知怎的,只要一听到它的啼声,便会无端地有所感触。感触些什么,我也不能分析出来,总之是会使我悲哀,使我因而有种种的联想,使我陷入在朦胧的幽暗之中,那是有好几回了。我对于乌鸦的最早的认识在什么时候,那是确已记不起了。只是小时候随着父...

美育 | 玉米每天都在生长

田鼠的秘密 每年的三月,科尔沁草原乍暖还寒。太阳躲在灰蒙蒙的云里,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暗色帷幕,把薛家营子紧紧包裹起来。夜里突然降了一场大雪,云变成了雪,结结实实地拥抱了整个村庄。人们接受了这份厚爱,在梦中都笑出了声,有了这场雪,今年的年景就...

美育 | 莲花形玻璃托盏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展厅里,一盏幽蓝的莲花形玻璃托盏静静绽放,仿佛凝固了七百年前的月光。这件莲花形玻璃托盏出土于甘肃漳县徐家坪的元代汪氏家族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最完整的元代玻璃托盏,被誉为“丝路蓝莲”。 托盏由盏与托盘组成,盏高 4.9 厘米...

美育 |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四大圆”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四大圆”彩陶罐,顾名思义,就是在罐体前后左右绘有等分对称的四个大圆,以此构成纹饰的基本格局。圆与圆之间用简单的线条过渡,保持纹饰结构的衔接性及整体平衡,大圆内多用网格纹填充,仍不失半山纹饰的繁密特征。在半山纹样群中,四大...

美育 | 北宋·芙蓉锦鸡图

北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81.5cmx53.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者是北宋皇帝赵佶, 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芙蓉、锦鸡、花蝶组成画面, 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芙蓉花枝上。锦鸡漂亮的羽毛和凝神注目的神态, 芙蓉花的姿容, 都被描绘...

美育 | 半杯水理论

半杯水好,好在不容易给满溢的水弄湿了衣服,像身处经常颠簸的机舱,水只有七成满。半杯水好,好在想换口味时,一口喝光就能轻身上路,干脆利落。半杯水好,好在好比人的胃口,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美食“丑”了,往往只因腹部胀满,而空肚时吃什么都好吃。“乐...

美育 | 中午是看不见彩虹的

光在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时,路径会折射、反射、再折射,在散成七种色彩后,以42度的角差,折返回我们的双眼。这就是彩虹的由来。因为你眼里的彩虹,总会与太阳光维持42度角,当太阳的位置高于地平线42度以上,彩虹就像是落在地平线之下,你抬头也无法仰望...

美育 | 鸟儿应该相信翅膀,还是树枝?

站在树枝上的鸟,从不担心树枝会被风折断。当然,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同样的道理,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他人身上;你的安全感,来自你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能力。观众问毕加索:“你的画很美,可我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指了指美术馆外:...

美育 | 夏日

夏日的早晨醒来身体轻柔得令人倾慕,慷慨的热浪在这清早的几个小时还算缓和,出门的时候,金色的阴影和微醺的空气已经在地上嬉戏,仿佛走路要变成飞翔。几乎长着翅膀,像一位神,你走向一昼夜的际遇。等待你的是一整天的无所事事:早晨的大海,清晨刚过,透明...

美育 | 背影

几乎在每个起雾的清晨,我都会想起在云台山的那个午后。山雨诡谲,我和父亲上山的时候还晴空万里,中午时分,我们快要爬到山顶了却突然下起雨来。我和父亲一起在山中的亭子里避雨,一直到下午两三点,雨才停。收拾好东西下山,浓雾已经灌满了山谷。 来时满心...

生涯 | 她是诗人,也是建筑师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辗转经过长沙、昆明,最终落脚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学社成员对西南地区的古建筑展开了漫长的调查,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初到昆明 1938年5月...

生涯 | 一份遗嘱的诞生

坐下来,听陌生人讲他们最后的心愿。 一名遗嘱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探索对方内心的宇宙、理清这些复杂的关系、制订一份严谨的遗嘱。来访的人里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八九十岁的长者,贫穷或富有,无一例外,都是做好准备、随时面对死亡的人。 有的...

生涯 | 后宫的午膳

喝完茶之后,太后让我们跟着她到了另外的一个房间,那里面午膳的桌子都已经准备完妥。我暗想,太后刚刚就已经吃了不少,不知道午膳还能不能吃得下。不过,答案很快就摆在面前了。太后一走进屋子,就命令女官和太监们将所有餐具的盖子统统拿去。她坐在了上位,...

通识 |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

写了本小书《小春秋》,人家就说:这是讲经典、讲历史。我一听汗都下来了,小子安敢!把汗擦了,我又觉得,有何不敢?有句俗话: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如果满了,还晃荡什么?真的国学大师是不会跑到电视上去讲的,讲也不好看,收视率肯定低,偏是村夫子野...

通识 | 奇怪的公式

在剑桥,瞥了一眼下面这个公式,我眩晕了,庆幸自己没学数学。 1+2+3+4+……∞=-1/12 一天,剑桥大学教授戈弗雷·哈代(此哈代非写《苔丝》的小说家哈代)收到一封来自印度的信,写信人叫拉马努金,是一位26岁的普通会计,没受过...

通识 | 读书的兴奋点

在读书的时候,每个人的兴奋点是不同的。我的兴奋点在哪里?在细节。我一直这样认为,一篇文章也好,一本书也好,感动我们的其实就是细节。有时候会发现,比如看一场电影,或者看一出戏,过了一段时间,其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淡忘了,但唯独还有一两个细节足以打...

教与学 | 开窍的日子

北京人形容小孩处于懵懂状态,全然糊里糊涂,叫作“没开窍”。我小时候,就是个没开窍的小男孩,很典型。 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

教与学 | 教育的游戏里,我们如何成了囚徒?

鉴于家长是这世界上最为割裂的群体,老师就成了“人间四月天”,面对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左右为难,反复衡量,试图开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方案。此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最完美的当然是同频共向双向奔赴,最不济也应该是硬着头皮一...

教与学 | 爱好真的可以培养的吗

火娃最近的新爱好之一是捡铁丝。好铁丝一概不要,只捡曾经被人拧过,然后又剪开过的那种弯弯绕的铁丝。那些破烂玩意儿在他眼里,要么都是好东西,要么随便捏一捏、改一改造型,也都是好东西:螃蟹、乌龟、章鱼、海马、竹节虫……我们逛街,他在捡铁丝;我们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