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2025年第10期

视野

视野2025年第10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导读 | 导读

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是由一本杂志及其主创人员引领的。展开贯穿其中的历史文本,中西古今的种种思想资源和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融汇冲突在一起。《狂人日记》中这样描绘:“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视点 | 新文化运动,从一本杂志开始

《新青年》创刊早期影响甚微 1920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五四”纪念也确如李大钊所期望的,一直都在与时俱进,每次都要加上些“新意义”。其结果是,纪念越久...

视点 |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欧洲近代文化,都是从复兴时代演出;而这时代所复兴的,为希腊罗马的文化;是人人所公认的。我国周季文化,可与希腊罗马比拟,也经过一种烦琐哲学时期,与欧洲中古时代相垺,非有一种复兴运动,不能振发起衰;五四运动的新文学运动,就是复兴的开始。 我国古...

视点 | 是谁赶走了辜鸿铭?

北京大学藏有一件档案,题为《罗家伦就当前课业问题给教务长及英文主任的信》,信中对辜鸿铭任教的英诗课大加非议,并建议学校取消其授课资格。因过去从未见人提及此信,而胡适和罗家伦等知情人和当事人在事后有关五四运动的回忆中,又显然是有意地回避和隐瞒...

视点 | 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影响小学国语课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和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现身说法。因为他们是这场“教育实验”中的“实验豚鼠”(guinea pig)。人为刀俎,我...

视点 | 五四时期,《浮生六记》为啥火了?

五四时期,新青年们以反传统相号召,高扬个性解放旗帜,批判旧家庭制度,将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大家庭伦理斥为“吃人的礼教”,掀起了家庭革命浪潮。一时间,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成为新青年一代的流行口号,宣传这些新观念的各种新书新报、...

视点 | 五四青年的留学殊途

1920年6月,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师生和社会名流聚集于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楼,欢送五位新文化运动干将集体赴美国留学。 五人即段锡朋、罗家伦、汪敬熙、周炳琳、康白情,他们的留学是由大实业家穆藕初全额资助的,成为轰动一时的...

大学之大 | 我在剑桥上过最好的一课

掉进剑河的女孩 入学剑桥之前,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我对这个城市和大学的想象来自徐志摩那首写进教科书的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年扎扎实实的剑桥学院生活后,当我的朋友因为撑这支长篙掉进剑河、湿漉...

大学之大 | 北大校徽是一张哀伤而绝望的脸

北大的校徽颇有特色。那是一枚圆形的徽章,中间是由“北大”两个汉字组成的图案。这两个字本来笔画就少,构成的图案也相当简洁,不过是把字体稍稍做了一点变形处理而已,似乎谈不上有什么超凡的设计技巧或深奥的寓意。 但是,如果细细品味一下,难免会让人悚...

大学之大 | 温饱之上,都是可选项

一次干农活晚归的夜里,林小英看到一株映山红长得像树一样高,寂静无言,在黑夜中怒放。她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植物学家定义它是灌木,但谁说它必须得按预定的路线长?灌木也可以长成‘乔木’。” 后来,林小英成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她在访谈节...

美育 | 最珍贵的一页纸

2019年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颜真卿特别展”,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了《祭侄文稿》,使台北故宫博物院深陷借展风波,也让这件颜真卿的书法名帖成为舆论焦点。据悉,1月16日开始的展览,在第二十四天就迎来了十万名观众,比六年前的“书圣王羲...

美育 | 小时候,我们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

小时候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本来都忘掉了,昨天跟朋友聊着聊着,一下子又想起来了!“老鼠屎!”我们同时叫起来。那种黑乎乎的、一粒一粒的东西,吃着酸甜苦涩咸,五味俱全,五味都不咋的,当年也没觉得多好吃,实在也是因为没什么东西可吃。上网搜,查出来它...

美育 | 虫声清凉

从前教书时,给学生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总觉得苏轼写漏了什么。我跟学生一起朗读“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读着读着,我似乎听到了月色里有虫声。依据我的童年经验,依据我的乡居生活经历,一定是有如珠如...

美育 |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在上海博物馆陶瓷馆的中央展柜中,一件形如橄榄的瓷瓶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泽。它高 39.5 厘米,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釉面洁白如雪,粉彩绘制的桃枝从瓶底盘旋而上,八颗寿桃鲜嫩欲滴,两枚红蝠振翅欲飞,这便是举世闻名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被...

美育 | 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中后期纹饰

在认识彩陶过程中边家林类型带来的困惑最多,因为与其他类型不同的是,边家林纹饰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板块,前期纹饰继续沿用黑彩,中后期纹饰黑红双彩并用,由此引起纹饰风格的急剧转变。 边家林中后期开启了黑红彩时代,马家窑纹饰从此由单一黑彩转为黑红彩...

美育 | 南宋·蚕织图

蚕织图 长卷(部分) 绢本淡设色 27.5cm×513cm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相传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从此丝绸成为中国之珍、东方之宝。南宋蚕织图是绢本长卷,用二十四幅画作为一组,生动描绘了蚕织的全过程,每幅画下用楷书题...

美育 | 盟友法则

一个人想要做事精进,得先有“盟友”,也就是那些彼此欣赏的人。 那些最好的盟友,他们的思考方式异于常人。因此,在寻找能与你分享射箭热情的同伴时,要相信你的直觉,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因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条条框框去评判他人,而周遭人群的意见又常常...

美育 | 与恐惧做朋友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藏宝箱,宇宙将奇珍异宝深埋在我们的体内,然后在一旁看着我们能否挖掘出这些宝藏。 创作者的底层动机,是将内心宝藏挖出来带给世界。如果你不敢创作,可以问问自己,我有勇气让世界看到我内心的宝藏吗?我相信我的声音对世界足够有...

美育 | 最珍贵之物

什么是人世间真正的奢侈? 是时间,是自由,是理想,是爱,这些是真正的奢侈,因为它们是这个世间最稀缺之物。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们好,但我们普通人遇到压力,首先会放弃的一定是自由,是理想,是爱。 做一个工具人,完成指令,不付出爱,可以减少受伤。...

美育 | 不幸福原理

为人父母者未必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天赋,但一定知道没什么天赋。比如唱歌、跳舞、跑步、打麻将。这些平常容易接触到的技能,试试就知道了。有些技能则未必。举例说,也许他在曲棍球方面有天赋,但是如果从来不接触,就算有天赋也不会显露出来。 同理,一个...

美育 | 只画鱼儿不画水

《落花游鱼图》是北宋画家刘寀的作品。春日花开时节,缤纷的花瓣随和煦的春风飘落水面,引来一群鱼儿。它们追逐着花瓣,时而浅出,时而沉入,尾鳍摆动,意态安闲,水草亦随波轻轻摆动,一片怡然。定睛细观,如此美景却无一笔水纹,完全是鱼态使然。 齐白石《...

美育 | 世界永不眠

午夜,星星的微光点缀着黑夜。蟑螂穿过厨房的地板,去抢一块掉落在地上的面包屑。蜘蛛在后院的围栏上编织复杂图案。飞虫在门廊的灯下挥动翅膀,翩翩起舞。 破晓前,月光花沐浴在最后的月光里,而牡丹继续沉睡,将柔软的花瓣收拢。唧唧吱,唧唧吱,蟋蟀在一个...

美育 | 水就那么亮了

月亮上了中天,油黄黄,像一块圆煎饼。月光却莹白,河水生辉。凤凰山的斜影倒沉下来,虚晃晃。树影投射在河面上,被水卷起皱纹。树影不沉在水底,不浮在水面,也不流走。被树叶树枝剪碎的月光,以白色斑纹的形式修饰树影。这古老的图案,在月夜显现,还原了我...

美育 | 惠施的大葫芦

惠施是庄子的老朋友。 惠施说:“魏王给了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可以装五石的容量。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一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

生涯 | 干练与丰腴

王安石与苏东坡有很大不同,两人在许多方面都是这样界限分明:一个严厉、干练、果决、冷峻;一个丰腴、温和、饱满。但他们两人都是北宋王朝的能吏与文豪,而且都是清廉为政之人。这两个人在各自的方向上都有些极端化,好像上苍有意送给这个时代两个典型人物一...

生涯 | 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

生涯 | 郁达夫初识沈从文

一 1923年夏季,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20岁出头的沈从文,决定“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得更合理一点呢还是更糟糕一点...

通识 | 故事让数字活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场,是所谓的“西线”。“西线”沿着法国和德国边界,绵延四百七十五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千米)。平均每一英里的壕沟战场,双方一共布置了一万名士兵。换句话说,有将近五百万年轻士兵部署在那里。双方都挖了既深且广的壕沟,长...

通识 | 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白居易当年在进士科考试中名列第四,接着又信口开河,说“差一点就是探花”,这就说错了。所谓状元、榜眼、探花是宋代实行殿试制度以后才有的,唐代没有探花一说。因此,即使白居易的名次再进一位,他也只是第三名,而不是探花。 白居易进...

通识 | 为什么骑自行车学会就忘不掉,可弹琴需要天天练?

一旦学会骑自行车,即使很多年不碰,再踩上脚踏板仍然能平稳前进。有人说这叫“肌肉记忆”,是肌肉记住了骑车的动作。 可弹过很多次的钢琴曲,只要一段时间没练习就会变得生疏,为什么肌肉记不住怎么弹琴? 无论学骑车还是弹琴,都是在学习动作,这既是我们...

教与学 | 一群很好很好的小孩

若问你在文学世界里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大概是热门候选人。但这次我们想介绍的是:王悦微,一位现实中的小学语文老师。 小学是很多意义上的起点。第一封情书,第一篇作文,第一位挚友,都...

教与学 | 当一个哲学教授走到死亡的路口

2024年8月3日,整夜大雨后的北京终于放晴,一场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朱锐的遗体告别仪式。8月1日,癌症晚期的朱锐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在走到死亡的路口前,这位哲学教授早有表态。“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

教与学 | 美国的阶层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种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充满创造性,培养出来的都是乔布斯那样的人物。也有更了解情况的人指出,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其实很差,如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个笑话,还是中国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