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导读0

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是由一本杂志及其主创人员引领的。展开贯穿其中的历史文本,中西古今的种种思想资源和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融汇冲突在一起。《狂人日记》中这样描绘:“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那是一个民众亟待启蒙的时代。

《新青年》的创刊,顺应时代潮流,又被潮流推动向前。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五四新文化人,抱着怀疑精神、开放心态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非常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困惑和追求,思想的、语言的、文体的、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引起全民的大讨论,进而开启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文化启蒙运动。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写到:“历史的线索,有断而复续的,历史的潮流,有隐而复显的。随着社会当前的使命、问题和困难的改变,久被遗忘的史迹每因其与现状的切合而复活于人们的心中。”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为何能吸引一代代人与之对话?或许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从来不是封闭的,它的意义直到今天仍在不断生发。

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或许可以用鲁迅小说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从来如此,就对吗?”百余年间,许许多多后来者,不断跟当时的思想学说、文化潮流等保持对话,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抉择与思考,他们在艰难求索中,走出了一条交织着思考与觉醒的道路。

本期视点,便是为新文化运动这样一段历史作注脚。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播种的时代,最后收获的,是我们这些后来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文化运动,从一本杂志开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