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所大学,为什么不在中国
作者: 祁与
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在什么时候诞生呢?是于1088年诞生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这所大学就是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
但丁、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他的校友。为什么出现在博洛尼亚,而不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两座城市罗马和巴黎;也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富饶的两座城市:中国北宋的开封或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是一座欧洲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呢。
今天的中国人凡是知道这个城市,大多是因为它是法拉利,兰博基尼汽车企业所在地吧,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博洛尼亚大学。
自由城邦
在1088年,博洛尼亚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但是它非常的独立,是一个典型的自由城邦。
博洛尼亚虽然在名义上属于东罗马帝国,但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却并不能直接干预它的任何事物。自由城邦的意思,就是由市民通过选举制度自主管理城市,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
而这个城市更像是一个公司,要依靠许多的规章制度,并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家族和个人。市民相当于员工,执政官相当于董事长,那些影响力较大的商人和社会精英作为股东。然后有一部分被选为代表成立议会,议会就相当于董事会,博洛尼亚就是这样的城市。
文艺复兴
博洛尼亚大学的诞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偶然的,一个是必然的。
先说偶然的,那就是文艺复兴的发生。谁没想到欧洲消失好几百年的古希腊、古罗马经典著作又重新出现了,也没有想到会因此掀起人文主义的思潮,所以文艺复兴的发生完全是一场意外。
我们都说古希腊是西方的灵魂,古罗马是西方的血肉。但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衰亡后,文明曾经失传。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经典著作都找不到了,古典文明从此在欧洲大地上至少消亡了好几百年。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保留西方文明火种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商人早已将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字。于是他们又将这些古典文明进行回传,这个文明回传的过程就是文艺复兴。
可以说没有文艺复兴的出现,欧洲就是一潭死水。当这些人重新读到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著作之后,变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河。
文艺复兴之路从某方面说也是一条商路,和中国的丝绸之路非常相似,连接丝绸之路的,至少是数百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在唐朝时,有3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和中国通商。也就是说丝绸之路上至少有300多个连接点。这些连接点就像是敦煌这样城市,从中国长安一直通向古罗马,文艺复兴之路也有这样的连接点。
像博洛尼亚这样的自由城邦,正是这条路线上的一个的小据点,然后通过这些小据点,扩散到整个欧洲。
如果没有商人的介入,很难想象文艺复兴在欧洲,能够获得成功。就好比佛教从丝绸之路上传到中国,没有商人的帮助,佛教不可能在中国开花结果。
佛教进入中国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寺庙呢,这寺庙大多都是出自于商人的集资捐建,即使作为僧人修行之所,也担当了商人的驿站。
大学的诞生
当人文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席卷整个欧洲以后,个性的解放就自然而然。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带来思想启蒙和宗教改革呢?
是因为回传到欧洲的,不是只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还有阿拉伯人的科学技术,还包括中国人的活字印刷术。
科学多一点,蒙昧就少一点,蒙昧越少,理性就越多,个性就越自由。个性自由的人,相信人性、人权一定比相信神性,神权的人多得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世界的创造者是人,不是神。
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于是宗教改革就出现了,思想启蒙也出现了,这之后大学的出现也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是什么呢,东风就是城市商人行会的出现,他们正是现代大学的创建者。在人文主义思潮之下,人人都需要个性化的学习,而学习欲望最强烈的人群,恐怕没有谁可以超过商人。
商人最害怕的就是保守,最重视人的价值,最相信聪明才智,所以最需要创造性,也最希望有所作为。
在博洛尼亚这样的城市里,商业行会自发组织的学习社团,开始大量出现。这现象并不奇怪,其实也是来自于古希腊传统:雅典学院、柏拉图学院和缪斯宫,也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学习社团,与博洛尼亚有点相似。
为什么行会要这么热心的组织学习社团呢?首先他们需要学习法学知识。因为在商业过程当中,纠纷很常见,所以法律知识是刚需。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是现代大学出现的第一个专业,第一个教授民法的大学正是博洛尼亚大学。
商人既需要学习法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需要在遇到麻烦时,找到专业的人士帮他们打赢诉讼官司。于是博洛尼亚的行会想尽办法,把最好的学者邀请到城市,研究古老的罗马法和当下的法律条文。
久而久之,博洛尼亚行会采取了众筹的方式募集一笔资金,聘请那些掌握各种知识的学者在一个固定的校园常年进行集中授课。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这些人还选举出一个学生委员会,决定教学上的重大事务。
不仅如此,学生委员会还对老师的课程大纲和教学体系有要求,如果老师教不好,可能还有处罚,这个就带来了职业教师的出现,自由学者变成了职业老师,这个事件就发生在1088年,这就是博洛尼亚大学出现诞生的经过。
东西方差别
为什么大学的英文是university,就是源自于行会的英文。从这个单词可以看出,行会就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的起源,是大学诞生最后一个必要因素。
行会在中国和欧洲的出现都非常早,城市里有那么多商人。完全靠政府管理肯定不现实,行会就是民间商人的自治组织,做的是政府做不到也不想做的事情。
那么你可能会问,既然中国自古就有那么多的行会,为什么就没有诞生一所大学呢,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个,中国没有自由城市出现,商人既没有制度保护,也没有参与到顶层设计、制定制度的权利,所以东西方的行会没有可比性。
第二个,中国人的教育早就被官方承包了。这上面有太学,中间有书院,民间有私塾,行会根本就插不上手。
先仔细说第一个原因,中国人的行会和西方的行会,看似一样,其实地位不同,本质也不同。
西方自治城市,完全靠商人管理一个城市,所以行会分得特别细。比如买卖大米的有大米行会;交易织布的有布匹行会;打铁烧焊的有铸造行会;从羊毛供应到纺织有羊毛行会。
知名画家达芬奇,就加入了佛罗伦萨一个画家的行会,几乎所有的商人和工匠的背后,都有一个行会。
中国人的行会,虽然也是商人的自制组织,但是本质上依然是官方的代理人,替政府在管理商人。中国人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就是行会。比如唐朝的长安城,东市和西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全长安城总共是440个行会。要管理8万多家店铺,440个行会完全要听从政府的指派,甚至要帮着政府敲诈商人。
白居易写的卖炭翁就发生在长安城,描述的就是政府敲诈一个商人的故事,这样的行会,几乎贯穿了中国所有的时期。
在香港电影黄飞鸿中,经常出现的背景就是广州十三行,十三行就是行会组织。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政府给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的白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十三行的商人出的。当政府敲诈完十三行之后,也代表着中国两千多年帝制时代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行会组织,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再说中国行会没有诞生现在大学的第二个原因,中国人的教育早就被官方承包了。
首先中国的教育从西汉开始,教育就是政治挂帅。隋朝有了科举制以后,政府规定了从民间私塾到国家太学的学术取向和价值标准。你读什么书,读得好不好都是政府说的算,一个读书人要想当官,只有科举一条路。
更糟糕的是中国的教科书,皇帝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同样是学老子、孔子,各朝各代的教科书版本都不一样。皇帝可以仅凭个人喜恶,随意改动四书五经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古典名著,会有那么多的版本的一个原因。唯一的区别就是皇帝水平高一点,可能改的稍微好看一点。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几乎是一个白丁,连批奏章都是病句连篇。但他读了孟子之后,还是令人删掉了书中名为贵涉及亲知,居翁为卿等85条内容。朱元璋的儿子永乐皇帝,朱棣编撰永乐大典时变本加厉,几乎将两千年以来的所有经典名著,都进行了阉割,最后确定一个官方承认的读本,以此作为科举考试的范围。
紧接着清朝的乾隆皇帝,把永德皇帝作为榜样,在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全国三千多个种类的六七万卷书籍,几乎跟收录到四库全书的总数相等。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把全中国一半以上的书籍,全部都交回来,所以今天再也看不到。
这个事件的危害,其实远比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多了。
1088年文艺复兴,催生的第一个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出现,全社会掀起学习热潮。人们千方百计的寻求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经典名著。
而此时的中国却恰恰相反,政府绞尽脑汁的在想着如何篡改老子、孔子,消除历史的记忆,也算计着如何敲诈民间的财富。
当西方重要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却以国家的名义发动反制和愚民的运动,实在令人唏嘘。
如果现在大学不诞生在欧洲,还有可能诞生在什么地方呢,我想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结语
公元158年,年轻的博洛尼亚大学已经声名鹊起。东罗马帝国皇帝费德里科一世,为了保护这所大学的独立性,特别颁布了一道法令规定了大学不受任何权利干预,也不隶属于任何的政府机构,只作为独立的研究机构存在。
从此,大学成为与政府平等的社会组织。
一个大学的校长可以和国王平起平坐,享有崇高的社会威望。正因为有着独立精神,大学就越来越维护学术自由,学生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成为一个像自由城邦一样的独立王国。
这是当年孔子开办私塾,初期在岳麓书院讲学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当年博洛尼亚大学为了学生利益和市政府、行会市民争取权益,甚至大打出手。比如老师们为了争取学生的住宿、膳食、交通上的优惠政策,和政府讨价还价。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师生们不止一次的集体出走。
有一次,有一群学生们和市民发生纠纷,还被市民痛打一顿,由于学校向政府抗争无果,就引发了师生们的集体出走。这些师生跑到了英国的牛津,于是成为了牛津大学诞生的开始。再后来类似的集体出走又接连重演,一批的师生又跑去了剑桥,然后诞生了剑桥大学。
就是这些动不动就集体出走的故事,一步步走出了西方世界的自由之路,从此自由人和自由思想,散布在欧洲各个角落。所以布鲁诺为了思想的自由,宁愿被教皇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布鲁诺要捍卫的是自由,也是博洛尼亚大学校友哥白尼的学术。
正是在这一个高歌自由的年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呢?
王安石正在推行变法,放弃制度的创新,用前所未有的高压手段,一步步加紧对民间财富的经济管控。紧接着,中国又兴起程朱理学的文化运动,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只不过是把中国从此推向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此时的中国,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说的:自北宋以后700多年,中国人的保守性格,或许就与此有关吧。
阿汤哥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