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根:琴弓奏响匠心传奇
作者: 皓衍很多人都知道苏州渭塘盛产珍珠,但鲜有人知晓,这里亦被誉为“琴弓之乡”。渭塘聚集了超过千名琴弓制作工匠,他们倾注心血打造的琴弓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导份额,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苏州民间工艺大师、琴弓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龙根在琴弓制作领域成就卓著,曾八次荣获世界琴弓制作大奖。此外,他还成功拓展了小提琴全产业链,为当地琴弓产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破茧,逐梦沪上
1992年是陈龙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此前,他已在木匠行业深耕十年。新生命的降临为家庭带来了喜悦,可建房的沉重债务,也让家庭经济压力剧增。但陈龙根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生活的渴望,他毅然决定离开乡镇乐器厂,自费前往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提琴制作班进修。
陈龙根带着家中仅有的2000元积蓄踏上求学路。求学期间,为减轻家庭负担,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制作室钻研琴弓制作。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刻苦努力,陈龙根仅用一年时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在校期间,他制作的四把琴成功售出,获得6000元收入,相当于他之前一年的工资。陈龙根笑称这笔钱是自己学艺后的“第一桶金”,它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更给了陈龙根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动力。
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陈龙根总是轻描淡写。但只有他自己清楚,那些默默付出的日夜,为他日后在琴弓制作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磨砺,技惊世界
1995年,学成归来的陈龙根与友人合作,创办了渭塘琴弓厂。创业初期,挑战接踵而至。一次,一位台湾商人来订购琴弓,验货时,商人拍了拍陈龙根的肩膀说:“你还年轻,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说完便离开。这番话深深刺痛了陈龙根,也点燃了他内心的斗志,他立志要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陈龙根向世界级琴弓大师葛树声求教,葛树声同意亲自指导。在葛树声的悉心指导下,陈龙根的技艺进步显著。他了解到,法国作为琴弓发源地,每年三四月之交,世界各地的琴弓制作大师都会齐聚巴黎展示作品,在那里不仅能欣赏到大师杰作,还能交流经验。为拓宽视野,陈龙根咬牙买了出国机票,前往巴黎。这次参展让他大开眼界,与世界级大师的交流,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他将所学与实践结合,逐渐掌握制作工艺的精髓,琴弓制作技艺稳步提升。
随着技艺日益精湛,陈龙根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屡获佳绩:大、中提琴琴弓工艺优秀奖,大、小提琴琴弓银奖等奖项纷纷收入囊中。他向欧美国家展示了“渭塘制造”琴弓的独特魅力,过硬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作品为他赢得大量订单。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预订一把他制作的琴弓。2012年,陈龙根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称号,这是对他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
陈龙根最初学习制作小提琴,始终牢记制作一把卓越小提琴的梦想。在小提琴制作中,油漆工序至关重要。他曾打比方说:“琴身质量哪怕有80分,要是涂上劣质油漆,成品也不合格,但优质油漆能提升提琴整体品质。”可每个提琴制造商都把油漆秘方当作商业机密,绝不外传。陈龙根花了十三年研发油漆配方,2014年夏天终于研制成功。这一突破,标志着他从琴弓制作拓展到小提琴制作领域。2016年,他制作出第一把“陈氏提琴”,曾经的三人小作坊渭塘琴弓厂发展成拥有七十多名员工的闻乐乐器厂。
传承,匠心永续
技艺精湛、成就斐然的陈龙根,开始思考如何传承这门技艺和匠心精神。一把琴弓的诞生,要历经选材、开料、烤弯、修头、打磨、上漆、调音等一百多道工序,其中仅约十分之一的工作量能借助机械,其余大多靠手工完成,这对制作者的匠心要求极高。
陈龙根常对徒弟们强调,选材是制作琴弓的关键。小提琴琴弓不仅要有良好弹性,比重也有严格要求,一般为60克到62克,且较为纤细,制作时要综合考虑平衡点、比重、粗细分布、弧度、应力等因素。弓毛受天气影响大,制作时需根据空气湿度调整松紧,确保琴弓性能,让演奏家能尽情发挥技巧。
在陈龙根的教导下,众多弟子成绩优异:两位弟子获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工艺优秀奖,一位弟子斩获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提琴琴弓金奖。陈龙根的儿子陈梦清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走上琴弓制作之路。
陈梦清曾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向往外面的世界。2004年,他前往新西兰攻读汽车工程专业,回国后先后涉足餐饮业和房地产行业。但他发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忙碌中,自己变得浮躁,而琴弓制作所需的专注与沉淀深深吸引着他。2019年,陈梦清在马耳他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中提琴琴弓金奖,这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肯定,更坚定了他传承父亲“衣钵”的决心。
如今,陈梦清已成为父亲的“最佳拍档”。他精通外语和中文,熟练掌握小提琴及琴弓制作技艺,出国采购原材料、对接国外客户等工作都由他负责。“今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准备把公司交给儿子,现在他已经能扛起公司和这门技艺传承的重担了。”陈龙根欣慰地说。
陈龙根在琴弓制作领域,用一生的坚守与热爱,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匠心传奇。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