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剑和他的三百个孩子

作者: 李占梅

一个靠跑步改变命运的乡村少年,却用双脚为三百多个孩子跑出了人生赛道。从被乡亲们托举出大山的大学生,到倾家荡产收养问题少年的“中国好爸爸”——柏剑用三十年时间,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跑出人生方向

柏剑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哥哥姐姐相继辍学,每天上山刨中药捉蝎子,只为支撑他的学业。

学校离家十多里地,柏剑每天跑着上下学。小学起,柏剑就爱上了跑步。初中时,学校举行运动会,柏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取得了1500米比赛冠军。之后,他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仅数次囊括学校运动会长短跑的各项冠军,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乡镇、区县举行的比赛,成绩从没让老师失望过。

不过,班主任有些惆怅,虽然柏剑的文化课成绩在那一届孩子中领先,但底子薄,要想考入重点高中依然很难。怎么办?分析利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柏剑说:“练好你的飞毛腿,依靠你的体育特长走出大山。”

老师的良苦用心像一道光,照亮了柏剑努力的方向。春雨夏花,秋风冬雪,就连操场上的萤火虫都见证了他日日坚持跑步的身影。终于,1993年,柏剑以优异的成绩被锦州师范专科学院录取。

过去的苦和累,这一刻都成了一家人幸福的铺垫。父亲提前杀了年猪,请全村人吃饭。昏暗的灯光下,他再次骄傲地拿出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细看才发现还得交一千多元的军训费、住宿费等。一千多元对于柏剑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得知消息的乡亲开始自发捐款,那个被当作捐款箱的簸箕里,分币都有。带着沉甸甸的深情厚望,柏剑踏上了大学的行程。

为了不再给父母增添负担,柏剑在学校门口开了个小吃部,每天来吃饭的人络绎不绝。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掌勺,又招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帮忙,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免费吃饭。

跑出善良责任

1995年,师专毕业的柏剑被分配到鞍山二中,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没多久,一位班主任向柏剑求助,在他执教的班级中,有个叫庞浩的孩子因家庭变故没人管,除了对体育课感点兴趣,其他的课是能逃则逃,希望柏剑能帮助庞浩早日回归课堂。

了解情况后,柏剑找到庞浩,让他搬到自己的单身宿舍,靠着自己每月193元的工资,开启了两人同吃同住的生活。忽然有一天,柏剑发现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千元不翼而飞,庞浩也没了踪影。他又气又急,三天后,终于在一个网吧找到了庞浩,此时的庞浩正在游戏厮杀中玩得不亦乐乎。柏剑准备送他回家,但离婚后各自成家的父母双双推脱,没办法,柏剑只得又把庞浩领回宿舍。

钱没了,两人只好馒头咸菜地对付一日三餐,加上体育课运动量过大,柏剑的嗓子发炎,咳嗽中带着血丝。沉默了两天的庞浩看在眼里,他哭着问柏剑:“老师,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在两人真诚的拥抱中,柏剑第一次觉得,作为老师,给予孩子的不应该仅仅是学识,还有爱心和责任。

那一年,柏剑22岁,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是那一年,他组建了一个一百多人的田径队。他希望他们像自己当年那样,通过特长改变命运。庞浩的改变引起了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到了柏剑身边。那些天,柏剑除了上课,每天还要带领孩子们训练,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就有些力不从心,经济的支出也让他举步维艰。得知消息的父母连夜从老家赶来,父亲劝他:“你这点工资,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支撑这些孩子的未来,早点娶妻生子,过好自己的一生就行了。”

童年往事再一次撞击柏剑的心灵,他看见崎岖的山路上自己不分寒暑秋冬奔跑的身影,想起高中的班主任,想起上大学那天背包里父老乡亲们沉甸甸的厚爱,他感到心里有了一些坚定的东西。他说:“如果放弃这些孩子,他们很有可能会流落街头,成为更大的问题少年。”

柏剑的坚持让父母有了留下来的理由,父亲给一家单位看大门补贴家用,母亲承担起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后来,母亲患病,姐姐又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来到柏剑身边,一起照顾孩子们。

跑出三百份未来

不久,学校改建,宿舍不能住了。柏剑只好带着孩子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房间里挤得满满的,柏剑不得不打起地铺。随着房租上涨,每半年就得换一次房子。后来,同事把一个68平方米的房子借给他才算稳定了几年。2011年,柏剑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公益马拉松俱乐部。

居无定所的日子里,柏剑对孩子们的训练丝毫没有放松。他知道接受高等教育能让孩子们走上社会时多一个选择的机会,但孩子们学习基础不好,只能拼体育。

凌晨四点的鞍山,夜色还未完全褪去,初露的曙光让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木在朦胧的亮光中仿佛披上了轻纱。冷清的街道上,柏剑每天带领孩子们长跑的脚步声总会踏醒黎明的梦。他们大手牵小手,小孩子跑不动了,大哥哥背起他继续奔跑。昏暗的路灯下,他们听见自己胸腔里打鼓的心跳声,他们累着、痛着、哭着,为了奔向未来的“笑着”。

宏伟是跟着妈妈捡破烂流浪到鞍山而进入柏剑的田径队的,严重营养不良的她柔弱得像只小猫。“我不让任何人在我面前跑。”凭着这股狠劲,她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800米短跑冠军,被清华、北大、西安交大三所大学争相录取。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她选择了免交学费的西安交大,毕业后执教于重庆理工大学。她把学生写给她的文章转给柏剑,说:“爸爸,我终于成了你。”

从1995年到2025年,从一个孩子到三百个孩子,柏剑带领他们奔跑的画面成了鞍山三十年来从未改变的风景线。三十年,柏剑带领的田径队先后培养了二十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百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五十多名大学生、十多名研究生、二十多名军人。三十年,体育成为柏剑带领孩子们看世界的“捷径”,也成为他给予孩子们飞越苦难的翅膀。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