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兔子”,不为终点的奔跑

作者: 二向箔

2025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马拉松赛事迎来“春季跑”,无锡、南通、扬州等地相继鸣枪,数万名跑者在赛道上挑战自我。这些跑者中,有一些被称为“天使兔子”(“兔子”指官方配速员)的人,他们奔跑时是选手,危急时是医生;他们不仅是赛道上的速度标杆,也是突发状况的“第一响应人”。

北京医师跑团就是一群这样的“天使兔子”。和普通跑者不同,“天使兔子”无暇欣赏沿途的风景,他们根据个人配速分布在各个赛段,包里带着急救用品,边跑边观察周围,如有异常,便随时停下脚步,开展专业救治。

医者仁心,不忘千里

“跑马”的医生们,有一个掷地有声的口号:“医者仁心,不忘千里。”北京医师跑团还有一首自己重新填词的“团歌”:“白衣脱下来,换上心爱的跑鞋……”听到这首“团歌”,跑团团长朱希山就好像回到了2015年。

朱希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医生,为了减肥开始跑步。众所周知,医生每天几乎是满负荷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朱希山只能选择每天晚上七八点跑上几公里。

在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后,朱希山发现,中国马拉松热潮初起,赛道意外频发,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除了能在医院发挥作用外,在赛道上也能惠及他人。于是,他在2015年11月发起成立了一个跑步的团体,名字叫“北京医师跑团”(简称“跑团”)。最初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主要来自北京市各大三甲医院的医师,90%以上具有半马以上的比赛经验。

朱希山希望跑团是医生工作之外的另一个精神家园。“一起跑完42公里和吃顿饭、聊聊天的感情是不同的。”为了吸引更多人,后来跑团组建了篮球队、歌舞队、学术群甚至相亲群等,有时跑步丈量北京各大医院的距离,有时讨论疑难杂症。朱希山记得,有一次同事遍寻一种罕见药未见结果,发在跑团群里求助,一个小时就找到了。他说:“我们不只一起跑步,很多医生也要找个平台互相扶持,提高八小时外的生活质量。”

随着马拉松热度攀升,也带来跑友间相互攀比之风,一些跑友为了追求更高的配速,经常会不顾身体健康拼命奔跑。这群在赛道上用荧光黄等显眼颜色标注的“医师跑者”,逐渐成为马拉松赛场上流动的医疗急救站。朱希山想告诉跑友:“跑步是为了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在生命面前,成绩微不足道。”

“天使兔子”的责任与荣耀

2016年那次大连马拉松,北京医师跑团的领队兼副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马明太遇到了突发状况。他和医师跑团的跑友王澍并肩而行,当跑到半程左右的时候,看到赛道边围了一圈人,他们判断,一定是有跑友出了问题。出于医生的本能,他们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一名跑者倒在地上,经初步观察判断,这位跑友有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但是没有意识,可能是天气太热导致昏倒。于是,他们马上为这位跑友降温。马明太和王澍在他身边守护着,直到救护车来了把伤者送上车,两人才重新跑回了赛道……他们施救的过程被跑友拍下来发到了网上,不仅让大众和办赛方看到了“医师跑者”的必要性,更成为医师跑团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如今,“医师跑者”出现在各种马拉松赛道,在“兔子”阵营中也出现了“天使兔子”。十年来,跑团从最初的数十名成员发展到了现在的一千三百多人,在全国180多场马拉松赛事中担任“天使兔子”的任务,出动超过1.8万余人次,直接获益的跑友超过8000余人次。

2025年3月举行的无锡马拉松,是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揭幕战,官方“兔子”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均需满足两个硬性条件:一是具备全程马拉松完赛经验,二是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并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这支特殊队伍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麻醉、骨科等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北京医师跑团的六名成员以专业素养与超凡实力,从数千名选拔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官方“兔子”团队。

来自跑团的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医生王龙就是“天使兔子”。军医出身的王龙曾经甚至“反感”跑步。十多年前,他在军医大学操场遇见一位晒得黢黑的阿姨,她每天独自跑圈,一跑就是一两个小时。后来他了解到,阿姨为给患肝病的儿子捐肝,希望通过跑步减掉重度脂肪肝。因为跑步,这位母亲有了救自己儿子的机会,这件事改变了王龙对跑步的“偏见”。直到他以三小时三十分钟完成首马的一刻,才真正爱上跑步。

作为“天使兔子”,王龙一般要在赛道最边上跑,用余光看整个赛道,对速度没有要求,但得做到安全。他时刻观察周围跑者的状态,一路都在提醒:“慢慢跑,别硬撑”“关注心跳和呼吸”。对于跑不动的选手,他绝不盲目鼓励,尤其要劝阻盲目冲刺。“我们在赛道上的敬畏之心与在手术室并无差别。”王龙说。

近几年,各行各业站到马拉松赛道上的人猛增,王龙注意到,随之攀升的还有猝死事件及伤病概率,“其实对心脏骤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争取时间,在4分钟内进行最大限度抢救,这就是我们在赛道上能做的。”“这些白衣卫士才是赛事最可靠的‘配速员’。”一位跑友的感言道出了参赛者的心声。

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对“天使兔子”而言,除了安全规范地完成赛道救援,还应该向组委会反馈安全隐患,帮助赛事完善保障体系。一段网络热传的赛事急救视频让朱希山看了很揪心:一名恢复意识的跑者不断挥手,施救者却仍在进行心肺按压,这种错误救助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赛道急救非常复杂,同样是昏迷,可能是心脏骤停,也可能是低血糖、中暑甚至过敏,不是千篇一律地都要进行心肺复苏,需要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朱希山呼吁,提高大众急救能力可以提升赛道的安全性,亦可作为“天使兔子”的辅助手段,但绝非安全保障的主流途径。

为了帮助更多的跑友科学安全地跑步,跑团先后出版了两本科普书:《你真的会跑步吗》《医师跑者的智慧》。后一本出版于2024年8月,书中没有晦涩术语,只有实用清单:如何判断运动过量?赛前有何饮食禁忌?甚至细化到过敏性鼻炎患者该怎么跑?朱希山说:“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回家。作为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最能体会到‘医者仁心’的含义。作为健康宣传和科普的使者,‘天使兔子’能够在两个赛道上为健康中国贡献双份力量而倍感荣光。”马拉松跑者的目标是终点线,而“天使兔子”的目标不在终点,也不以成绩为目标,而是一路陪跑,随时随地做好准备,与受伤、病患、意外交战,为跑友们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