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母女,创新与匠心的碰撞

作者: 玄火

步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陆小琴艺术馆,仿佛踏入古典意蕴与现代气息交融的世界。这里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陆小琴创作的纯手工核雕精品,也有苏州市非遗传承优青姚思颖设计的色彩明快的核雕配饰。这对母女在非遗传承的沃土上携手前行、共生共长,书写着关于坚守与创新的动人篇章。

艺术对话中的传承与突破

2011年夏末,12岁的姚思颖伏案苦读备战“小升初”。陆小琴注意到书包带在女儿肩头勒出的淡红色痕印。三日后,一枚名为《童年》的核雕悄然诞生——橄榄核被雕琢成短发少年背负夸张巨型书包的形象。这件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成为母女艺术对话的起点。如今,每当姚思颖在艺术馆接待客人,总会将其引至《童年》前,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童年,也是妈妈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姚思颖还会向客人展示母亲的工作桌。这张伴随陆小琴近三十年的雕刻桌,曾见证家庭作坊里的创作时光,如今又在艺术馆中延续着匠人精神。在姚思颖的记忆里,无数个深夜,工作室门缝中流出的暖光里,母亲伏案的剪影被灯光拉长,指节因长期握刀微微变形。“此外,核雕需裸眼运刀,对视力损伤极大。”那些深夜的剪影,让她深刻理解了“匠人”二字的分量。

江南盛夏的傍晚,天幕常被“火烧云”染成熔金,泼洒在太湖浩渺的波光之上。受此启发,陆小琴将光源引入核雕,在“破核法”基础上,将局部核壁打薄,让光线穿透琥珀色的核壁。一枚承载天地壮美的《太湖霞光》就此诞生。陆小琴的“光影核雕”由此获得专利,成为苏州民间工艺首个省级科研项目。

母亲的创新精神深刻影响着姚思颖的成长之路:在江苏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期间,她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毕业后远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文化遗产硕士,其论文以生产性保护视角下的核雕产业调研为选题;硕士毕业后,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工作一年。最终,她选择回归核雕领域,“核雕文创市场仍是空白领域,我愿在此开拓。”

文创探索中的代际对话

“我想让核雕从‘文人雅玩’变为‘可佩戴的文化符号’。”文创开发意味着未知风险,姚思颖的决定让陆小琴纠结。

姚思颖用实际行动说服了母亲。她设计的首款文创产品“龙行龘龘”将传统龙纹解构为流动线条,实体核雕跃入数字领域,与工商银行合作上线即售罄20万份,让陆小琴真切感受到年轻市场的蓬勃潜力。

陆小琴发现女儿的作品还承载着深厚的社会价值。在苏州“慧湖青创”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中,姚思颖设计的“仰啸沧浪”与“织锦杏运”配饰系列一举夺魁。这些饰品深植江南文脉,采撷沧浪亭花窗、江南织造署千年银杏等意象,于方寸橄榄核间重构江南风骨,彰显“以物载道”的文化精髓。“这套作品是对母亲《十全风韵》的深情致敬。”此前,陆小琴的《十全风韵》曾在第十三届苏州文博会上大放异彩。两代匠人的匠心传承,如同跨越时空的击掌相鸣。

母女联袂之作《何以江南》将这场对话推向高潮。姚思颖以青春视角构图,陆小琴以精湛刀工落凿,作品融镂空雕与光影技术于方寸,园林、昆曲、评弹、太湖等江南意象翩然共舞,连获“江苏省文艺大奖·民间文艺奖”“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金鼎奖”。

然而,陆小琴从不当面表扬女儿。“但每当有客人来艺术馆,她总会特意将客人引至我的创作区,自豪溢于言表地告诉客人‘这是我女儿的作品’。”姚思颖笑道。

传承版图的拓展与创新

目前,姚思颖在陆小琴核雕艺术馆主管文创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全流程工作。她创立了完全自负盈亏的品牌“禾核HOHé”。“这为我们赢得了充分的发展自由度。”姚思颖解释道,此举既是母亲赋予的成长空间,亦是为文创争取独立发展机遇,“我们要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编码文化基因,讲述既新颖又动人的品牌故事。”

“禾核HOHé”系列文创推向市场后广受好评。2024年苏州冬季创意市集中,“非遗福袋”就备受追捧:内含陆小琴监制的迷你核雕挂件与姚思颖设计的可定制绳编手链,50~200元的亲民定价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另有一款搭配琉璃珠的手链同样大受欢迎。六棱橄榄核暗合道家‘六六大顺’的吉兆,绳编纹样灵感源自苏州园林花窗,独特的‘东方美学’是产品获得00后游客认可的关键。”

在非遗传承上,母女俩走出了不同的路径。作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陆小琴积极传帮带,培养了百名位青年传承人,持续扩大传承非遗文化与精神的“朋友圈”。在艺术馆里,十多名当地妇女围坐雕刻。52岁的周阿姨捏着刚完成的“平安扣”核雕说:“以前打零工,现在每月能挣3000元,女儿学费有着落了。”陆小琴成立吴中区第一批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当地妇女找到新生计。

姚思颖则与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深度合作,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吸引大学生研习核雕技艺。“非遗+高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近期,姚思颖将艺术馆二、三楼辟为非遗研学空间。“目前正着力构建研学课程体系,期待通过系统化项目吸引学生走进艺术馆,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方寸之间,传统与现代不再割裂,恰似橄榄核浑然天成的两面:一面是深耕三十载的刀锋哲学,一面是破壳而出的星辰大海。当传统的橄榄核在时光里裂开缝隙,透入的不仅是创新的光,更是非遗传承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永远在破壳的生命。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文心

上一篇: 给国宝打光
下一篇: 做你球杆顶上的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