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夫妇养出“中国小孩”

作者: 袖枕青禾

文化可以打破国界,跨越血脉,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恣意生长。而爱,是培育它最好的土壤。

2024年12月23日,“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配音秀中国赛区决赛暨颁奖仪式在浙江衢州举行。俄罗斯小男孩萨沙获得全球第二的好成绩,刷爆网络。一边是网友的疯狂点赞,一边是妈妈维多利亚发起了愁。

汉语比赛获奖是好事,但儿子的英语只考了28分,对于母语俄语更是一知半解,老母亲百感交集。

这段视频把网友们看乐了,看来老母亲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的高度统一。

维多利亚和丈夫瓦季姆是一对来自俄罗斯的学霸夫妇。维多利亚既是英文翻译,也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曾和吴奇隆一起演过戏。瓦季姆不仅会5国语言,还曾在央视的俄语频道主持过武术节目。

热爱中国文化的夫妻俩,不仅完全融入中国生活,也让自己的一对儿女,变成了真正的“中国小孩”。

异国他乡,喜结良缘

说起萨沙这次在汉语比赛中获奖,维多利亚夫妇喜不自禁。他们知道儿子的中文不错,萨沙赛前也曾自信地说:“有信心拿到第三名。”没想到赛场上,萨沙发挥超常,不仅能熟练地用中文给动画配音,还对各种有关中国俚语、文化习俗的问题对答如流。如此优秀的表现,让萨沙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

其实,萨沙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源于他的父母。

妈妈维多利亚,在童年时期就喜欢上了中文,上学期间,持续进行大量的中文练习,进入大学读英文专业的同时,还在继续学习中文。

2009年,维多利亚离开故乡,前往北京语言大学深造。踏上中国的土地,维多利亚被车窗外的风景、建筑深深吸引,也对中国有了书本以外的了解。中国的一切让她大开眼界,流连忘返。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北京,她遇到了爱人瓦季姆。

在一次聚会中,21岁的维多利亚舞姿优美大方,令瓦季姆一见倾心,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和优秀的维多利亚相比,比她大1岁的瓦季姆毫不逊色。大学毕业后,热爱中国文化的瓦季姆来到北京发展,凭借语言天赋和武术特长,应聘到中央广播电视台CGTN俄语频道担任武术栏目的主持人。

两个优秀的俄罗斯年轻人,在异国他乡开启了一段美好的恋情。令维多利亚感到惊喜的是,在中国她还圆了自己的演员梦。

2012年,电视剧《寒冬》剧组开始选拔演员。长相靓丽、熟练掌握双语的维多利亚,成了剧中美丽聪慧、智勇双全的苏联情报员萨拉丽娃的不二人选。

剧中,在萨拉丽娃的掩护下,地下党员邓子华(吴奇隆饰)一次次化险为夷,获得日军军事要塞的重要图纸。

拍摄时正值寒冬腊月,条件特别艰苦。维多利亚早上6点就要开始化妆,拍到深夜甚至凌晨,都是常有的事儿。21天高强度的拍摄,不仅没有吓退维多利亚,反而让她心中的演员梦越来越清晰,演艺事业更是稳步起飞。

然而,与瓦季姆相恋牵手后,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维多利亚的面前,让她左右为难……

迁居北京,再次起航

维多利亚虽然很喜欢中国,但她还是想回俄罗斯发展。而酷爱中国文化的瓦季姆却坚持留在北京,他认为只要两人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最终,对中国的喜爱占了上风,维多利亚选择留在中国生活。

婚后,一儿一女先后在北京出生。在孩子还没有接受系统教育前,维多利亚和瓦季姆曾美美地想,凭着两个人的学霸体质,一定能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但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发现一切出乎预料。

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和生活里的点滴,维多利亚夫妇从2019年3月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家人生活细节的短视频。夫妻俩和一双儿女的日常互动逗趣,成了广大网友的快乐源泉。

不久,网友们就惊奇地发现,两个孩子不仅没有继承父母的语言天赋,甚至长成了正宗的“中国小孩”。

首先是儿子萨沙,想让他学习俄语和英语时,他的反应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某次英语考试后,萨沙对爸爸妈妈说:“我考了第一名。”老爸立即一脸骄傲地去参加家长会,进了教室才得知儿子的英语成绩是28分,是倒数第一名。

维多利亚夫妇不信邪,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一起辅导儿子学英文。当瓦季姆用标准的英语读出“Cow”时,萨沙却写下了标准的拼音“Kao”。原来,萨沙实在记不住英文发音,就在英语单词上标满拼音。维多利亚忍无可忍,换自己上场,可没教3分钟,她便崩溃下场。

两个极具语言天赋的父母,一次次被儿子“气晕”。但只要放弃补习外语,萨沙立刻眉开眼笑,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热衷于用东北话喊麦。“东北的山,东北的河,东北的铁锅炖大鹅……”这类中文rap,萨沙说得十分顺溜。

2024年初,夫妻俩带着孩子们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玩时,还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萨沙玩得太开心,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当维多利亚跑到广播台用俄语寻人时,萨沙完全没反应。维多利亚反应过来,急中生智,赶紧切换中文呼喊“萨沙”。

果然,萨沙很快找过来了,并小声吐槽:“还真是我妈。”语调里,满满的东北味儿。

苦乐参半,原是生活

眼见教不会儿子,女儿丽萨就成了夫妻俩新的希望。没承想,妹妹和哥哥一样不喜欢“外国话”。兄妹俩对中国文化却是无师自通。他们不仅中文说得好,还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就连白馒头与诸葛亮的智慧息息相关等冷知识,也十分了解。

其实,两个孩子喜欢中国文化,和维多利亚夫妇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一家人在中国生活多年,在春节时,他们会穿起喜庆的中国红马褂过年。中国人熟悉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向父母拜年、说吉祥话、要压岁钱等,一家人也是一个环节都不会落下。

为了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曾经读过《红楼梦》的维多利亚,带着一家人参观了位于廊坊的《红楼梦》戏剧幻城。

两天一夜的沉浸式体验,让两个孩子大开眼界,他们从一个个红楼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文化越发痴迷。

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去哈尔滨旅行时,夫妻俩特意带着两个孩子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参观。

参观后,他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七三一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让萨沙十分愤怒,他激动地说:“他们真是太坏了!”

维多利亚明白,这个在中国长大的俄罗斯小孩,早已跨越了国籍和血缘,情感和中国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相通、相融。

等萨沙的情绪平复后,维多利亚和他一起翻阅史料,带他了解那段残酷的历史,告诉他,要将心中的仇恨化成对和平的珍视,让过往的伤痛成为守护未来安宁的力量。

一家人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久,就越融入中国。他们不会错过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常提前做好攻略,去各种“网红景点”打卡游玩。萨沙喜欢中国功夫,爱看成龙的电影,夫妻俩就带着他去“追星”。

对于一双儿女长成“中国小孩”这件事儿,夫妻俩戏谑之余,都带着满满的骄傲。正如网友感叹:一颗外国种子,却长成了正宗的中国秧苗。

也许,早在维多利亚夫妇决定留在中国的那一刻起,他们一家人就和中国有了剪不断的缘分。而这份缘分,在历经时间的沉淀后,必定越来越醇厚。

转眼间,一家人在中国生活了15年,他们不仅融入了中国,更是从骨子里爱上了中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中国人。虽然他们的生活中,也有普通人的小烦恼,可他们用“嬉笑怒骂”“有情有爱”的方式热烈地生活着。

感谢他们,让我们看到文化可以打破国界,跨越血脉,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恣意生长。而爱,是培育它最好的土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