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闯横店:妈妈的煎饼助燃光影梦

作者: 禅雪

从默默无闻的群演,到掌控大局的制片主任;从没有台词的龙套,到热播剧《凤凌天下》《爱上霸道女总裁》《太平年》的主创之一,山东小伙李保龙,用他的打拼,诠释着当代青年追梦的内涵。

鲜为人知的是,几年前,怀揣着明星梦的李保龙,瞒着父母辞去辅警职务,赤手空拳前往横店打拼。当逼仄的现实让他遍体鳞伤时,是那一张张散发着清香的煎饼,带着母爱的温度,给予了他在泥泞中继续前行的力量……

跳出舒适圈寻梦横店

2020年深秋,开往浙江的高铁风驰电掣,李保龙盯着手机屏幕上母亲的对话框,指尖悬在发送键上迟迟不敢落下。

窗外的风景飞驰而过,正如李保龙忐忑不安的心绪,他一咬牙按下发送键:“妈,我……我把工作辞了。您知道,我一直想做一个像王宝强那样的好演员,我要到横店寻梦。”

很快,手机屏幕亮起,母亲的回复如冰锥般刺来:“好好的工作不要,非去当什么戏子!你让我和孙女以后怎么抬头做人?”李保龙苦笑一声,索性将手机关机了……

1990年夏,李保龙出生在山东省成武县一个普通农家。黄土地上,父母终日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里,年少的李保龙暗暗发誓:一定要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李保龙16岁那年的深秋,村里征兵,他告诉爸妈自己想当兵。母亲张桂兰想起他从小就爱看军旅片,总把木棍当枪在田埂上冲锋,遂答应下来:“行,去了好好干!”

初到军营,李保龙就展现出惊人的毅力。新兵训练场上,别人跑一趟,他跑三趟;器械训练时,双手磨破了皮,鲜血染红了杠把,他却咬着牙继续坚持。

2007年,在部队教导队时,李保龙有幸见到了前来教导队慰问的王宝强。那时的王宝强,凭借《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角色红遍大江南北。看着舞台上那个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身影,李保龙心中那颗关于表演的种子,悄然发芽。“原来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也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啊。”这个念头,从此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从那以后,李保龙的军旅生活里多了一份隐秘的坚持。训练间隙,他会观察战友们不同的神态——新兵想家时低头抿嘴的模样,老兵完成高难度动作后舒展的眉头,都被他悄悄记在心里。

2009年,李保龙光荣入党,还被提拔为班长。得知消息的张桂兰,连夜给李保龙写了一封家书:“儿子,好好在部队磨炼,妈等你风光回来,做你最爱吃的煎饼。”李保龙立刻提笔回信:“妈,以前许三多能带着全班修路,我也一定能闯出名堂。”

退伍后的李保龙,先后在菏泽的法院、公安局工作,后来成为交警大队的一名辅警。穿上制服的那天,张桂兰特意蒸了满满一锅白面馒头,逢人就说:“我儿子吃上公家饭了!”

在母亲的操持下,李保龙成家立业,小孙女的出生让这个农家小院充满欢声笑语。

然而,李保龙和妻子由于感情不和,经常争吵,女儿刚满周岁时,两个人就分道扬镳。

婚姻的变故让李保龙措手不及。看着母亲日夜操劳,原本挺直的脊背渐渐佝偻,他满心愧疚。但心中那份对影视的热爱,却从未熄灭。

于是,在2020年的这个深秋,李保龙瞒着父母辞去警职,坐上了前往横店的高铁。母亲的回复在意料之中,李保龙心想,只有尽快做出一点成绩,才能向她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母爱牌”煎饼铺就前行的路

当赤手空拳的李保龙来到横店后,这才发现,自己除了一腔热血之外,啥也没有——没资源,没背景,没系统学习过表演……

自以为长得较帅的李保龙,一家一家剧组去试。然而,他没等到梦想中的“伯乐”,倒是受了不少白眼:“你这模样倒也周正,只是在帅哥美女如云的横店,未免太普通了一点。”

碰了无数次钉子后,眼看自己所带的生活费一天天变少,只出不进的日子让人心里发慌。

李保龙决定从群演做起。这天,他被一个古装戏剧组选中,扮演一名普通士兵,没有台词。“行,有活儿干就行。”李保龙心想。谁知,导演刚说开始,李保龙就被“敌方”的人刺中,“倒地而亡”。前期化妆用了几个小时,真正上场却只有几秒钟!收工后,李保龙到财务结账,拿到了当天的全部酬劳:110元。

为了省钱,李保龙与其他前来寻梦的伙伴们挤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用白开水泡方便面。

那天,李保龙正啃馒头,视频电话响了。一看,是母亲打来的。李保龙来不及转移位置,只好硬着头皮摁下接听键。“儿子,你吃的啥呢?就啃这干馒头?”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哽咽了。李保龙笑着说:“临时对付一下而已,回头还要和剧组的兄弟们一起喝酒、撸串呢。”

放下电话,母亲的信息又来了:“儿子,你给我一个地址,妈给你寄点煎饼过来。”

三天后,李保龙真的收到了母亲从山东快递过来的煎饼。吃着那带有母爱温度的煎饼,李保龙的眼眶湿润了。

终于,李保龙等来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但需要自己花2000元买套西装。无奈,李保龙拨通了二姐的电话:“二姐……那个……你借我2000元,我买套衣服,回头我再还给你。”

二姐将钱转给李保龙的同时,将弟弟的窘境告诉了母亲。母亲心疼又生气,默默给他寄来生活费,同时写了封信给他。在信中,张桂兰写道:“实在嫌自己长得普通,咱就化化妆。你宝强哥演农民时,脸上抹得比咱下地的人还脏,演老板时换上西装,立马像模像样。戏服一穿、妆一化,谁看你长啥样?人家看的是你演的人有没有魂儿。如果实在累了,撑不住了,你就回家,妈给你做炸酱面、烙煎饼。”

李保龙没想到,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母亲,对表演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他对母亲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了西装的加持,李保龙感觉自己比以前更上镜了,正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其间,李保龙还与几个朋友合伙,在四川省成都市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一起车祸让他的事业再次折戟。

那是一起追尾连环车祸,交警判定李保龙负全责。不幸的是,李保龙上一年度的车险刚刚到期,他因事务繁忙,尚未续保。

十几万的赔偿款像一座大山,压得李保龙喘不过气来。走投无路之际,他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传来张桂兰沙哑的声音:“你别急,妈来想办法。”

不久,李保龙收到了母亲凑来的钱。后来他才知道,母亲不仅挨家挨户借钱,还卖掉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嫁妆首饰。看着银行卡上那醒目的转账数字,李保龙泣不成声。

母子情深成就光影梦想

在成都创业失败后,李保龙再次回到了横店。这一次,他不再好高骛远一心当明星。他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这几年在影视圈的打拼经历,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一名出镜的演员。但横店仍是承载他影视梦想的地方,他想结合自己的长处,选择从场务做起。

有了前两年积累的经验,加上能够吃苦,李保龙渐渐成为各处剧组抢手的“场务小哥”。

转机来了!

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刚刚忙完一个剧组的活儿,没带雨伞的李保龙浑身湿透地躲在一个屋檐下。就在此时,一帮人从这里路过,其中一人扭头看了看李保龙,觉得这小伙子挺眼熟,遂停下来和他聊了几句。

此人是横店里做场务的一位大哥,有资源有实力。他看中了李保龙的吃苦与执着。在场务大哥的引荐下,李保龙被带进剧组幕后,从场务勤杂工摇身变为剧组“编内”人员。

李保龙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他每天玩命似的奔走在剧组的每个角落。夏季高温下,李保龙扛着几十斤的设备穿梭在片场,汗水浸透衣衫又被晒干;寒冬深夜,他裹着褪色的军大衣守着灯光,困了就用冷水浇脸。

每当累得快要虚脱的时候,李保龙就会拿出手机,从相册里翻出母亲和女儿的照片,从她们身上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态度,李保龙在横店站稳了脚跟。他认识的总制片人和导演越来越多,从普通场务一步步升为掌控大局的制片主任。

此时的李保龙,不仅要带队管统筹,还要负责演员们的吃喝拉撒、道具车辆。最忙的时候,他所在的剧组一个月要拍三部戏,连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保龙浇灌多年的梦想之花,终于迎来了盛开的季节。他作为主创之一参与制作的《凤凌天下》《爱上霸道女总裁》《太平年》等短剧,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在横店影视城,李保龙主任的名字也逐渐为众多业内人士所熟知。

2023年除夕,李保龙在剧组吃着年夜饭,母亲发来微信视频请求。

视频里,张桂兰正踮脚往门框上贴春联,女儿举着胶水罐蹦蹦跳跳地冲着屏幕里的他喊:“爸爸,你怎么不回家过年?我们都在等你。”李保龙转过身,悄悄抹去泪水,转过头笑着说:“等爸爸拍完这场戏就回家。”

其实三天前,张桂兰知道李保龙过年回不了家,就开始张罗给儿子带东西。她蹲在灶台前,把晾干的煎饼一张张叠好,对丈夫说:“保龙最爱吃我摊的煎饼,路上别弄碎了。”

父亲带着母亲烙好的煎饼,千里迢迢到了横店。这是父亲第一次来到儿子工作的地方。片场就是一个造梦工厂,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人注意到李保龙的父亲,包括李保龙本人。

大冬天的,横店的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如此寒冷的天气,儿子的脸上却全是汗,父亲心疼地伸手帮他擦汗,没想到吓了李保龙一跳。待他看清楚是父亲时,父子俩热烈地抱在了一起。

2024年春节,李保龙开着商务车回到了家乡,与父母、女儿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看着儿子脸上越来越自信的表情,张桂兰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为了让梦想飞得更高,2025年3月,李保龙成立了一家影视文化公司,除了出租耗材、道具和服装,还承接短剧项目。

站在公司明亮的办公室里,李保龙常常翻出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和记忆中那个为他操碎了心的母亲渐渐重叠。从鲁西南的小村庄到横店的影视基地,从蜷缩在潮湿地下室啃馒头的“浙漂”,到影视公司的老板——李保龙的每一步成长,都倒映着母亲守望的身影。那些藏在煎饼里的拳拳母爱,深夜视频时永远亮着的堂屋灯光,早已和他镜头里的每一帧画面交织缠绕。

当片场的灯光亮起,李保龙拍摄的不只是别人的故事,更是一个农家儿子与母亲,用半生时光共同完成的关于爱与勇气的人生注脚。

编辑/戴志军

690518051@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