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中华, 已亭亭也

作者: 刘思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即使在最黯淡无光之际,仍顽强坚守一线生机,灵魂深处,始终跳动着不灭的火种。彼时衰微,非吾终章;屡遭困顿,却愈显坚韧。

岁月悠悠,沉淀下的是智慧与沉静,文化血脉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的精华,让吾之中华,早已亭亭也。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崇尚劳动、善于创造、敢于奋斗的民族,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在劳动中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延续,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实践者。溯古至今,自秦始皇挥剑六合,整合八荒为一体,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及至当今中华大地,挺立世界舞台中央,跃居全球第二经济巨擘,皆赖万千先驱披荆斩棘,篳路蓝缕,肩扛重担,矢志前行。其间,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然正是这无尽汗水与智慧浇灌之下,方令龙腾虎跃,狮醒啸林,祖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文明延绵不断,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断流、没有干涸的文明。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和传统给予的丰厚滋养,得以让民族进步,让文明发展。

传承历史之精华,体悟发展之要义。从百家争鸣到汉唐诗赋,从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汉字,不仅是中华悠悠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闪耀文明的守护者。一笔一画描绘了世间万物,一字一言传达着心中所念,维系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传承,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汉字,美在古老悠远,美在构型巧思,美在内涵无穷。诚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昔日李子柒执勺绘锦,以食为媒,倾情演绎中华传统佳肴之精妙,唤醒舌尖上的文化记忆,于一饭一蔬间传递千年韵味,撩拨亿万人心底久违的乡愁。丝绸之路驼铃声渐远,而数字丝路方兴未艾,科技革命浪潮奔涌,古老神州于风云变幻中稳步前行,开辟出一条条强国富民之路。今日种种成就,无不都在证明,今我中华,已亭亭也。

纵观历史之路,再燃中华之灯。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在历史长河的跌宕起伏中,不断超越自己,变革自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一系列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产品,唤醒了每位中华儿女深藏在心底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又如三星堆遗址之谜,穿越时空幽径,于尘封的泥土下,潜藏着古蜀文明深邃的呼吸。其惊艳出土的文物,不仅是青铜铸就的传说,更是千载岁月里,人们日常生活的缩影与灵魂的独白。昔之嫩苗,今已亭亭也。

文化传承是精神火炬的接力,是上一代满含期许的交代,是后人怀揣崇敬的接受。我们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创造者,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共同谱写着新时代中国的新篇章。今日之中华,已然亭亭而立,以其独有的韵律与气魄,诉说着往昔与未来的故事。

今我中华, 已亭亭也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4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