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只能成追忆

作者: 崔光鑫

一个阴沉的周末下午,我在家中收拾零乱的书橱。不经意间,一张老照片从书中轻轻滑落,捡起来一看,是我在平度四中工作时和单亦礼老师的合影。泛黄的照片背面是单老师写给我的寄语—“热爱教学,当个好老师!光鑫老师存正。1999年元旦”。瞬间,单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热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单老师和共和国同龄,幼时家贫,但以优秀成绩考入平度一中,后来读了师范,又分配回平度一中教书。他的老家是四中东面的河东村,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单老师在平度城里工作,家属在农村照顾老人,抚养子女,两地分居。单老师是孝子,权衡利弊,最后毅然决然地申请从一中调回到四中工作,这样既便于工作,又能照顾妻儿老小。

单老师平时生活俭朴,常年一身粗布中山装,家属没工作,两个孩子上学,双方共有四位老人,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日子过得特别紧巴。有一次,我和单老师细聊起来,单老师说:“小崔啊,你们赶上了好年代,待遇不错,工资也提了不少。我们那个时候可不行,说个媳妇都困难,更别说高工资了!”

单老师刻钢板那绝对算是四中一绝。那个时候,教师给学生印卷子,都是刻钢板。就是在一块长方形钢板上用滑溜的铁笔在油纸上刻题。因为数学牵扯到一些字母、公式、图形,刻的时候,容易不成行不成列,还容易写错字。但单老师刻的钢板板板正正,成行成列,字体也漂亮,有些瘦金体的味道,并且整套试题没有一处修改的地方,油墨印出来后非常清晰,也干净漂亮。就连搞印刷的大姐都说:“还得是咱单老师!基本功就是扎实!”毕业的老学生,就读的新学生,无不称赞单老师钢板刻得好。我快要退休的大舅哥提起当年跟单老师上学时的情景,还直夸他刻的钢板和课堂板书是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事。当年我曾收藏过单老师刻的试卷,搬了几次家,试卷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心中甚是惋惜。

单老师的儿子高中上学期间比较顽皮,不爱学习,成绩不理想,最后高考失利。为此单老师操了不少心,甚至动了手。爷儿俩闹得很僵,差点儿断绝父子关系。后来有个很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市里分管的领导曾经是单老师的学生。单老师的家人让单老师找找关系送送礼,把儿子的工作问题解决一下。单老师做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违背原则的事他绝对不会去做。为此错过了很好的机会,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去了济南,好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一次,我和单老师单独在一起,单老师递给我一根烟,说道:“小崔,你说我做错了吗?唉—”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却看到单老师眼眶湿润了,我能隐隐感觉到一个老父亲内心的挣扎和纠结。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缓和了单老师与儿子的关系。单老师在青岛定居的大女儿领女婿和孩子回来探亲,一向不喝酒的单老师高兴,不免贪杯喝醉了。正是夏天,单老师又能出汗,就把风扇对着身上吹,睡觉时间长了忘关风扇,造成了面瘫,一半身子不能动弹。家属本想联系子女到大医院诊治,可单老师因孩子们住得都远,工作忙,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硬是让家属联系邻村的赤脚医生诊治,毕竟条件和技术有限,最终没有治好,落下了个半身不遂,从此行走十分不便。再后来,听说单老师的儿子把他接到了济南,住在了一起,方便照顾,爷儿俩的关系也和好如初了。从此,我和单老师再无音信联系。

岁月是把无情的筛子,众多的往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一点点筛去。可与单老师共事的过往却特别清晰,单老师虽然没有真正教过我,但从单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老前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治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刚正不阿的人生品质,这一些都深深影响着我,犹如“严师”,胜似“慈父”。

拳拳嘱托,谆谆教诲,仿佛就在昨日。单老师,您选择在一个桃李芬芳的春天悄然离开人世,也算是上天对您的眷顾。怀念您,想念您,我敬爱的单老师!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再也没有尘世的病痛和悲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64.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栀子花
下一篇: 回忆与匆匆 (外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