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聚会, 军魂长燃

作者: 王广杰

饭桌上,灯光洒下暖黄光晕,气氛却被元江老兄的讲述拽入深沉的悲怆。他双唇微颤,嗓音裹着岁月磨砂的粗与回忆扯出的沉痛,拉开那段尘封的往昔。

“早年去西藏,都是先乘火车到西宁,然后再坐解放牌大卡车去拉萨,一颠就是十二天。”元江目光飘远,似穿越时空,重回那段艰难的征途。元江讲述了一件有关他们连长的故事:

那是20世纪70年代,连长的妻子带着儿子来军营探亲。我和连长关系特好,听到这个消息我都替他高兴。连长的妻儿从东北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西宁兵站,他们一路饱受折磨,儿子的小脸儿被高原的阳光灼得通红,高烧像恶魔般缠上身,浑身滚烫。兵站大夫进行了一番治疗,虽然高烧控制住了,但病情并不乐观。通勤车已经被迫滞留数日,可军令紧迫,不容多缓,军车终在催促下开启了进藏之旅。

军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剧烈晃荡着前行,随着海拔上升,孩子在母亲怀里气息渐弱,连长妻子的泪水像长线一样滴在五岁幼子的脸上,一车人都在流泪。就这般在哀伤里经过漫长的煎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连长和官兵们满面春风地列队,鼓掌欢迎从西宁来的人们。车子停稳的那一刻,司机号陶大哭,所有官兵都茫然了。一个通信员登上了车厢,随后人们听到了他的大声呼喊:“连长!”所有官兵一起涌向后车厢。当连长从妻子手上接过孩子的那一刻,他的妻子便昏厥倒地,指导员顿时声嘶力竭地呼叫:“卫生员,卫生员!”全连战士齐刷刷地脱帽,低头向未来的“小战士”表示默哀,现场满是揪心与哀伤…

我泪水失控,簌簌滚落,沉浸于悲痛之中。情绪稍歇,思绪飘回七八年前初见元江时,在我班同学的引荐下,我与元江见了面,他轻轻点头致意,我因对他感到陌生,只能无声别过。我俩同校不同班,往昔毫无交集。后来,惊悉他曾投身西藏军旅,把六年青春倾洒在高原,守护着边防。再见时,他在小区摆摊修车,满脸沧桑,当时我不知他是退伍军人,错失表达敬慕的机会,如今只剩遗憾。听完故事,我的心中满是敬意,这敬意不仅是对他和他的战友,更是对他们背后默默付出和承担一切的家属。他们用热血、泪水与坚守铸就了奉献的脊梁。

聚会散场,天津街头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我与元江漫步街边,海河晚风轻拂,带着水汽,却吹不散凝重的思绪。我轻声问:“元江哥,西藏戍守,还有啥难忘的事儿?”元江驻足,望向夜幕笼罩下的城市,许久才道:“雪夜站岗,四周死寂,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心跳。脚冻麻,脸生疼,可眼前国界不能模糊分毫。物资常断,缺医少药,小病扛着,大病咬牙,就盼着别误了巡逻、漏了防线。”他目光透着不屈,往昔所经历的艰难,仿佛已然成为一枚象征着坚韧精神的勋章。

正说着,几位年轻军人路过,只见他们身姿挺拔,步伐有力,元江目光追随着,眼中满是欣慰与眷恋。“咱扛着苦,就是为了这山河的安稳。战友们的血不能白流,只要还活着,就得守住这份安宁。”

那一夜,我不知如何进入梦乡。如今,共和国强大无比,是多少烈士用生命给我们换来安宁,那远在进藏路上的小生命将永远活在他的父母和那一代人的心中。

天津聚会, 军魂长燃 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78.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站得高, 望得远
下一篇: 我的父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