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火龙, 辉映神州

作者: 赵天禄

上津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叫柳州城,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风光旖旎,五谷丰登,堪称物华天宝;这里民风淳厚,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可谓人杰地灵;这里流传着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漫游吟咏。尤其是上津火龙,那惊天动地的气势,为柳州城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神秘而令人神往的色彩。2025年农历正月十二,春和日丽,我和云夫、建兵、古月兰一行,应古城灯会总艺师李锡兵之邀,有幸观看了火龙点晴仪式,大饱眼福,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柳州城本身就是一首优美而古老的诗。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交通要道。东汉末年,曹操设此地为扼守中原的军事重镇。元世祖忽必烈攻打武昌时,在此设镇,作为后方囤粮基地。明代以前的古城建于今上津城南二百米处,却多次毁于水灾与战乱。直至明朝开国初期,收复上津县时,于古城北二百米处另建新城。明正德年间,上津城垣逐渐塌毁,知县曾槐上呈维修城址,用石砖垒砌,加高加宽,并增设五门,门各有楼。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都曾在此安营屯军,官军镇压义军时,古城又毁于兵荒。顺治七年(1650)与嘉庆七年(1802),均对古城进行过修复。修复后的城墙,门楼高大,石垛整齐,巍巍壮观,现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古城总是毁了修,修了又毁,毁了再修呢?这恰恰证明了古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城虽历经沧桑,饱受战火侵害,但它仍是历史的骄子,备受瞩目。

在这块含山川之灵气,蕴日月之精华的土地上,孕育了堪与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炼青铜、铸铁、造兵器、丝织刺绣、陶器工艺,以及上津山二黄、上津火龙等,都在这里首开了人类物质文明之先河。如今,“天子渡口”“朝秦暮楚”的故事仍在这一带广泛流传。赵匡胤、曹操、黄巢、忽必烈、李自成、张献忠、王聪儿等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下足迹,为秦楚文化增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瑰宝。

火龙,在郧西县上津古城舞腾了数千年。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十二到十六夜,火龙从上津古城杨泗庙出发,沿着古城墙,由古城南门进,穿过古城老街,从古城北门出,再到古城的每一条街巷和每一处院落舞腾…古城百姓全体出动,男女老幼皆欢喜若狂地追逐在火龙周边。城古,风俗更古。据古城火龙传承人樊永成、李锡兵两位老人介绍,古城“耍火龙”的习俗始于隋唐,极具秦巴山区民间舞蹈文化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把人们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意愿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火龙由有经验的老匠师用竹、篾、纸精心制作而成。“耍火龙”有很多讲究,据老人讲,古城的火龙是站龙,通常由十二节组成,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逢闰年则是十三节。“耍火龙”的整个活动包括请龙、龙点晴、舞龙耍狮等环节。农历正月十六夜,人们会聚集到金钱河畔,点燃火龙,满脸虔诚地举行“送龙”仪式。

龙灯刚过,两只由鼓钣开道、铜铃引路的狮子飞奔而来。据说,古城狮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极有灵性,和火龙相比,狮子虽少了几分神秘与威严,但多了一份强悍与勇猛。古城的狮子由木制铁包的头和苎麻制的皮连为一体,血盆大口和头上的九个圆疙瘩制作相当讲究,舌头既要能动,又不能遮住舞狮人的视线。苎麻编制的厚厚狮皮将两名舞狮者包裹得严严实实。舞龙时,竹、纸糊制的龙身一烧便燃,所以要十分小心才行。而舞狮时就不一样了,那狮皮被水浸过,只要不对着狮嘴烧和耍就行。

上津火龙灯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灯会一玩就是三年,多则数十年,只是在遇到天灾病疫之年才会暂停。因此,一旦上津举办灯会,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都赶来观灯。据当地老人们讲,很早以前,每当上津举办灯会,每家每户都会提前接来亲朋好友,一来是走亲戚,二来是看灯,家家宾朋满座,店铺生意红火。古时候,陕西商洛、山阳、镇安等地的商家带着骡马队前来,而勋阳、白河等地的商家提前用商船运来外地商品,纷纷云集上津,使上津灯会变成了鄂、豫、陕三省的贸易盛会。那时,街上车水马龙,地摊沿街摆放,店铺生意兴隆。上津灯会,伴随着火龙灯会的起源,推动了古城贸易经济的发展,在上津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现场拍摄了上津火龙表演的盛况。这下,上津火龙真的要火遍全国,辉映神州了。古城上津“耍火龙”,不仅吸引了附近乡镇的民众,相邻的西安、旬阳、山阳、镇安等地也有不少人驱车前来观看,观众达五万余人次,创下历史之最。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这是古代诗人对灯的描述,让我们可以想象遥远年代里的辉煌和华丽。如今,上津古城的火龙表演,灯火依然热烈,凡被火光映照之处,皆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给千年上津古城平添了无限的魅力与活力。

观灯之后,心血来潮,浮想联翩,遂填词一首,以飨读者:

凤凰台上忆吹箫·观火龙感怀

华日祥云,古城辉映,火龙腾舞飞扬。观斗狮神影,大地轩昂!央视今临渡口,携宝瑞,百姓芬芳。千金夜,群情激动,笑看东方。

苍茫!踞楼仰望,沧海透云裳,月露清霜。

烁呼冲霄汉,漫地流光。

金水河旁儿女,逢盛世,人杰民强。

君须看,花鲜月圆,博爱无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10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