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
作者: 朱可一选择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生命本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赞歌。书中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于生命的礼赞。在他笔下,原先只被人们看作疾病和死亡的介质的病毒,如今看来更像是活动的基因,令人恐惧的死亡也只不过是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
从初中第一次接触生物课开始,这门学问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近五年来,这份热爱只增不减,但其实我一直不太理解究竟为什么自己会对它这般着迷。当我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明白了:因为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
生命就意味着它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来趋利避害,而这套机制恰恰是最神奇的。它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中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个个体的不同部位都有着一套精确而复杂的运行机制,其精巧程度常常让自以为很聪明的人类束手无策。书中也提到很多例子:目前尚不清楚,灵长类动物之间是否会借助信息素进行其他类型的社交,以及人是否也是这样;我们至今还不知道白蚁在建造伟大工程时是如何交流的…
尽管如此,人们也应感到安心,因为这多样的机制背后也有其统一性。正如作者很肯定地写下“假如制作音乐的动力既是我们的生物与特征,亦是基本的生物多功能,那么其中必有某种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自然似乎比理性时代的人们还要更讲理,在制造每种生物时一定会为它先设定好一套完美自洽的运行机制。
生物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其自身内部的运行,还在于其与外界的联系。首先,通过自然选择作用,生物能实现进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还能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再者,作为群居动物,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发明出电话、互联网后,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两手空空的动物们也能进行很好的交流:雌蛾释放出的蚕蛾醇能使方圆数英里之外的雄蛾无不茸毛颤动,莫名的气味使它逆风前来;“笨头笨脑”的鲇鱼可以一下子识别出敌手刚刚游过的水域,从鱼群中把它和其他鱼区别开来…人类想让这个世界缤纷多彩,因而制造出各种声音,殊不知这个世界本就很热闹:白蚁会在黑暗和有回响的走廊里触击地面,蝙蝠必须不停地发出声音,连蚯蚓都能发出微弱的规则组合的节奏我越来越发现,有很多人类费尽心思想要制造出来的东西,其实大自然早已有所设计。倒是那些生产出的苯酚、麻醉剂,以及浅绿色的喷雾剂遮盖住了信息素,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中那些嘈杂和随机的声音掩盖了原本能被我们听到的声音。我当然不是想和《球状闪电》中的伊甸园组织一样对现代科技全盘否定,我们当然应该承认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只是对于生命这样一种伟大的存在,我们可以少一些盲目自大而多一些探索与敬畏。正如作者所写:“自诩人的存在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是我们由来已久的想法。在过去,这种错觉从未梦想成真,而今天亦然。人乃是内嵌于自然中的一部分。”
生命很伟大,但同时也很脆弱,从那高速公路上动物的尸体便可知,从那二百万只死亡的兵蚁便可知,这令人遗憾,就像死亡令人恐惧,但当我们在更宏大的系统中理解生命周期,理解任何生命似乎都是以死亡为代价换来的,正如一个细胞换一个细胞,“当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了解到我们是彼此陪伴、殊途同归时,也许会稍感宽慰”。作者应该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确实感到了莫大的宽慰。
本书的语言优美含蓄而诙谐,但又有着科学家的严谨,作者刘易斯·托马斯通过自己多年的沉淀和优异的文学功底,用散文如流水般把对生命的赞美娓娓道来,漫步于他的文字之间,就像是顺着一条溪流走下去,最终看到的是一片波澜不惊的瀚海,广阔而深远。生命,这首永远唱不完的赞歌就在其上方回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10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