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村的香花和花色美食
作者: 钟灵“茶从云上来,自带兰花香”,这里说的是重庆市万州区孙家镇兰草村。兰草村平均海拔900米,山岚起伏于云海,茶园遍布,兰草蔓生。暮春时节的兰草村,俨然云海、绿海、香海。
春风吹面不寒,春雨随风入夜,村庄的容颜在和风细雨的吹拂、润泽中一天天变化着。山涧溪流声响变大,汇入山下孙亭河,水流由瘦细渐至丰盈。山坡上,伴随着油菜花的喧哗与桃红李白的华丽铺陈,一带带茶垄元气复归,悄然茁壮,满山碧透。绿意起伏荡漾,山脚下是一弯弯明净的水田。山林、茶园、水田、流水,交融着,相拥着,把绿色自山顶倾洒,村庄显得秩序井然、生机勃勃。
经历过绚烂的仲春,兰草更似小家碧玉,山花朵朵隐没于茶田山林,只把那阵阵芬芳随风四散。从村口沿着公路,漫步上山,蜿蜒曲折,熏熏然的山野令人不禁心情平和,陶然其中。
山间有很多野生兰花。对喜好兰花的村人来说,这完全是“天赐”。有机缘,便采来养于自家花盆。家家见兰,逐渐形成了种植兰花的传统,遂得了“兰草村”的芳名。在村里,田头地坝,窗台花架,兰花不会被过分宠溺,却是寻常女儿家的模样,抬眼可见,清新可人。
除了兰花,兰草村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香花。
橙花。兰草村的橙树不高大,也未成片种植,只是三三两两分布于茶田山间,有些随心所欲。簇簇绿叶中间,橙花正盛,花苞微合,皎皎无瑕,仿若素手微拢,心有清念,幽香脉脉。
海桐花。四月正值海桐的花期。与城市绿化带里常常被修剪成硕大圆球形或高高壮壮的成片海桐花不同,兰草村的海桐生长在公路边,或者田坎上,枝子没有那么壮硕,花朵却颇繁密—许是得了更多的地气滋养,花开得争先恐后。正开着的海桐花,是白色五瓣花,花瓣小小的,衰败期则脱落了白色花瓣,剩下长长的黄色花蕊。这样黄黄白白,团团簇簇,持续释放花香。看那枝头忙碌的蜜蜂,感觉它们都被香晕了,飞舞的姿势有些意乱情迷。
野蔷薇。山间有很多白色野蔷薇,大多单独成丛,散落田畴。看上去有些孤单,但每朵花五个单层花瓣微微向内卷着,含羞带娇的样子,沉醉而酣畅,并没有一点儿落寞。在兰草文化广场附近有一壁粉色蔷薇花墙,足有十余米长,花团锦簇,香气馥郁,这一路可醉倒了游客,纷纷驻足留影。
为村子贡献“香值”的,还有金银花、荚蒾、火棘等。
花香入味。村里的植物多样,香氛丰富浓郁,满山茶园自然也深受濡染。得大自然造化,兰草人早有以茶叶入飨的传统。
我在村里品尝到茶香鸡,肉质细嫩,茶卤入味,风味独特。据说,茶香鸡发源于孙家镇境内万梁驿道上的古驿站。过去,驿站店主采来老树茶卤煮家鸡和家鸡蛋,供应古道上行途的茶盐挑夫。因可保存十日不坏且仍然鲜香,据传曾被三国时期的军队备为军粮。如今,落户镇里的重庆鸟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近一千平方采的现代化加工厂,经过精心研制,又传承本地茶香鸡制作的非遗技术,在鲁渝协作项目大力支持下,现在智能生产线年产五十万只茶香鸡,让三峡茶香鸡的美味从深山走向城市,走向更多人家的餐桌。结合山东农大及德州扒鸡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还将陆续推出茶香芦花鸡、生态鸭、生态牛肉、生态鱼等系列产品。那时,村里的美食将会更多。
我在兰香别院碰到了五十八岁的周大姐,正带着孙女吃茶叶粑粑和茴香粑粑。她说,家里种了几亩茶田,年收入三万多。采茶很辛苦,从二月一直采到五月,有时会把人累得瘦好几斤。
这时节,村里的茶叶已长得有小手指长短。采来茶叶,裹上面糊(不加其他调料),油炸后,金黄酥脆,内有淡淡的苦味,后味鲜香有余韵。嚼着这特别的乡村美食,我想,这多像乡民们的生活,有香甜,也有苦涩,但最后都化成了浓浓的山乡滋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11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