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温度 (外一篇)
作者: 陈昊寒冬的清晨,我站在公交站台上,不停地躁着冻得发麻的双脚。站台上挤满了等车的人,呼出的白气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朦胧的雾。忽然,一阵香甜的气息飘来,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分发她亲手织的毛线手套。
那是一双深蓝色的手套,针脚细密整齐,毛线柔软温暖。老奶奶的手上布满皱纹,却灵活地在毛线间穿梭。她将手套递给一位冻得发抖的初中生,笑着说:“戴上吧,别冻着了。”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奶奶的影子。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爱在冬夜里织毛衣。昏黄的台灯下,她的银针有节奏地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常常趴在她膝头,看着她将一团团毛线变成漂亮的毛衣。那些毛衣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
去年冬天,奶奶的手开始发抖,再也拿不稳织针。但她依然坚持要为我织一条围巾。我看着她颤抖的手,心里泛起阵阵酸楚。那条围巾织了整整一个月,虽然针脚不再整齐,却饱含着奶奶最深的爱。
站台上,老奶奶将最后一副手套递给了我。戴上手套的瞬间,指尖传来熟悉的温暖。这温暖让我想起奶奶织的每一件毛衣,想起她布满皱纹却永远温暖的手。原来,爱就是这样通过一针一线,在代代人间传递。
如今,我也开始学习织毛衣。虽然常常被针扎到手,但每当看到毛线在手中慢慢成形,我就感到无比幸福。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像奶奶一样,将这份温暖传递给需要的人。
点评:本文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将现实场景与回忆巧妙交织,既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又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结尾处升华主题,寓意深刻,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指导老师:陈雨荷)
那一抹倔强的绿
教室窗台上,一盆绿萝静静地生长。它的叶片并不繁茂,茎秆也不粗壮,却总是不屈不挠地向着阳光伸展。每当我望向它,总能想起自己刚入学时的模样。
记得第一次月考,我的数学只考了62分。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像一把利剑,刺痛了我的眼睛。我躲在教室后排,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成绩,感觉自己像一株被遗忘在角落的小草。但当我抬头看见那盆绿萝时,它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告诉我:别放弃。
我开始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在晨光中做练习题。午休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反复演算错题。有时解不出题目,我会走到窗边,看着那盆绿萝发呆。它的叶片上偶尔会有水珠滚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就像我眼中打转的泪水。但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终会等到绽放的时刻。
期中考试那天,我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抖。试卷上的题目像一座座小山,但我没有退缩。当我遇到难题时,脑海中浮现出绿萝倔强生长的样子,它教会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永不言弃的坚持。成绩公布那天,我考了85分。虽然还不是最好的,但我知道,这23分的进步,是用无数个清晨和午后的坚持换来的。窗台上的绿萝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它的新叶在阳光下舒展,绿得发亮。
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总会想起那盆绿萝。它教会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往往在坚持的路上。就像那抹倔强的绿,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点评: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结尾处升华主题,寓意深刻,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指导老师:陈雨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13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