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控/热词/眼缘/语录/圆桌派

数字控

2025年至2039年间

世代划分是指根据出生年份和成长环境将人类历史上的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比如出生于2010年至2024年间的人群被称为“Alpha世代”。而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马克·麦克林德尔的定义,出生于2025年至2039年间的人群被称为“Beta世代”。这一代人的到来不仅标志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在于他们将成长于一个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全方位渗透日常生活的新时代。

2微克/克

日前,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测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表明月球背面月幔非常“干”。据介绍,月幔处于月壳与月核之间,位于月球表面以下60~1 000千米处。月幔水含量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浆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项成果将为更好开展月球起源与演化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396.6亿元

2025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以下简称健博会)圆满落幕。健博会以“AI赋能 健康生活”为主题,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检测、临床医学、生命康养等领域,16个重点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396.6亿元。在健博会上,AI问诊助手一键生成结构化病历,3D视觉智能理疗机器人进行全自动按摩等一批AI赋能大健康产业的新成果亮相,吸引不少观众前来体验。

热词

那很坏了

当好友抱怨“猫早上把我闹钟按掉了,害我没听到”时,你可以说“那很坏了”。当“那很坏了”出现的时候,就说明吃瓜群众不但来看热闹,还带有一点同情。

你好,我吃一点

来自一套以小猫咪拿着筷子为主题的超长系列表情包,长到被网友称为“评论区里的连续剧”。其常在美食帖子下方出现,一般以“你好,我吃一点”为开头,由其他网友根据心情接力评论,可以使用“你好,把你筷子收回去”(不准吃)、“你好,给你夹两块”(欢迎来吃)等。

打听式拒绝

性格内向的人常用的一种拒绝方式。有时候他们心里想拒绝邀约,但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就会顺势问几个问题,从中找到既能委婉拒绝又不会令双方尴尬的点。

眼缘

推荐!2025年不可错过的宝藏纪录片(四)

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次对生命与世界的探寻。从自然的旷野到历史的幽径,从社会的褶皱到文化的深脉,纪录片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画面,拼接出一部部鲜活的时代影像。2025年,与这些不可错过的宝藏纪录片一起记录人间万象,见证烟火流转。

《你好,宇宙局》是哔哩哔哩自制出品的全国首部市场监督纪实节目,每季8集。该节目以三座城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为切入点,真实记录基层市监局监督人员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的日常,展现他们在执法与帮扶中的热忱与智慧,同时普及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等常识。纪录片以诙谐生动的方式,介绍监督人员从接收消费者投诉、调查立案到纠纷调解、督促整改等全部工作过程,并通过监督人员与消费者、经营者的交流,展现出人员工作之外温情、生动的一面。

快跟随《你好,宇宙局》的镜头,前往基层监督人员的工作现场,直击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真正了解消费者权益与常识吧。

语录

孤独作战其实很难,但困难越大越有动力。希望对手都放马过来,我们一起比出精彩的比赛。

——2025年3月27日,世界田径联合会更新了最新一期女子项目世界积分,中国选手吴艳妮以1 258分超越日本名将田中佑美,首次登顶亚洲第一。27日下午,吴艳妮在微博发文

某种程度上,是今天的中国把《玉盘》这首歌的背景写实……那个背景是我们的国力,是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是挺起的脊梁骨。

——近日,话题“作者回应玉盘是否为战歌”登上热搜。在这些讨论声中,《玉盘》的制作人杨柠豪表示

强军事业是永不熄灭的熔炉,我愿做一块永远燃烧的炭火!

——2020年9月入伍后,王正文从烟火缭绕中的烧烤师傅变为斩获全军殊荣的装备尖兵,荣立二等功1次,荣获三级表彰2次,被表彰为“四有”优秀个人1次……2025年,王正文荣立二等功,在二等功授勋仪式上,他的发言掷地有声

圆桌派

“行星防御岗”招聘:

打败所有袭击地球的行星们!冲啊!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招聘“行星防御岗”公告,引发关注。据了解,这一岗位旨在通过监测、预警、拦截或偏转等技术手段,防止近地小行星或彗星等天体撞击地球。一时间,不少网友脑洞大开,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微信公众号也耐心回复了网友的问题——

“不是,你们这行星防御岗是要干什么?”“万一哪天有行星撞地球了,你就知道他干什么了。”

“不懂就问,是保安的工作吗?”“是的,保卫地球安全的保安。”

“行星防御岗的三位,是准备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他们三位的吗?”“噗,那得是星君防御岗。”

“行星防御?”“嗯,打败所有袭击地球的行星们!冲啊!”

还有网友表示:“好有‘未来感’的新闻播报”“看起来很像奥特曼的地球防御组织啊”“啊,这活儿让孙悟空、哪吒和杨戬三个来干就成了”……

近几十年,为应对近地小天体的威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已经形成一套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我国是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方。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介绍,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手段是发射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与地球擦肩而过。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已经验证人类有能力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并评估撞击效果。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存在且不可忽视,但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