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鸵:古老而神奇的“恐龙鸟”
作者: 长弓6 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消失。然而时光流转,一些幸存的生物不断进化,最终演变成近万种鸟类,鹤鸵便是其中之一。科学研究表明,鹤鸵与恐龙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来自史前的恐龙后裔
鹤鸵又称食火鸡,属于鹤鸵目,其下包含3个种,其中的双垂鹤鸵是世界上仅次于鸵鸟、鸸鹋的第三大鸟类,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中。鹤鸵身体壮实,体型庞大,通体覆有细密蓬松的绒毛,并散发着蓝黑色光泽。鹤鸵的羽毛看似柔软,实际上如铁片般坚硬,能保护自身在茂密的丛林中奔跑时不被树枝刮伤。
蓝色的头部及脖颈是鹤鸵高大身体上最亮眼的部分,它们的喉咙至整个颈部都呈宝蓝色,颜色从下往上是由深到浅过渡的,至头部为浅蓝色,后颈则是极具反差的橙色,且没有羽毛覆盖。
“双垂鹤鸵”名称的由来,是因其脖子下近胸口的位置长了两片鲜红色的肉垂。在雨林中生活的当地人认为,肉垂呈鲜红色,是鹤鸵吞噬了过多火炭所致, 所以鹤鸵才有了“食火鸡”的俗称。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有人在野外发现,鹤鸵会啄食人类遗留的还未熄灭的火炭堆,久而久之,就有了鹤鸵食火的传言。
鹤鸵是迄今已发现的唯一一种有盔状头冠的现存鸟类。资料显示,这种结构此前通常被认为只有远古生物——恐龙才有。这不禁让科学家陷入沉思:鹤鸵是否和恐龙之间存在某些联系?
根据DNA序列的比对,科学家发现,鹤鸵是现存最接近恐龙灭绝时期的动物之一,并且它们的长相与新发现的窃蛋龙化石十分相似。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均指向这种不会飞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而在长达数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不曾发生过迁徙活动,只栖息在热带雨林中。
令人闻风丧胆的“杀人鸟”
比起美丽迷人的外表,鹤鸵强悍的战斗力更让人震惊。在新几内亚,鹤鸵被称为“杀人鸟”。 鹤鸵的羽毛根部由松散的管状羽毛和枝状根部组成,翅膀退化成了5~6片飞羽,演化为质地坚硬的角质刺。
由于飞行能力逐渐退化,鹤鸵进化出了发达的双脚,拥有强大的奔跑能力和跳跃能力,最快奔跑速度可达50千米/时,能轻松跨越1米多高的障碍物。为适应雨林生活,鹤鸵的身体进化为梭形,在水中也有强大的行动能力,甚至能横渡小型河流。
爪子是鹤鸵的致命武器。鹤鸵每只脚有三个趾,每个趾甲都锋利无比,其中内侧的趾甲长达20厘米,如同匕首。鹤鸵的爪子能切断人的手臂,而对付狗和马一类的动物,只需一击即可致命。
2007年,鹤鸵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即使是圈养在动物园里的鹤鸵,工作人员在喂食时也需要携带木板防身。
鹤鸵的性格是内敛的,它们并不嗜血好杀,遇到人类大多数时候会避开,但是避开不代表它们会在战斗中处于下风。极强的领地意识是它们暴虐的根本原因,任何试图侵占和挑衅领地的行为都会激怒它们,使它们变得凶猛,并立即发起猛烈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鹤鸵虽然会攻击对自身有威胁的生物,但是它们只杀不吃,是个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它们日常的食物以果实和种子为主。
强悍神鸟已濒临灭绝
在热带雨林,鹤鸵常常出现在当地的传说故事中,被赋予神话色彩。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的阿斯玛特族文化里,鹤鸵被尊崇为“神鸟”,是非常重要的图腾。当地人甚至认为,鹤鸵的眼睛可以摄人魂魄,是恶魔的化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鹤鸵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森林中,但随着欧洲殖民扩张,鹤鸵颈部泛着蓝宝石光泽的羽毛,成了欧洲贵妇们象征尊贵的装饰,肉被宫廷中的达官贵人当作珍馐,在重要场合用来招待贵宾。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与人类的干扰严重扰乱了鹤鸵的生活。在多重打击下,鹤鸵的繁衍也受到严重影响,濒临灭绝。 目前,鹤鸵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据统计,世界上现存的鹤鸵不超过1 500只,稍有不慎,地球上“最后的恐龙”就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