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出众木
作者: 刘中驰松,孤清,叶如针芒,倔强中带着禅气,像是古刹之中诵经的老僧,超脱尘嚣,静守流年。一棵松就那么兀自地站立千年,有种定神的意味,松在,高山上的寺庙便稳住了;松在,禅意的树荫便能抚慰人的精神。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真好,在那云崖深处、青松之侧、白雾轻绕的山间,耳闻松涛阵阵,风穿林间。就那么静静地,心与自然浑然一体,忘记年年岁岁。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不拔,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雅致。叶叶细密,针针含翠,松之下,是避世桃源,是永恒阔远。
黄山松,迎客之姿深植脑海,说它是迎客松,倒不如说是向阳松。这是它们强韧的枝干与风雨搏斗、吮吸更多阳光的姿势,深入骨子里了。万丈根须寄于石,生于绝壁陡崖,无沃土滋养,唯凄风苦雨相伴,坎坷之路,铸就惊艳之姿。苍劲雄健,风骨清俊,孤傲卓绝。在落霞残照里,在大雪凌风中,在云烟雾霭时,这些松宛若傲岸英姿的勇士,屹立不倒;又似穿越雾岚的隐者,超然物外;恰如乘风破浪的艄公,勇往直前;也如仗剑天涯的侠客,快意恩仇。它在自己的岁月里,观天地星光、日月轮转。
宋朝人罗大经深居山中,有老松相伴。“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松荫庇佑,松针煮茗,松果入药,风雅至极。松针之益,安神活血,祛风燥湿,难怪罗大经能逍遥于斯,自在如风。捡回松针,煮茶、烧饭,松香弥漫茅屋。用松花酿一坛松花酒,欢喜自尝,青灯黄卷,一壶老酒,过着风雅朴素的生活。于平淡中觅得真趣,于简朴中领悟大道。
在苏州拙政园“听松风处”,一阵风卷过松林,松涛阵阵,恍若天籁。冥冥中,仿佛穿越时空,耳畔回响起欧阳修夜读时所闻之风过松声:“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舒畅通达,不留风迹,意趣磅礴。听松风处真妙,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暗藏铁马驰骤的豪气,轻柔而刚劲,细腻又粗犷。
单位食堂门口的两棵松树斑驳挺立,冷不丁落下了几颗松果。拾起一颗,轻握掌中,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松香。风落收松果,剥开层层鳞片,藏着的是醇厚的馨香。将捡来的松果置于茶案之上,与古朴的茶具相映成趣,平添了几分野趣。泡一壶老茶,茶香袅袅,与松香缠绵,透过光阴的浓烈味道,讲述着生命的秘密。
忆起南宋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绝妙大气,氤氲缭绕的山间白云,如轻纱曼舞,勾画出了疏密相间的层次感。近看,万千松树波澜壮阔,林间隐现石径,曲折蜿蜒,幽深无迹,涧水穿石而过,潺潺细语,与松风相和。全画无一杂树,世间的繁杂、荣辱,在松风中沉寂,气傲烟霞,势凌风云,坚韧不屈。
松,终究活成了自己的姿态,雄伟苍劲,巍峨挺拔,仿佛“五岳倒为轻”,又似“纵死侠骨香”,傲然屹立,为高山平添灵气。一棵老松,头顶辽阔蓝天,深远宽广,脚下暖阳和煦,在世间无声的地方,教你站立,学会和内心独处,觅得一分淡泊与从容。